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探访医学观察中心丨治愈患者、滞留人员、逆行者…有17人解除观察后25日已返回武汉

一点关注 都市时报 2020-02-29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自1月30日开始,昆明市委党校2号楼被临时改造成为医学观察中心。党校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留观人员……在团结一心抗击疫情之时,这里发生的许多温暖故事,成为战“疫”的动人回忆。

  

对在此接受医学观察的人们而言,这段暂住经历虽短,但足以铭记。


市委党校里的2号楼改造成为昆明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学观察中心,在这栋楼里居住的有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滞留昆明的旅行团,也有前往湖北运送物资返昆后前来接受医学观察的“逆行者”。


1


在这里,隔离的是疫情,不是生活



近一个月以来,昆明市委党校副校长李启斌觉得,自己像是酒店的大堂经理。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自1月30日开始,昆明市委党校2号楼临时改造,成为昆明市防治新冠肺炎医学观察中心。包括李启斌在内的党校工作人员,与21名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分工协作,为在这里接受医学观察的客人们提供生活和医疗保障。
  
在这里落过脚的234名客人中,有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有滞留昆明的湖北旅行团,有赴湖北运送物资,返昆后来接受医学观察的“逆行者”。目前,这里还住着184人。除了不能出门以外,这里的生活仍算得上丰富,上网、学习、购物、跳舞、锻炼……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与外界隔离的日子也有着五彩缤纷的回忆。
  
2月24日,从缅甸、泰国旅游回国后滞留昆明的湖北旅行团137名团客已经解除医学观察;25日,他们中的7人已经率先返回武汉。若无意外,剩下的客人们也将陆续离昆。对他们来说,这段在昆明暂住的经历足以牢记。

一名与确诊患者有过接触的人进入医学观察中心,接受隔离观察


留观

来自市三院的21名医护人员,承担着楼内的医疗保障和生活服务。  

  
还没走进党校大门,就能感受到这里正严阵以待。入口处划分出2个通道,办公楼每天2次大范围消杀。运载医疗垃圾的特殊车辆驶过,工作人员便会立即对车轮经过的地方再次消毒。    1月25日,正月初一。负责昆明市委党校物业管理的建投物业公司副总张炜被一通电话叫回了公司。他本打算两天后回老家,但这通要紧的电话改变了他的计划。电话里说,党校可能要安置一批湖北滞留昆明的群众。所有工作人员都赶回党校,开始忙碌起来。
  
后来,安置计划有变,湖北客人临时改在其他地方安置,工作人员们多了几天时间,对党校2号楼进行改造。
  
2号楼原本是学员楼,全部是酒店标间式的房间,供学员学习时短期住宿。李启斌说,2号楼封闭了楼梯,留下4部电梯供使用;还在各个楼层规划好了固定的出入口,房间里不易消毒的电话等物品则全部收走。“改造标准就是,既要满足医学观察的条件,又要保证消防安全。”
  
1月31日,正月初七,湖北客人正式入住2号楼,一同前来的还有市三院的医疗队。大家分工明确:医护人员负责楼里的所有工作,党校人员负责楼外支持。昆明市委党校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党校中,最早成为留观区的党校之一。
  
市三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建昆带领7名医生、12名护士以及1名联络员来了。这21人负责楼里所有人的医疗保障和生活服务。观察中心共10层,每层楼独立管理。5至10层供留观人员居住,1至4层分别是医务人员的宿舍、工作区和缓冲隔离区。
  
每天上午8点是医护人员交班的时间,2月21日,95后护士杨官莉和其他同事一起,开始为留观人员送早餐。9点,医护人员开始查房,包括测量体温、问询及观察。如果有人出现健康问题,医生当即就诊断、开药;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则联络指挥部安排车转运至医院。
  
患有基础疾病的留观人员,更是医护的重点对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经过数次监测。
  
除了身体状况,留观人员的心理状态也是医护人员留意的重点之一。难以回家,有的人不免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杨官莉记得,有一名留观人员刚住进观察中心时,不爱与人说话,房间也总是窗帘紧闭。医护人员每次去查房、送餐,都会找机会设法跟他多聊一聊,并且请心理医生前来帮助。过了几天,杨官莉发现他的状态有了改善,“他会主动和我们交流,我们知道了他喜欢打游戏,喜欢嘻哈音乐。”

