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国之名,致敬英雄!连线北京,对话获奖代表!云南41个集体和个人受国家表彰!

一点关注 都市时报 2020-09-09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

其中
云南25人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10个单位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3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个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共计41个集体和个人受表彰

云南获奖代表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先进个人表彰对象

(云南)


彭文海 云南省委政法委维稳指导处处长


马   牧(回族)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处长


赵晓晨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办公室主任


崔应泉 云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一级主任科员


王见昆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行政审批处处长


赵晓南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流感组组长


桂家华(彝族) 云南省小龙潭监狱科长,副主任医师


张云辉(女)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白劲松(彝族)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


钱   源(女)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毛  勇 昭通市永善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莲峰中队原二级警


古利明 玉溪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陈   芳(女,拉祜族) 曲靖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


杨文杰 保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  俊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公安局督察大队原民警


霍   松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


普玉忠(哈尼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隔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外事界务员


谢帅业 广南县公安局五珠派出所原副所长


白    凡(傣族) 普洱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室主任


石琳凤(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苏志敏(白族) 大理白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党工委委员,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赵丽娟(女)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善蕊(女)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陈耀武(纳西族) 丽江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急救医学部主任,副主任医师


匡崇书 临沧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先进集体表彰对象

(云南)


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食品药品工业处


云南省公安厅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党支部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勐腊县公安局法制出入境党支部


临沧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支部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对象

(云南)


陈耀武(纳西族) 丽江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急救医学部主任,副主任医师


白 凡(傣族) 普洱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室主任


普玉忠(哈尼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隔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外事界务员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对象

(云南)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党支部
勐腊县公安局法制出入境党支部
临沧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支部


云南获奖代表

回首疫魔肆掠时,都市时报始终关注着为抗疫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他们的故事经过报道,激发了全民抗疫的决心和斗志。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他们的故事也将一直流传下去,云南儿女也将永远记住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9月8日,都市时报一点关注记者再次联系到,云南获奖个人和集体的代表。他们中,有率领第一支云南援鄂医疗队出征的王见昆,有率先在云南开展确诊患者病毒测序的张云辉,有领导全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白劲松,有临沧刚一“清零”就赶赴武汉支援的匡崇书,还有直面病毒牢筑防疫之墙的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证书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奖章

在他们身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正在闪闪发光,而他们也在获奖后纷纷表示,将会把这项荣誉作为动力,坚持砥砺奋斗,报答祖国和人民的肯定。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们的“战役”故事

1


白劲松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


获奖感言:“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我只是一名普通医务人员代表,本次受国家级表彰,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我代表的是昆明7万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工作中的白劲松


24小时的坚守

舍身忘我的与病毒较量



9月8日,表彰会刚一结束,白劲松就接受了都市时报一点关注记者的采访,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本次表彰会非常隆重,国家为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白衣执甲、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当习近平总书记说道,‘人民不会忘记,党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医务人员所作出的贡献、重大牺牲,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时,让我特别感动,这是对我们医务人员最高的认可及评价。”白劲松说,在疫情期间,昆明7万医务人员冲锋在前、不计生死,守住昆明,援助湖北。能够获此殊荣,离不开昆明7万医务人员的共同坚守。
在疫情期间,白劲松作为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昆明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充分发挥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专业优势,及时制定诊疗方案和工作流程,带领广大医务工作者冲在抗疫最前线。他深入隔离病区和重症隔离区查看病人病情,全天随时反馈诊疗意见和病情进展情况。他提出将核酸检测引入定点医院,同时创新性地将远程可视会诊系统运用到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中,为新冠肺炎的甄别提供了判断依据。
时间回到2020年春节,昆明市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市三院,迅速成立了疫情应急防控指挥部,下设综合医疗救治、医院感染防控、应急物资保障、后勤保卫协调等12个专职工作组高效运转,取消休假,全面进入战时状态。白劲松带领医务部、专家组,连续通宵达旦,以最短的时间及时制定了以预检分诊、急诊科、发热门诊、留观病区、隔离病区、重症隔离病区和医学观察区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方案和工作流程,及时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掌握新冠防控指南和院感防控各项要求。同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还以市级防控专家组长的身份,积极协调参与昆明市辖区各个县区医院的新冠防控工作,指导筛查、会诊等。
当市三院储备的防护物资快要报警时,一套集成医院的HIS、LIS、电子病历、PACS等核心业务系统的远程移动查房会诊系统应运而生,它既减少了防护服的消耗,又优化了新冠肺炎的诊治流程和信息互通,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为了给一线的战友节省防护物资,白劲松与市三院院长杜映荣一起带头穿着“非典”时期的老式防护服,带头进入隔离病区慰问患者和同事,给大家鼓舞士气。
为了避免漏诊产生的风险,市三院建立了24小时不间断专家会诊制度,通过远程会诊、对症诊疗、多次核酸检测高于国家标准的监测体系,严格排查,坚持“宁可错,也不能放”的原则,白劲松与各病区的主任和医生对所有病例逐一分析,将多例假阴性、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成功确诊新冠肺炎,有效避免了疫情扩散带来的后果。
新冠肺炎确诊的患者心理压力非常大,“会不会好?会不会转为重症?甚至会不会死?”都是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为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白劲松深入隔离病区和重症隔离区查看病人病情,主动加病人和家属微信,电话24小时开机,随时反馈诊疗意见和病情进展情况,鼓励病人及其家属,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
“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压痕脸’,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真实写照。”白劲松告诉记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市三院980名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通过40天的战斗,市三院筛查发热患者2575例,收治疑似病例和医学观察患者502例,收治核酸检测阳性患者39例,其中确诊病例36例(确诊病例收治人数全省第一)、无症状感染者3例;成功抢救危重症1例,重症4例,治愈率达100%,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达100%,实现患者零死亡、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

