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金GENE | 陈拍岸 专访 Chen Pai‘an Interview
陈拍岸--“把绘画肌理去掉变成纯粹的点线面色彩编排会发生什么?”
文/张文宇
原文刊登于亚太艺术资讯周刊1278期
写于弥金画廊的陈拍岸个展“那你要不要做艺术家?”期间
2021年6月26日
这位广东艺术家在上海弥金画廊举行了大尺幅绘画的全新展览,呈现多个经典主题绘画。
陈拍岸现年33岁,住在广州天河区,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广州天河区的家中。他的“工作室”位于电脑屏幕右上角,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以及数量惊人的草稿。笔者最近的一次拜访,能看到其房间里堆放的作品小样和错版,但客厅的墙面却一片空白,艺术家表示这是他的其中一个灵感来源:“当我无法继续工作时,我就盯着墙面,尝试无中生有。”
“逻辑”是陈拍岸经常提到的一个词,线条作为一个显著特点出现在他的创作里,他说这来源于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94)和米罗(Joan Miró,1893-1983)。“创作于我,大部分时候是理性的。你从感性那里得到一个想法,然后你狠狠地揪住这个想法,考察它,审讯它,让它为你生产一系列作品。之后,你再把这个想法和其他想法关在一块,每天让它们排着队出来溜一圈,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新的启发。”
但陈拍岸也承认,这办法并不总是奏效,于是他散步、看电影、看书、打扫卫生,像每个苦恼的艺术家一样,陈拍岸用这些琐事填充在创作的各个缝隙里,“作为一个艺术家,你还能做什么呢?这就像是在虚无中行走。”对创作的热情驱使他在2008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为了增进阅历,他去各种公司上班,数年后进入画廊体系工作,最终得以接触到艺术圈各个层面,“我觉得这真是个做艺术家的好时机,没有规矩,没有(长远的)历史,一切都是新的,发展中的。”同时他非常抗拒“艺术工具化”这个想法。“艺术只能表达艺术,艺术无法、也无力改变任何艺术以外的事情。”在绘画方面,他显得即激进又保守,用矢量图创作范例式绘画是他目前的兴趣所在。“有什么能比数据(电脑文件)更永恒呢?”他的作品呈现出波普艺术的面貌,里头各种经典绘画元素轮番上阵,风景、静物、花卉等,但他却声称这来自于小时候对于广州文德路商品油画的印象。至于他常用的介质,微喷输出和acrylic face mount装裱,是一种常用于摄影作品输出的技术,“我想让画作看起来像产品那样:平滑、可靠、坚固、持久。”说这话时他无法掩饰对苹果产品风格的喜爱。
对陈拍岸来说,创作是周遭环境的映射。毕业后的他曾日进斗金,也体验过捉襟见肘,那段时间的作品里都是消费主义的影子。“你爱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爱你。但你们不会有好结果。”随后他转而关注艺术和艺术家本身,于2019年在广州画廊举办个展“开什么玩笑”,并开始创作大尺幅绘画,在这过程中,贾德(Donald Judd,1928-1994)对他的创作风格影响最大,“把绘画肌理去掉,变成纯粹的点线面色彩编排,是倒退,还是出路?”于此同时,他舍弃复杂的色彩,在创作中尽量使用有限的Adobe Illustrator默认色盘,以色彩之间的对比叠加,和精心安排的构图来制造画面层次和创作叙事。
近年来,陈拍岸加强了在艺术以外领域的探索,比如基本的经济概念;法律思维;基金投资等,以期达到更广的知识涉猎范围。“艺术家不能只活在艺术圈里。”
随后我们进入了问答环节。
Q:你的典型的一天是怎么样的?你怎么安排作息,工作,娱乐?
A:午夜后入睡,早上6到7点在梦中醒来。我憎恨睡眠但梦是我的主人。接着再睡一会。太阳刺眼时起床喝咖啡,进行一些常规锻炼,午后伴随着各种饮品工作到晚上7点。晚饭后尽量放松,散步看电影等。避免工作,以此逼迫自己白天按时完成当日事宜。画廊有展览时去上班,那是另一套安排。
Q:你觉得自己真正在进行创作的时间有多少?
A:你要以此考量我作品的定价吗?
Q:你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
A:不记得了。但采访前画的最后一张草稿是一张对国画家梅清(1623-1697)的构图临摹。
Q:你在画廊工作,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A:当时画廊里挂的作品是画在报纸上的。一天有个客人走进来,看了一圈,问我“画在哪里?”
Q:你第一件出售的作品是什么?
A:“智慧的迟疑/愚蠢的无畏”,是两个对称的人脸,因为我觉得标题中的两种状态是一样的。(售出于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16,广州画廊)
Q:你如何开始一幅创作?第一步是什么?
A:画一张稿。然后每天打开看,看到不舒服的地方就改。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
Q:画作完成的标准是?
A:画面中每个元素都互相说服,制约,无法再挪动或更改颜色。
Q:想过找助手吗?
A:没。我喜欢自己经手一切事情,包括这篇采访。
Q:你创作时听什么音乐?
A:不听。寂静是我的朋友。
Q: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成了职业艺术家?
A:有一天我打开artlinkart,发现在我的名字下面写着一句话“是一位艺术家。”
Q:你会在工作时一直吃同一种食品吗?
A:会。我的单调饮食倍受鄙夷。应该有人做一个作品录下艺术家在工作室创作时的样子,8小时,就像安迪沃霍(Andy Warhol,1928-1987)的“帝国大厦”(Empire,1964)。艺术家创作时就像给自己上班,乏味,单调,心甘情愿。
Q:最近有在追什么剧吗?
A:没有,但我最近都在看 Chick Flicks(一种针对女性发行的电影类型)。这种电影的特点是节奏快,人物情绪化,结尾主角总免不了要奔跑、赶婚礼,或赶飞机,剧情非常套路但有效。不过我觉得这类型电影会对人们理解两性关系造成偏差。
Q:你买过的最棒的东西是什么?
A:大概是WMF的煎锅?我什么都往里放。
Q:你和其他艺术家的交流频繁吗?
A:非常频密。我喜欢到处问别人各种事情的看法,然后和他们展开漫长的讨论。这比互相发公众号文章或者meme图有意思多了。
Q:你有拖延的习惯吗?
A:...我能迟点回答吗?
Q:你最近的一次流泪哭泣发生在什么时候?
A:是在观看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2020)的过程中。这部电影适合每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男性。
Q:你创作时穿什么?
A:西装。如果你需要集中精神做点认真的事情,最好让自己感觉专业一些。
Q:真的?
A:说笑的。
Q:你理想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A:一个巨大的空房间,越大越好。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就不错。
Q:你喜欢屯什么东西吗?
A:牛仔裤和创作素材。做人要穿裤子,做艺术需要素材,穿着裤子搞艺术,恰当。
Q:这是在映射什么吗?
A:...
Q:你最糟糕的习惯是?
A:...我能迟点回答吗?
Q:什么事让你感到尴尬?
A:人露出马脚。这类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神游。
Q:你平时怎么锻炼?
A:在地板上做推的;在引体向上杆上做拉的;深蹲和跳跃。一周三次,每次练一项。
Q:最近在读什么?
A:尼尔盖曼(Neil Gaiman,1960-)的乌有乡(Neverwhere),一本奇幻小说。作者非常会讲故事。
Q:最后一个问题。说一件你最近看到的印象深刻的其他艺术家的创作?
A:Ebinum兄弟的双人舞。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