护士们将准备好的晚餐送到每个楼层


保障

小龙虾、炸鸡排、炖牛肉……这里不仅菜式每天变换,还有多种餐后水果。

 

“在这里,我们的工作不算难,但琐碎。”市三院医疗组组长吕正煊是介入结核病科主任,拥有14年ICU临床经验。这次值守2号楼,让他也当了一回“酒店大堂经理”。让留观人员吃上热乎的一日三餐,对他们来说都是挑战。
  
“最难的,就是刚开始那几天。”李启斌记得,人手实在不够,负责绿化的工作人员也上阵,协助餐厅洗菜、择菜、分装盒饭。每天,党校工作人员将饭菜送到2号楼门口的交接区,再由医护人员逐一送到各楼层留观人员手中。
  
餐厅到2号楼有一段距离,饭菜做好、分装进饭盒、送到2号楼、上楼分发,这个过程要花费不少时间,饭菜会凉。发现这个问题后,大家就开始掐着表改进流程。小龙虾、炸鸡排、炖牛肉……不仅菜式每天变换,还准备了苹果、橘子、火龙果等多种餐后水果。担心湖北客人不习惯云南菜的辛辣口味,厨师们就多做清淡菜式,还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蒸鸡蛋。
  
为了最大程度杜绝交叉感染,送到2号楼的一日三餐都是用一次性饭盒盛。近200个人,每天光饭盒都需要约600个,再加上生活垃圾,每天要运走的垃圾不少。外面的人不能进楼,清运垃圾的工作也由护士完成。每天仅收拾垃圾,就需要4名护士花3个小时才能完成。
  
“所有的垃圾都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双层打包,运走后集中统一处理。观察区每天产生的垃圾就有14至18桶。” 吕正煊说。
  
“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护士,还是他们的生活管家。他们的吃穿用度,都要照顾。”护理组组长卢潇说。
  
杜绝安全隐患和满足留观人员需求,是另一项巨大挑战。曾有留观人员想带电炒锅到房间里做饭,因消防安全问题被劝阻了。不过,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工作人员都会想办法尽量满足留观者的需求。
  
为了交流方便,两个微信群组建了起来。一个是“昆明市委党校观察区服务群”,留观者不管是需要有人帮忙取快递,还是缺少生活用品,只要在群里一说,很快就能解决。现在,这个群的成员多达219人。 
  
另一个是“便利店购物群”,留观者把求购信息发在这个群里,就会有人响应。李刚峰是党校小卖部的承包商,医学观察区启用后,他就成了“运输大队长”,奶粉、指甲刀、洗脸盆、作业本……他每天忙前忙后,把每个人的需求记在纸上,一一采买。
  
现在,送快递的车辆每天都会造访2号楼,一天时间送来的快递多达4车。正如李刚峰所说:“隔离疫情,但不隔离生活。”

一名保安正在对车辆进出的地垫消毒


默契

人们在努力尝试找回生活的本貌,让疫情之下的生活重回正轨。


党校工作人员和市三院医护人员在尽力做到最好,住在楼里的客人们,也渐渐放下最初的焦虑,把这里当作了家。 
  
2月14日,留观的2位小寿星过生日。医护人员们买了玩具,做了贺卡,党校工作人员送来了小蛋糕。大家一起为孩子唱了生日歌,仪式简单却温馨。
  
其实,这天也是吕正煊7岁女儿的生日。当晚他回了一趟家,虽然没来得及准备礼物,但女儿看到爸爸回来,非常开心——他从1月27日开始,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了。
  
吕正煊一直守在2号楼,深刻感受到留观者们的心理变化。刚来时,很多人情绪不安或有所防备,但随着生活逐渐规律起来,大家开始逐渐放松。吕正煊注意到,有一段时间大家的购物需求猛增,但一段时间之后,大概是看到了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辛苦,大家开始提出倡议,表示要减少购物、尽量少制造生活垃圾。相互的默契开始渐渐达成。
  
李启斌也感觉到,留观者们已经在尽量减少需求了。每当收到采买送来的东西时,他们都会在微信群里不断发声感谢。一次,爱心企业捐了不少矿泉水,他们领到水后,不少人在微信群里发同一句话:“感恩昆明政府和人民!”
  