 


他人眼中的白劲松


“我与白劲松共事近20年,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平时话不怎么多,但业务能力非常强,是一个实干型人才,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市三院急门诊护士长张敬玲介绍说,在疫情期间,市三院诊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见白劲松的身影,“他一直与我们一起坚守在抗疫一线!”张敬玲还告诉记者,市三院的小同事们也很欣赏白劲松,很喜欢跟他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


1


张云辉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获奖感言:“我太荣幸了!这份荣耀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肯定,我今后一定要继续奋斗,报答祖国!”


 

工作中的张云辉

充分发挥钟南山院士工作站优势

让云南确诊患者得到顶级团队的治疗



张云辉从医30年了,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蔓延而来时,她立即取消春节休假坚守工作岗位。一方面,作为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主要成员,积极参与云南省疫情防治文件及流程制定,深入州市开展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和防控方案指导。赶赴红河州、玉溪市指导各级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及指导新冠感染患者具体诊治,线上、线下帮助云南省各个二、三级医院鉴别诊断新冠感染,对疑似病例进行院内、院外、微信会诊。同时,频繁网络会诊云南省驰援湖北咸宁医疗队正在救治的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
2014年,张云辉所工作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成立钟南山院士工作站,在本次抗疫战争中,她充分发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钟南山院士工作站的优势,随时向钟南山院士汇报云南省新冠感染疫情和患者救治情况,并得到钟南山院士大力支持和帮助,钟南山院士在百忙之中亲自率领团队视频会诊云南省新冠感染危重症患者,在云南省政府及卫健委领导下,经过专家团队夜以继日的艰苦努力,使患者病情平稳,安全出院。
及时救治患者的同时,她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率先在云南省医疗机构中开展新冠感染患者病毒测序;积极开展新冠感染的科研课题,并参与钟南山院士新冠感染两项课题研究。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每天上午10点及晚上8点,张云辉都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抗疫指挥部视频会诊及指导全省新冠感染患者具体诊治。同时,作为院内疫情防控专家组主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制定应急预案和转移安置方案、突发情况处置流程等各项工作措施,开展院内发现疑似病例情况的模拟演练,组织医护人员专项学习诊疗方案及处置流程,对应知应会内容进行提问式模拟场景方法考核,确保医院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除了承担全省的抗疫工作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点科室、高危科室,医护人员直接站在疫情阻击战的最前线,有很大感染风险,作为医院内科第五支部书记,张云辉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主动报名参加支援武汉医疗队,她的示范表率作用感染了全科所有人,大家纷纷请战,全体医护人报名加入云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疫情期间,全科上下,处处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
因科室部分医护人员作为咸宁医疗队和省内定点医院医疗队队员,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外奋战,科室人员出现了特别紧缺的情况。但是,为了保证科室正常运转,呼吸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在疫情期间得到及时救治,她带领团队始终坚持以病人为本,对于规范筛查后的病人应收尽收,科室每天几乎满负荷收治排除新冠肺炎后的各类发热及肺部感染患者;同时,她还分担着院内危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及救治重任。每次,发现高度疑似病人时,张云辉都冒着可能被传染的极大风险,在防护物质紧缺的情况下,亲自为不明原因发热的肺部感染患者做气管插管,获取肺泡灌洗液,并明确诊断,为患者提供精准及时的救治方案。
在救治过程中,她随时提醒全科医护人员:“比起湖北及传染病院的前线同行,我们在后方,可能面临被新冠感染患者传染的更高风险,因为在呼吸科接诊门诊与救治住院患者,随时可能面临肺部感染患者可能是新冠感染患者的混杂局面,真伪难辨;更需要高超的医疗技术与胆识、勇于担当,我们需要怀揣一颗爱心,用医生的职业敏锐,诊断每一位发热、肺部感染的患者。”
在国家大义、人民利益面前,勇担使命、勇毅冲锋,“从选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作为专业的那一天起,就明白这条路注定是与最危险的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同行”,知重负重,不惧艰险、不畏生死,张云辉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呼吸人的大爱与情怀,用朴实的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诠释了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卫生健康职业精神。


