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目生物董事长李文举——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药药 药融圈 2020-08-31


从一个安静早慧的乡村少年,到清华学子,再到哈佛大学糖化学顶级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有人评价他无论在哪个阶段,都会给所经历的团队留下自己的印记。撕开实验室神秘面纱,科研人员挑战自身极限,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的心路历程?为了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普惠众生,他来到济南,开启他的“甜蜜事业”,现状又如何?909记者郭慧对话济南山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文举博士——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正在播出。



李文举1975年出生在山东临沂,父母都是苍山县(现兰陵县)下属乡镇中学的老师,弟兄三人都在校园里长大。浓厚的家庭知识氛围以及整个社会简单清晰的价值取向,让他童年对自己的所有期待,就是做一个科学家。别人眼里天资过人,他却只认为自己足够用功而已,13岁他进入高中,16岁参加高考




记者:

高中考的是什么高中?


李文举:

苍山一中。


记者:

也是你们那里最好的高中?


李文举:

哈哈,对最高学府。说实在话,我不笨这是肯定的,但是也不是人说少年班那么聪明,就是比较能吃苦,因为小孩嘛那时候可能是学习方法比较简单,比如说老喜欢做些难题,钻点牛角尖,可能有些基本的知识点不扎实,1991年高考时我报的是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专业,按照平时成绩,应该问题不大,但发挥的不好,结果被调剂到山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化学系染整专业,当时很郁闷。


懵懂少年,就这样开启了他的大学生活,看着煤渣铺成的200米一圈的跑道,除了无奈和不甘,更有一个快速拔节成长的孩子一个跟头跌倒后深深的挫败感,在那个后来并入青岛大学的纺织学院里,是他无处安放的青春



周围同学在宿舍里边打扑克呀抽烟呀之类的,我就跑到楼顶上去拿哑铃健身,我还坚持到学校附近海泊河体育场去长跑。跑步的时候,我记得有个小姑娘跟着我跑!我说为什么一圈圈跟着我跑?她说教练让我跟你跑的,人家是专业运动员。


记者:

其实那是你无处安放的青春。


李文举:

你的劲不知道往哪使。面临考研的时候我感觉要抓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我说我要考清华大学化学系,从工科转到理科,老师和同学都觉着不可行。我还做了一个现在都觉着挺不可思议的行为,去北京考察。我找到北师大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叫宋锋,两人骑着破自行车叮了咣当的就从北师大骑到清华大学去了。一路上印象特别深刻,两侧都是很高的白杨树。一进去清华校园感觉就是两个字“震撼”,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视觉上的,反正是觉得很冲击。


记者:

那个是你梦想的地方。


李文举:

天堂一样。


经过一番努力,几乎没有什么悬念,李文举顺利的被清华大学化学系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宛如蛟龙入海,猛虎归山。但是压抑的四年本科生涯和过高的自我期待,让他始终没有找到青春飞扬的自信,他的能量仍然无法充分释放,不过,他始终认真、谨慎、执着,让他无论到哪个团队,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记


清华硕士毕业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录用,马上就要签工作合同了,但我又不想离开清华了,觉着还没待够,因为我还是有校园情结的。在导师推荐下我加入了清华附中,在清华附中干了三年。作为全国理科实验班化学教师,教出的学生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一等奖,还有美国英特尔青少年科技竞赛大奖,给学校带来不少荣誉。只能这么说吧,到哪都比较认真。到了第三年了,也算教完一轮了嘛,那时候又考虑自己的前途,申请到了美国全额奖学金。我记得离职的时候,清华附中校长和我说,李文举你在清华附中的历史上留下了一笔。



2002年至2007年,李文举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Crich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糖化学,在复杂寡糖合成和糖化学方法学等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我刚去的时候,我导师曾经在一个糖化学领域取得了一个突破,我去了以后首先是接手这个课题,一边做我就动脑去思考,结果我在他原来线性合成的基础上创新了模块拼接合成。本来这个课题能够发一篇JACS(化学领域顶级的学术期刊),因为我的创新成果课题组发了两篇JACS。由于这个工作导师对我的实验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刮目相看,然后安排我进入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领域。他说好多年就想做这个项目,但是就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做。他觉得我可以了,我开始接手做,那个项目叫唾液酸偶联方法学。最初半年多的时间,为了得到一个结果,我一次次的重复,一次次的失败。当时的试验大楼是美国60年代盖的,很高大粗犷的建筑风格。我有时候在里面一做实验就是一天一夜,夜里整个大楼里边都没有一个人。而且我们那个实验室也比较封闭,没有窗户,干了一晚上,一看唉呦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才回去睡一会。那时候生活也很简单,做饭吃,一星期做两次饭,从中国城买个大铁锅一炒就炒一锅,炒两个菜,一个肉菜,一个素菜,有时候炒三个,然后米饭呢也是蒸一锅,放在盒子里边,到时候挖上米饭,挖上菜带到实验室去吃,一星期做两次饭,做两次饭吃一星期


记者:

留学生都是这样?