现在,李启斌已经开始习惯当“大堂经理”的日子了,他每天都在2号楼下转悠好几趟,随时查看2个微信交流群,看看他们的需求是否已落实,他们朋友圈里的动态如何,他们又拍了什么有趣的抖音小视频。
  
无论是党校工作人员、医护人员,还是住在2号楼的留观者们,都在努力尝试找回生活的本貌,让疫情之下的生活重回正轨。这些被人们一一记录下的小事情看似琐碎,却有着寻常市井人家的烟火气息。
  
这,不就是生活原本该有的样子吗?


1


等待冰雪融化时 
——市委党校2号楼里的隔离故事



0836、1024、1036、1032、0519、0527、0535、0531……
  
昆明市委党校2号楼里的这些房间,成了许多人的临时家园。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不得不住进这里接受医学观察,度过这段“至暗时刻”。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些房间里焕发出生活的气息,有了欢笑和感动,有了故事和回忆。冬天已经结束,春天正悄然降临。


1024
“选择昆明,无比正确”

彭婷婷的第二次云南之行,令她百感交集。虽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隔离观察,但选择了昆明,让她觉得无比正确。
  
彭婷婷一家都是湖北武汉人,长期定居孝感市。1月19日,彭婷婷和丈夫带着母亲和一双年幼的儿女,随旅行团飞往泰国普吉岛,开启春节旅行。
  
在泰国的5天里,国内不断传来消息:新冠肺炎暴发,存在人传人现象,武汉宣布封城……手机上不断刷新的新闻,令彭婷婷心乱如麻。
  
5天的旅程很快结束,但所有的团员都回不了家。原计划24日返回武汉的旅行团只能改签。当天的航班有两个改签选择,其中一个目的地就是昆明。全团人不知如何选择时,彭婷婷站了出来,建议大家选昆明。
  
2019年8月,彭婷婷和丈夫到过一次云南,游览过昆明、大理和丽江,云南的美景和美食,给夫妻俩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相信我,飞云南!” 在彭婷婷的建议下,旅行团19人改签昆明,25日飞抵昆明长水机场。
  
到昆明的第一晚,众人在一家酒店暂时落脚。不料,当晚彭婷婷4岁半的小儿子突然发烧,所有人都紧张起来。次日,旅行团被全部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还好,孩子的几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只是普通感冒。
  
1月31日,团友们转至昆明市委党校2号楼,开始隔离观察。
  
2月21日下午5点半,彭婷婷正陪着10岁的女儿用手机上网课。房间约30平方米大,放置2张单人床,有单独的卫生间,洗漱用品等一应俱全。
  
电视机旁边的桌上,放着一朵已经凋谢的玫瑰花,彭婷婷说,那是2月14日工作人员送给每个人的礼物,尽管花朵已经干枯,但她舍不得扔。
  
桌上还有一捧玫瑰花,那是彭婷婷的丈夫为她网购来的情人节礼物。一家人虽然不能出门,但网购很顺畅。包裹送达市委党校后,工作人员会把包裹拿到2号楼,再由医护人员送至对应的房间。
  
桌上还有一串新鲜的香蕉。彭婷婷说,自从入住观察中心以来,各式各样的水果不断,苹果、香蕉、火龙果、砂糖橘……每天都变着花样。说到吃的,彭婷婷的大女儿忍不住加入了对话。“鸡排特别好吃!还有小龙虾、香辣蟹、糖醋排骨、小餐包……”小姑娘提起美食,如数家珍。 

彭婷婷(化名)正在指导女儿跳中国古典舞


1036

“回去的第一件事,是办老伴的后事”

彭婷婷的婆婆李岚,住在1036号房。如果不是因为老伴身体不好,他也应该一起出游的,但家人们没想到,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2月18日,李岚的老伴在湖北家中不幸去世。老人未患新冠肺炎,但仍受到了疫情的波及。李岚得知,当天家里只有二儿子和老伴在家,有心血管病史的老伴突然摔倒在地,虽然二儿子及时打电话求助,但老伴还是没能撑到急救人员赶来。
  
这趟泰国之旅,其实是晚辈尽的孝心。他们劝说二老应该多去外面走走,但李岚的老伴患有痛风,担心活动不便,就留在家中。一家人本来计划除夕当天回家团圆,但疫情之下一连串的变故,带来了永久的遗憾。
  