1


匡崇书


临沧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获奖感言:当我奋战在疫情最前线时,感恩伟大的祖国给了我坚强的后盾,感恩强大的科技给了我坚实的保障,感恩共同奋斗的天使给了我坚定的勇气,感恩病床上信任的目光给了我坚毅的力量。



获奖代表在接受表彰后拍照留念 匡崇书(左二)张云辉(右二)


刚刚将临沧“清零”

又马不停蹄赶赴湖北战斗



1月27日,临沧市首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收治在耿马县人民医院。那是一名25岁的男性患者,浙江人,常住武汉,自驾到达临沧市耿马县出现症状后就医。
临沧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匡崇书作为市级专家组副组长,第一时间赶赴耿马,全程参与并指导对该名患者的救治工作。“这是临沧收治的第一名确诊病例,当时大家都经验不足,所以市里立即成立专家组到耿马参与救治工作,2月6日给患者做CT检查时,病灶还很明显。”幸好,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名患者的情况日益好转,核酸检测3次阴性,终于在2月15日康复出院,也实现了临沧市的“清零”。
“不是不害怕,而是被需要。”这是这次诊疗过程给匡崇书最大的感悟。匡崇书说,面对新冠肺炎,最开始的时候不是不害怕,但随着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害怕的感觉已经被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需要和信任感所替代。    刚刚实现清零的第二天,临沧市开始组建援鄂医疗队,来不及休息的匡崇书报名加入医疗队。2月20日,匡崇书作为队长,带领着来自临沧市12家医院的40名医护人员,踏上了前往湖北支援的征途。
匡崇书所在的云南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负责接管的是武钢二院感染三区。“那段时间压力挺大的,除了感控压力,还特别担心队员的安全。”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进入病区前,队员们进行了反复的感控培训,匡崇书更是每天5点就起床学习,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穿脱防护服,到最后,他已经熟练到闭上眼睛都可以完成穿脱。自己熟练后,他又将经验教给队员们。
病区紧张的任务随着一名名患者的康复出院而宣告胜利,3月19日,医疗队凯旋,“我终于不负嘱托,将临沧的40名队员一个不少地安全带回来了。”回到云南时,匡崇书激动地说。据了解,支援武钢二院期间,医疗队实现了0病人死亡、0医务人员感染、0出院病人返院、0医疗事故的“4个0”目标,出色地完成了援鄂任务。    9月8日,匡崇书因为抗疫期间的出色表现,荣获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现在心情特别激动,尤其是在人民大会堂听了习总书记和各位前辈的讲话后,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感谢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 匡崇书说,这次抗疫经历,让他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我会将这些经验整理出来,为以后的疫情防控以及传染病防治,更尽一份力。”领奖后,匡崇书便飞往了上海,接下来,他将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之一,前往上海华山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1


王见昆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行政审批处处长


获奖感言:


“此次我受表彰,其实是对云南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援鄂期间所做工作的表彰和肯定。我能进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能聆听总书记的讲话,让我非常激动,也非常振奋人心。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出生命之上,人民之上的理念,以及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对我深受启发。


作为云南卫生健康人来说,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为云南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等工作而奋斗。我也相信,健康云南建设会再立新功,再创佳绩,让在云南的人健康,让想健康的人来云南。


当下,境外疫情仍然需要重视,再加上秋冬季节也是呼吸道疾病容易流行的时期,云南与三国交界,对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内防反弹,外方输入,强弱项,补短板,巩固好目前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守好国门!”