李文举:

对,反正我那时候很多学生就这样子的。到后来呢我就得出一个很深刻的结论,什么菜刚做出来都很好吃,放好几天以后都很难吃。就那个白菜炖豆腐,刚做出来还是很好吃的,你放了三天吃试试。


记者:

你那时候缺钱吗?还是没时间?




李文举:

那时候留学生都想省点钱,也确实没有多少时间生活,当时感觉导师是又tough又mean那种,就是又强硬又苛刻,每天被催逼得不行。


记者:

那国际上的科学家都是他这种风格吗?


李文举:

可以说很有成就的,确实是这样子,当时我也听说过那些很仁慈的,我觉着那简直是天使一样的导师。但是我们留学生大多数人都比较老实,对导师很尊重,或者说很敬畏,担心老板找麻烦,做事情很认真很投入。


记者:

其实你还是那种典型的中国孩子的思维,你并没有迅速地国际化,融入到国外的生活方式。


李文举:

那个时候我是典型的科研工作者,全身心搞科研的人,谈不上生活,整天脑子想的只有一件事情,我的科研怎么进展怎么突破,那时候就基本上不休假。我们导师那时候最常说的是,现在马上就放假了,接下来你们可以在实验室好好干活了。为什么呢,因为那时我们还当助教,学校放假了不用教课了。我在接手新课题半年多以后,才有了小突破,后来我又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导师很支持,再后来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在唾液酸领域取得了几个相当漂亮的科研成果。


如同数论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糖化学是有机化学里最复杂最具魅力,最让人心生向往,也最心存敬畏的学科分支,而唾液酸化学又是糖化学领域最复杂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李文举展现出他杰出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了一系列领先于行业的科研结果,成为严苛导师的骄傲。


后续我的师弟们继续在唾液酸领域取得突破,是导师课题组最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他曾经到中国来讲学,有一次在天津作有关唾液酸的科研报告,“Wenju”这个名字被提到有二三十次,反正每隔一两分钟就能出现一次。



五年博士时间, 作为一个山东乡土出身的孩子,除了努力,还是努力。但是李文举的研究生涯还没有达到巅峰,他还有上升的空间。博士毕业后李文举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Kishi教授录取为博士后,从事的科研课题包括以环糊精为原料的葡萄糖多糖合成和天然产物mycolactone的合成,那是糖化学领域研究者的终极赛道


他是个天才,世界上现存的最伟大的有机合成大师之一,他合成了海洋天然产物海葵毒素分子。大学生上有机化学第一课就会知道,那是人类历史上人工合成的最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如同世上唯一攀登过珠穆朗玛峰峰顶的人。经过一天的答辩面试,下午五点多Kishi就表示说,我给你offer,你回去考虑一下。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博士毕业我怎么着都应该回国,休息一个月,但实际上我完成博士答辩后就直接去了哈佛大学,而且是开了辆破车,从芝加哥一路开到波士顿,中间路过尼加拉瓜大瀑布,我也没有心思看,然后就迅速地进入了工作状态。


记者:

你就是一路奔跑,不懂得享受生活。


李文举:

也没有心思啊,那时候心态就是一直往前跑一直往前跑,就好像进入高速公路以后你没有出口,你就得一直开。应该说Kishi教授是对学生要求更严格苛刻的导师,圈内有各种传说,都是真的。一周工作七天,平时从早上8点钟干到半夜12点,只有周日下午可以休息。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一到周六周日更累得不想动了。记得有一次我骑车到了十字路口,就想着一辆车过来把腿撞断了,到医院躺上一个月该多好,真的就是这么个想法,确实是压力很大。就感觉两头都没见过太阳。记得有一天下午回来早,我一看路边有个很大的风车,我想这么长时间,我怎么从来没见到这里有大风车,因为我早晨出的早,晚上回去的晚,连路上的风景都没有看过。




记者:

那是你进入那地方多长时间?


李文举:

一年多了。


撕开科研工作的神秘光环,那是和奥运冠军养成一样淬炼煎熬的残酷真相,那是杰出人类的另一个战场,必须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才可能在强手如林的领域,留下自己的印记,在枯燥的重复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以及熔岩一样炽烈对撞的思考热情



记者:

那你在你这个领域做科研,有一些什么天分吗?