得知这个不幸消息,原本每天都在房间里练习广场舞的李岚停了两天。但她担心小儿子心疼自己,觉得自己要坚强,又开始试着努力如常生活。“我一直在告诉自己,不能倒下,我要撑过去。”说起去世的老伴,她声音颤抖,眼眶发红。
  
观察中心的生活还在继续。彭婷婷夫妻俩一边教育子女,一边宽慰老人。老人和孩子都在翘首以盼,等待能够回家的那天。
  
“回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办老伴的后事。”李岚说。


0836

“孩子唯一的心事,可能就是想家了”

王娟和儿子的房间开着窗户,拉上了窗帘,任由窗帘随风摇曳。电视大声播放着《熊出没》,声音几乎盖过她的说话声。王娟坐在床边,看着5岁的儿子在两张床间跳跃、玩耍,心事重重。
  
孩子之前被确诊患新冠肺炎,经治疗康复出院后,王娟陪着孩子住进市委党校2号楼接受医学观察。“孩子是早产,体弱,经常感冒。这次和以往的感冒症状一模一样,只是因为我们去过武汉3天,医生检测后说孩子得了新冠肺炎。”

王娟(化名)和她的儿子在房间里游戏
  
孩子住院,母亲的陪护一刻不落。王娟说,她从陪护开始就感觉胸闷、喘不上气,有一次还不得不吸氧。直到孩子康复,这样的感觉仍困扰着她。她怀疑自己也患病,虽然数次检测均为阴性,但这个结果并不能令她安心。
  
“医生说我是因为焦虑和睡眠不好,但我就是怕被传染上。”王娟听说有一种中药能增加抵抗力,便向医生请教。医生送来了中药,她决定试着服用。
  
母子俩是2月11日住进观察中心的。眼看观察期就快到了,王娟的心事又多了几重。“我一直没有给孩子找好幼儿园,出去以后,孩子上学还没着落,我还担心人家歧视他……”
  
母亲的焦虑,儿子全然不知。王娟说,每天孩子精神都很好,有电视播动画片,有妈妈一直陪伴在身边,2月14日,大伙儿还给他庆祝了5岁生日,工作人员送来的玩具他也很喜欢。
  
“唯一的心事,可能就是想家了。儿子以前总想往外跑,现在倒想回家了。”王娟说。


1032

“以后,我们还会再来云南”
  
“胡大哥,吃饭了。”
  
每天下午6点,护士们准时将热乎的饭菜送到各个房间。从护士打招呼的方式不难发现,住1032号房的胡勇已经和护士们十分熟络。
  
跟彭婷婷一家一样,胡勇一家4口也是从普吉岛回国后滞留昆明的。胡勇的儿子读高三,今年就要高考。他原本想让儿子春节出门放松一下,没想到疫情袭来,至今无法返校,也没有带学习材料。住进2号楼后,他在网上买来学习资料,加上老师每天通过网络授课,小胡在相对安静的房间里,反而更容易心无旁骛投入学习。

高考在即,胡勇(化名)的儿子安静地在房间里上网课
  
说起在这里的生活,有件事让胡勇十分感动:“元宵节那天,工作人员给每个人送来了汤圆;还有一次微信群里有小朋友说想吃饺子,没想到人家真的给我们每个人送了饺子。”胡勇知道,特殊时刻,为这么多的人筹备饺子、汤圆这些“特殊食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有个心愿:在启程回家之前,要给这儿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送一面锦旗。
  
“礼轻情意重,我们是真心感谢人家这段时间对我们的照顾。而且我们一家人说好了,以后,还会再来云南!”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1


5间房里  住着5位来自昆明的“逆行者”



市委党校2号楼里,还住着5位“逆行者”。他们是昆明市民政局副局长马承斌、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原副局长)齐超英、昆明市疾控中心病媒消毒科科员周成鹏、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的牛鑫鑫和何韵。2月15日上午,他们带领6辆冷链物流车,装载着40吨猪肉和56吨鸡肉,出发援助湖北咸宁。


0519

“虽然是隔离观察期间
但该做的工作还得做”
  
“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车队的食宿无法保证。路上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稍作休息,然后继续赶路。”马承斌回忆,车队路过贵阳时,突遇大雪天气,到了贵州瓮安县境内时,雪越下越大,路面结冰,车队不得不开进服务区过夜,等待冰雪融化。两天昼夜兼程之后,2月17日上午,车队顺利抵达咸宁。完成物资交接后,他们没有休整,而是迅速返程。
  