接过队旗的王见昆带领首批云南医疗队驰援咸宁


咸宁6个州市都有首批队员的身影

他们是咸宁疫情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



1月27日,云南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38名队员奔赴湖北咸宁,在当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这也是国家第三批支援武汉的援助医疗队。
首批医疗队的领队是省卫生健康委审批处处长王见昆,他回忆,刚到达湖北咸宁时,是他觉得最困难的时候,因为当时新冠肺炎发病率正处在上升期,疾病的传播机制、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实施诊疗、如何做好感控都尚未完全明确,再加上咸宁医疗资源紧张,因此他们的工作可以说是一切从头开始。
 “那时为了做好队员的保护,我到处联系物资,然后又与咸宁当地一起逐项建立机制,工作慢慢地才理顺。”王见昆说,医疗队与当地首先建立了感控培训机制、排查机制、按病情分级诊治等等工作流程,为有需要的当地医院建立感染性疾病科的ICU,并且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中西医联合诊疗的工作。
王见昆说,在出发前,第一批医疗队的组建就根据咸宁需求编为6个小组,到达当地后,6个小组就按计划分赴咸宁的6个县市区开展工作,“这批队伍作风优良、政治过硬、技术精湛,是咸宁疫情防治工作的重要力量。”    在奋战过程中,看着咸宁越来越多的患者治愈出院,连续多天没有出现新感染病例,是王见昆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当时,由于患者数量逐渐减少,一线队员已经开始休整,而负责协调、沟通等工作的他则一直坚持在咸宁的云南前方指挥部继续工作。
云南首批援助医疗队由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和云南省中医院6所医院138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分为普通患者救治医疗队、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临床检验医疗队和后备护理组,主要由呼吸科、呼吸专科、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以及临床检验医技人员和护理人员组成。

 

1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表彰大会现场,昆明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宏作为先进集体代表上台接受表彰。
刘宏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前一阶段抗疫战斗中,充分发扬了疾控精神,贡献了疾控力量,展示了疾控智慧,付出了艰苦努力。
在2020年国庆到来之际,我中心喜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我作为其中一员,感到十分荣幸。这个荣誉既属于市疾控中心这个小集体,更属于全省,全国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疾控人!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疾控事业的关心,对疾控人员的关怀,让我无比激动,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要求和鞭策。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保护昆明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疾控人员不像医院的医护人员一样引人注目,而是在另一个战场,默默与病毒交锋。为做好昆明市疫情防控工作,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真做好疫情分析,及时开展疫情研判,对每例病例、每起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判定追踪,疫点疫区划定和终末消毒,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新年伊始,我们就开始关注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多渠道掌握该疾病发展情况,提前谋划,1月16日就组织人员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培训。”刘宏说。
1月19日,昆明发现首例疑似病例,昆明市正式进入疫情防控期,昆明市疾控中心更是严阵以待。随着疫情形势变化,1月24日一早,市疾控中心所有人员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全身心投入到防控疫情中。
与此同时,昆明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组建信息收集上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消毒消杀、宣传报道、后勤保障、流行病学诊断7个工作组。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抗疫先进集体获奖证书


24小时无休的微生物检验科

成为疑似病例快速排查的关键环节



1月17日,随着第一份疑似样本送达微生物检验科,市疾控中心检验楼的灯光开始昼夜不息,这里是昆明市最先具备资质条件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部门,是疑似病例快速排查的关键环节,每天都有来自全市14个县(市)区疾控中心和部分医院自采的咽拭子样本送到这里。科室启动了24小时轮班制,检测仪器24小时不休,19名工作人员以科室为家,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最多的一天检测了484个样本,最多的一个月检测了4000多个样本,全部样本零差错。
科室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样本,时刻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由于样本可能存在病毒污染源,为保证检测结果既准确又确保生物安全,实验人员必须在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穿杜邦服、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通过提取核酸和荧光PCR测试进行样本核酸检测,并对每份样本进行质控。
从进实验室开始通常要经历6个小时才能拿到结果。为此,实验前大家不敢多吃多喝,怕难以解决生理问题,甚至穿上成人尿不湿。实验中要克服呼吸不畅、胸闷头痛等可能出现的状况,还要忍饥挨饿直至实验结束。长时间戴着N95口罩做实验,脸上被印上了深深的勒痕,久久不能散去。尽管如此,大家依然无怨无悔。
截至6月30日,昆明市疾控中心累计检测样本30427份,无错误,零漏诊。


