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刘尚希:这应该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

刘尚希 理论周刊 2022-04-13

面对经济下行趋势,传统的政府调控思路是上大项目、搞大投资。对地方政府而言,这种策略最省事,也最容易见效,但财政实力能否提供支撑?长远的发展后劲能否增强?是否对其他行业、企业具有持续的拉动作用?这需要综合评估。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积累,没有高素质的国民,就难言高质量发展,甚至连存量财富都可能守不住。

当前的政策思路,应该从传统的围绕“物”去找项目的老套路中跳出来,转向以“人”为中心,围绕“人”去找项目,包括人的技能、人的健康、人的流动等方面,通过一揽子政策方案,把人的潜在需求挖掘出来。这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

具体来说,为应对居民就业压力,特别是大学生、低技能工人等特殊群体就业不充分的问题,应积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对失业者、待业者开展针对性培训。政府在这些方面要做好规划引导、组织协调工作,并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确保资金真正用于人力资本的提升。

可考虑通过发放培训券、创业券等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消费券,从长期来说,这更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提升。因为消费券通常只是着眼于经济的短期刺激,但不能从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动力不足的问题。而利用“培训券”对失业者、待业者提供大规模培训服务,既能解决眼前的消费不足问题,扩大社会总需求,还有助于提升劳动技能、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高质量发展奠定广泛的人才基础。

显然,发放培训券、教育券比发放消费券更富有内涵,更能增强发展后劲,也更有利于实现眼前和长远的有机结合。当然,两种策略也可以结合起来,比如,凡领取消费券或失业救济金的健康劳动力,必须同时接受教育培训。

另外,政府的调控政策还需围绕人的健康做文章。疫情冲击,暴露出我国健康管理以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诸多短板。我们要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让大家少生病,避免因病致贫情况的发生,这也是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内容。

最后,宏观调控政策还需围绕人的流动做文章。要从传统的“四面开花、广铺摊子”转为聚焦中心城市、城市群来考虑问题。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尚未完成,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但他们享受的公共服务是不均等的,无法真正做到“人到哪儿,公共服务就提供到哪儿”。比如,农民工子弟上学仍与当地户籍居民之间存在机会差距的问题。

总之,宏观政策从这些方面下功夫,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和机会公平,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创造条件。如果群体性能力差距过大,在起点上就无法实现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就会形成显著收入差距,从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威胁。并且,这种因能力鸿沟造成的分配差距,是难以依靠政府的再分配工具来缩小的。因此,我国经济保持韧性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必须紧紧依靠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以及能力鸿沟的有效缩小来支撑,这应该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实习编辑:媛熙

推荐阅读 



1.划重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理论亮点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相结合”,该怎样理解?

3.桑玉成:深刻认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及意义
4.李德顺:我认为,这才是当今时代哲学的“前沿”所在

5.石仲泉: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6.影像录|不少青年读过这本书后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

 




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推荐给大家看,请戳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