李文举:

感觉自己比较务实理性,比较执着。而且呢对事情的看法可能有些直觉,觉得应该怎么样,正确的成分比较大,就是我觉得我在某些方面看的还是稍微的远一点。


记者:

到顶级科学家的时候是不是都得这样?


李文举:

必须这样,探索未知和未来的东西,你根本看不见。你必须相信,就是基于你自己的那种直觉那种感觉的判断。


记者:

其实这个东西是天生的。


李文举:

一个天生,还有一个就是后天的磨练吧,就是多年的积累。科研关键是整体的设计、操作必须要缜密、要细致,然后呢要坚持不懈。无论是我的博士导师Crich,还是我博士后导师Kishi,推荐我的时候都有个评价,就是应该能够成功的实验,我都可以做出来,我要是做不成的实验,那这个事情放弃就可以了。


记者:

所以你是一个非常适合做科研的,为什么又选择这样一个创业的路?


李文举:

我记得有次回国探亲的时候,我妈到临沂火车站接我,看到她步履有些蹒跚,已经明显老了,心里很酸楚,所以下定决心完成留学使命后一定回来。后来多次参加海外华人归国考察活动,看到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创业热情非常高涨,很受感染。我感觉创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把握命运,创业的欲望就越来越强烈。


李文举在哈佛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取得了令导师非常满意的成果,然后加入波士顿地区一家从事糖蛋白疫苗研究的公司,作为主要发明人完成了“脑脊髓膜炎糖蛋白疫苗”项目,并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和美国同事合作完成两种新型糖蛋白疫苗的基础研究,作为研发主管主持完成多个NIH、GSK、Novartis、Sanofi等客户的复杂寡糖研发合成任务,开发了上百种高附加值糖类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工艺。2011年李文举以杰出研究员的身份被授予美国永久居留权。



从事糖化学领域研究这么多年,李文举知道太多能产业化普惠众生的科研成果被埋没到浩瀚的论文堆里。对家乡亲人的眷眷之情,学术报国的殷殷之意,促使李文举来到济南,以“糖化学产业化及糖药物研发”为业务核心,注册成立公司,定名“山目”,取其高瞻远瞩,预知未来之意,这仍然是李文举的科研心得,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2016年初公司落地济南药谷,李文举带领团队从毛坯房干起建设成一个世界一流的糖化学和药物研发实验室。实验室建成后公司团队迅速投入研发,在糖类高端产品、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领域,以天然糖为原料进行高附加值合成,研发专利技术产品,如酶底物、表面活性剂、抗癌活性物质等糖类终端产品,应用于医疗检测、美容、食品等行业。


公司成立近三年来已经开发了200多个糖类高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糖蛋白疫苗和重大疾病药物的开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司的客户超过一百五十家,产品出口到美国、英国、瑞士、新西兰等国家,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了技术服务和项目解决方案。公司已经申报了十多项发明专利技术,五项专利已经授权,其中公司的拳头专利产品L-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系列产品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质量、价格和信誉等方面在国内外占据优势,缓解了国内相关研发机构对糖类新药研发只能进口原材料的窘境。


【L-葡萄糖是非天然糖,在糖尿病药物研发和肠道手术方面有重要用途。目前在中国,我们是唯一能够量化生产L-葡萄糖的一个公司,在国际上我们的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也站绝对优势。现在基本上L-葡萄糖的所有订单,都是到我们公司。在技术服务方面我们在抗肿瘤糖蛋白疫苗和老年痴呆症早期检测试剂的研发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以市场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服务于客户,包括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天然糖类衍生产品,有丰富的糖类物质转化经验,产业化规律性我们也摸索的比较透彻。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技术很可能就是我们已经有的,也可能从我们的产品里面能够迅速衍生化出来。比如客户需要从葡萄糖经过八步的合成,而我们可能就有第六步的产品,那我们两步转化就搞定了。我们的竞争优势一个是快速,另一个就是能够量化。从市场销售看我们的大多数终端用户都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但国内的用户也增长的非常快。


李文举说,他们对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平均是一周的时间,新的订单过来,他和他的核心研发团队可以三天三夜连续攻关迅速搞定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这让公司赢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设在济南药谷里的山目实验室规范、朴素,他们的工作会议就是科研会议,张口就讨论研发细节。李文举说公司大部分的实验室设备都是行业常见的,在济南都可以买得到,但是由于工艺的改进和操作流程的优化,他们做出诸多行业第一或者唯一的产品,而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人群,才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真正的新生力量!


可以这么说,我们所做的工作和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在科研套路、研发效率、商业模式等方面,不会有什么差别,可以说是接轨的。我们的工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以往人类在糖化学、糖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科研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把糖科学家们取得的科研成果从论文转化成产品,转化成应用技术,服务于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909fm,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猜你喜欢




戳原文,即可进入药融圈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