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扑杀!云南多地发现黄脊竹蝗幼虫!它们来自...

都市时报 2021-05-10


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墨江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等地,工作人员在部分竹林发现少量黄脊竹蝗幼虫出现,为防止黄脊竹蝗爆发成灾,目前,相关部门正全力开展防控工作。


在江城县瑶家山村龙潭组附近的一片竹林里,三五成群的黄脊竹蝗幼虫停靠在树叶和树干上,较为显眼,有的树叶还出现被啃食过的痕迹。为防止幼虫长大成灾,当地相关部门正在对该区域进行扑杀工作。据江城县植保植检站站长杨学礼介绍,根据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它们集中产卵,主要在4月初到5月初这段时间集中孵化。孵化过程中,它们将会分段分批地孵化。


去年6月底以来,大量黄脊竹蝗从云南江城、勐腊、绿春边境沿线迁飞入境,对当地林地和部分农田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通过各级相关部门的防控处置,黄脊竹蝗在我国境内没有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和扩散,成功得到了有效除治。


2020年7月初,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中心接到江城县电话报告,监测发现牛倮河保护区,与老挝接壤的交界沿线有黄脊竹蝗不断迁飞入境,呈移动式危害,主要危害对象为竹子、芭蕉、粽叶芦等植物。


截至7月12日,普洱黄脊竹蝗累计发生面积119244亩。专家研判,此次蝗情是由当地种群与外迁种群双重叠加而成。


此前报道》》》紧急!老挝蝗灾蔓延到云南,近10万亩区域监测到!密集恐惧症慎入…


此外,西双版纳勐腊县、也发现了黄脊竹蝗灾害。自勐腊县瑶区乡、勐伴镇、易武镇等边境乡镇发现黄脊竹蝗灾害后,州、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黄脊竹蝗防控防治指挥部,迅速部署安排防控防治工作。


此前报道》》》干死它!拿药喷!云南普洱、版纳“人蝗大战”…


6月底以来,黄脊竹蝗大量持续从老挝丰沙里省迁移至我国云南江城、勐腊等边境地区,波及范围13.5万亩。其中,农田3.2万亩,林地10.3万亩。


此前报道》》》蝗灾波及13.5万亩!农业农村部已派人到云南!


除了普洱和西双版纳外,玉溪也遭受了黄脊竹蝗虫害。据玉溪日报报道,自7月15日元江县因远镇首次发现黄脊竹蝗以来,元江县和新平县均发现黄脊竹蝗。玉溪市黄脊竹蝗虫害发生程度属零星轻发生。


此前报道》》》距离昆明仅100多公里,蝗虫蔓延至玉溪,目前在元江、新平


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消息,截至8月26日,全省黄脊竹蝗现有发生面积“清零”。


此前报道》》》清零!




那么
今年的蝗虫是哪来的?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出现的少量幼虫,主要出现在竹林周围,初步判断为去年漏网遗留的成虫产卵。


据云南省黄脊竹蝗灾害防控工作指导组专家泽桑梓介绍,从4月10日开始,全省陆续在江城、勐腊、墨江共3个县6个点发现有黄脊竹蝗卵的孵化点,所有的点呈散状分布,零星分布,量很小,总的面积不超过200亩,都已经全部进行了扑杀。下一步将按照及时发现,及时扑杀的要求,防止孵化出的幼虫上竹、迁飞,造成二次危害。


为有效消灭虫灾,目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已派出多个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相关培训和排查工作,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积极开展黄脊竹蝗防控工作。


什么是黄脊竹蝗?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网翅蝗科竹蝗属的一种昆虫,俗称竹蝗、蝗虫。主要危害毛竹,其次危害刚竹、水竹等。竹蝗大发生时,可将竹叶全部吃光,竹林如同火烧,竹子当年枯死,第二年毛竹林很少出笋,竹林逐渐衰败,被害毛竹枯死,竹腔内积水,纤维腐败,竹子无使用价值。


黄脊竹蝗成虫身体以绿、黄为主,额顶突出使额面成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宽。触角丝状,复眼卵圆形,深黑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中部有排列整齐“人”字形的褐色沟纹;胫节蓝黑色,有刺两排。

卵为长椭圆形,上端稍尖,中间稍弯曲。长径6-8mm,棕黄色,有巢状网纹。卵囊圆筒形,长18-30mm,土褐色。

蝗的若虫称跳蝻,体形似成虫,但无翅,共5龄:一龄体长约10毫米,浅黄色,头顶突出如三角形,触角尖端淡黄色,前胸背板后缘不向后突出;二龄体长11~15毫米,黄色,前胸背板后缘如一龄若虫,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三龄蝻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四~五龄蝻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三~五龄体长分别为16、22和26毫米,体色均为黑黄色,接近羽化为成虫时翠绿色。


黄脊竹蝗是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常大面积危害。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

竹蝗多产卵于危害程度轻微、杂草稀疏、土质松紧适度坐北向南的竹山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林间可根据如下特征确定集中产卵地及产卵范围:一般在竹梢叶片被害严重的山地有红头芫菁(一种取食竹蝗卵的昆虫)的地方有卵存在;地面小竹、杂草被害严重的地方可能有卵块存在;产卵场所常常有竹蝗的头壳,前胸背板,翅膀和后足等尸体遗骸存在;卵块上端有一胶质硬化圆形而中凹的黑色卵盖。

如何防治?


◆ 人工挖卵,竹蝗产卵集中,可于11月份发动群众至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 跳蝗出土10d内,于早上露水未干前用敌百虫粉喷撒,每公顷用药20~30kg;


◆ 或用闹羊花1kg加水200kg煮、沸,当药液呈红褐色时取出过滤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成500倍液喷射;


◆ 在跳蝗上竹时,对密度较大的竹林,用3%敌百虫粉20~30kg喷撒;


◆ 或在露水干后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喷雾;


◆ 也可用杀虫净油剂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 也可以进行烟雾剂防治;


◆ 释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诱杀。


◆ 用100kg尿中加入2~3kg 5%敌百虫粉拌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效果较好。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记者 李劲松 江城融媒中心 李云江)

编辑:张雨馨

审核:杨赋


     ▼嘟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