2月18日晚上7点,5人刚刚随车队回到昆明,便直奔市委党校2号楼,接受医学观察。
  
说起此行,马承斌坦言:“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总要有人去做,我是党员,又是干部,必须承担这个重任。”马承斌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今年也将参加高考。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妻子特意向单位请假回家,照顾孩子。
  
在2号楼住的这几天,马承斌的电话经常响起。“虽然是隔离观察期间,但该做的工作还得做。我用电话、网络来指挥、协调。”其实,他从1月底开始就一直在工作,到救助站、儿童福利院、殡仪馆等单位了解情况,研究安排疫情防控。现在闲的时候,他就看看书,“捋一捋后面的工作思路”。

医护人员为每位留观者送来玫瑰花


0523

“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原副局长)齐超英住在0523号房。他已年满60岁,本来2月底就可以退休了。
  
“一开始听说我要去湖北,家人极力反对。”齐超英说,家人担心是有道理的,自己本就属于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何况还有过两次脑梗病史。可他告诉家人,自己学的是微生物学,对病毒防护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自己是军人出身。“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说服家人后,齐超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驰援咸宁的“逆行”之路。

一位留观者在楼层的平台上锻炼身体


0527

“我的任务就是确保不把病毒带回来”
  
住在0527号房的,是昆明市疾控中心病媒消毒科科员周成鹏。他的咸宁之行有个重要任务:负责同行13人的沿途检疫和疾病预防。从咸宁返昆后,他还要负责对所有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我的任务就是确保不把病毒带回来。”
  
即使接受隔离观察,周成鹏也没有闲着,他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此次出行剩下的消毒物资为同行人员做室内消毒。每隔两天,他就用消毒液搞一次室内消毒,并提醒大家定时开窗通风。
  
“这次出去,辛苦吗?”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周成鹏笑了。他说,接到任务时,同事还跟他开玩笑:“领导看你最近太辛苦,想给你放个假。”原来,周成鹏自1月24日就坚守在防疫一线,在昆明多地负责消毒和防疫指导。他说,自己隔离期间,同事们的工作量也加大了,“很想为他们分担,却无能为力”。


0535  0531

“我们都是党员,都未婚,没家庭负担”

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的牛鑫鑫和何韵,负责规划前往咸宁的路线,安排行程,并轮流驾驶带道车,到咸宁后还要与当地交警对接。其实,他们的工作平时都是高强度的,此行往返3200多公里,对他们来说,却算是难得的休息。

牛鑫鑫晾晒消毒后的警服
  
接到任务后,虽然明知风险很大,但许多昆明交警都写下了请战书。“可能因为我们都未婚,没有家庭负担,身体素质较好,且都是党员,领导才选中了我们俩。” 何韵说。
  
隔离观察期间,牛鑫鑫常看新闻,看书充电,还利用有限的空间锻炼身体。“如果我还有机会去支援武汉,肯定义无反顾。去过一次,心理上就没那么紧张了。”牛鑫鑫说。





记者手记




2月21日,昆明,晴。

  

我们站在树冠的阴影里,抬头看着蓝天白云下的市委党校2号楼。楼上,几位住客来到窗边,望向我们——采访就是从好奇的相互打量开始的。


医护人员的护具在紫外线灯下消毒

  

当走进2号楼时,护士捧来4只N95口罩分发给我们,这让我们倍感压力。当下,这是多么难得的医疗物资!我们的来访一定要对得起它们才行。

  

来之前,我们很担心住客会拒绝采访,但事实证明我们多虑了。住客和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一样热情,他们大方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过得很好。

  

他们非常坚强,也真的被照顾得很好。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稍纵即逝,离晚饭时间还有10分钟时,护士进来反复提醒我们注意时间。“房间没有微波炉,耽搁了时间,饭菜就凉了。”

  

其实,这时在层层防护中的我们早已闷得发晕。走出2号楼,解下防护装备后,我们很是感慨:真不知道医护人员这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

  

离开之前,我们又回头看了2号楼。它在蓝色夜幕下亮起了灯,像一艘配备了水手的大船,载着一群暂时无法回家的旅人,破浪前行。



来源:都市时报

文字: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 王柔 伏秀丽 

图片: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孟祝斌

编辑:杨莉

审核:周健军

终审:赵航



     ▼嘟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