平均每天接打200多个电话

最忙时超过70个小时没睡觉



1月20日起,全市严格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昆明市疾控中心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公室,由急传科科长毛志鹏担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10多名疾控人员每个人都紧盯电脑,每天要汇总全市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寻找密切接触者,最大程度减少交叉传染概率。同时,还要研判疫情形势,协调和调动中心应急处置力量,联系省疾控、市卫健委、14个县(市)区疾控、省市区相关医院、公安、部队、民航、铁路、文体局和交运局等部门和单位;负责驻点机场、高铁站、火车站等重点场所人员的调配;外派流行病学调查、病原检验人员和物资的准备和跟踪协调。
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疫情发生后,毛志鹏和同事们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调查病例出现症状前后活动轨迹,分析研判存在的危险因素,比如病例们共同吃某种食物,都到过哪些场所,都接触过哪些人等,从而查明传染源和可能传播途径,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流调的工作,听起来简单,实际却面临诸多的困难。要找出一名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以及他的感染源,需要织出一张庞大的“网”。很多时候,流调工作需要电话进行。在由会议室临时改成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公室,十余名流调员每天就在这里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电话拨打和接听,他们一人一天几乎都要接打约两百个电话。“电话打多了,经常会觉得头晕脑胀,甚至两只耳朵听力都不一样了。”科员游先祥说。
庞大的工作量根本不允许他们按时吃饭和睡觉,尤其是疫情开始的一个多月,他们困了只能在椅子上、车上眯一会,饿了就抽工作间隙,吃上一碗方便面或者自热饭。那段时间,毛志鹏几乎每天只能休息1至2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他有超过70个小时没能睡觉。

  

哪里有病毒

他们就往哪里奔



疫情发生后,昆明市疾控中心迅速成立了以病媒消毒科牵头的应急消毒工作组,24小时待命,负责全市疫情的消毒工作技术指导、咨询、现场培训和疫源地现场终末消毒等工作。
“各种型号的喷雾器是我们的武器,各种浓度的消毒液就是我们的子弹。”病媒消毒科科长孙洪正说,他们就是一个泡在消毒水里的科室。哪里有病毒,他们就往哪里奔。只要接到疫情处置命令,他们便立即背上消毒“武器”,奔往疫点、隔离区、留观点,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生活、工作、停留过的地方,及乘坐过的交通工具等地,进行专业的终末消毒。
“发现疫情的地方,市民会比较恐慌,我们要做的,就是进行全面细致的终末消毒,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不再具有传染性,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心、放心。” 孙洪正说,因此,每次他们出动,老百姓都十分欢迎,也积极配合。
市疾控中心病媒消毒科一共有9名工作人员,年纪大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仍坚守岗位,并选择了延迟退休。也有90后的年轻姑娘,平时弱不禁风的姑娘们,现在10公斤的消毒液背上就走。消毒区域风险高,他们必须配置高浓度的消毒液,被消毒水连续浸泡几天后,有的人眼睛刺痒流泪,有的喉咙皮肤已出现过敏症状。
在处置完现场的间隙,消毒组的工作人员还要连夜制定《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和面向普通公众、公共场所、农贸市场、公共交通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消毒指引》等各种预案。
同时,应急消毒组成员也要兼任消毒宣传员、热线员。病媒消毒科2部工作电话也成为全市消毒咨询热线。有需要进行指导和培训的单位,便立即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开展工作,指导消杀。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里,机场、酒店、社区、医院……都有应急消毒工作组的身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如孙洪正所说,他们喷洒出去的每一滴消毒液,都为老百姓牢牢筑起了一道防疫之墙、健康之墙。


来源: 都市时报

文字: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 王柔 伏秀丽

图片:供图

编辑:杨莉

审核:周健军



     ▼嘟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