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生 | 华东师范大学“公益慈善”微专业招生简章

项目基础 PROJECT BASIS

01

高校是培养各级各类慈善管理人才和推进公益慈善研究的重镇。长期以来公益慈善事业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没有被学科化,缺乏专业化的教学科研队伍,难以推动专业发展。

为此,2017年1月12日,上海市紫江公益基金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研究院及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推动高校公益慈善通识教育的发展。

项目开设紫江公益课程,开展暑期赴台公益研学营和公益慈善论坛,孵化公益项目,积极探索课程赋能、实践驱动和研究带领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经过五年的建设,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人才培养项目率先建立一流高校公益慈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设课程48门次,共计97学分,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学生、社会公益人士等2000余人先后修读,育人效果显著,陆续获得校内校外的支持与认可。


华东师大紫江公益慈善课程获奖情况

o 张冉教授开设的《社会创新与创业》课程入选2022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

o 薛红博士开设的《社会公益案例分析》课程获得上海市高校社会实践类重点建设课程立项支持;

o 黄晨熹教授负责申报的“校社合作公益慈善通识教育模式研究:以华东师大紫江公益慈善教育项目为例”项目获得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o 吴同副教授开设的《社会组织与政府治理》课程基础上申报的“服务学习导向下的社会工作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模式与实施路径探索”获评2021年度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o 黄晨熹教授开设的《社会福利与美好生活》课程和刘皛副教授开设的《社会问题案例分析》课程通过华东师大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结项评估…………

“公益慈善”微专业项目正是以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通识教育项目已有成果为基础,凝练“课程赋能-实践驱动-研究引领”三位一体的新型公益慈善人才培养模式

本微专业将立足大学生公益慈善素养不同维度,协助学生培养强烈的公益心与社会责任感,了解公益慈善管理的系统知识理念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前沿,学习基本的公益慈善管理理论与实操技能,为将来从事公益慈善机构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组织管理、项目运作、专业服务及理论研究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目标 EDUCATION PURPOSE

02

公益慈善微专业旨在为培养具有坚实慈善品质、先进慈善理念、突出专业能力的现代公益慈善管理基础人才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法储备。具体而言,培养目标包括慈善品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及发展预期四个方面

1

慈善品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公益慈善理念,勇于担当、坚守底线、乐于奉献。

2

知识结构

掌握公益慈善管理的系统知识理念,了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沿和趋势,掌握不同类型公益慈善机构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管理与运行模式,了解公益慈善领域相关政策与法律。

3

专业技能

具备较强的慈善项目设计及执行能力,较高的慈善组织管理与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专业研究分析能力。

4

发展预期

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为未来打算在慈善机构、社会企业、政府部门、慈善国际组织等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同学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教学特色 TEACHING FEATURES

03

本专业以“公益慈善教育”为核心,从跨专业角度出发,为学生构建符合公益慈善岗位要求的复合型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采取公益慈善管理人才暑期学校、公益慈善管理课程修读计划、公益慈善机构实习实践、海外访学研修计划等教学形式进行,聘请业界专业人员担任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切实强化学生内在文化素养和外在气质形象。

No.1 公益慈善管理课程

打造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系统公益慈善专业教育模式,探索“课程讲授(Lecture)—方案设计(Project)—公益服务(Practice)”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

在传统课堂“教与学”外,搭建“理论-实践”“课堂—讲堂”双向交流平台,注重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社会问题与方案设计的结合,提倡学生参与、实践体悟。不仅通过课程讲座等形式将行业人员“请进来”,也引入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走出去”。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公益机构探访、公益项目设计落地、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以亲身感受的形式深入参与学习,深化教学成效。

建立了以基础性知识、应用性能力、前沿性理念为内容构成的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以重塑公益慈善认知为目的,集中于对公益慈善基础知识及伦理原则的传递;应用性课程以非营利组织管理内容为基础,侧重于对公益慈善项目的开发、管理、运营、营销等一系列能力的锻炼与提升;而前沿性课程则聚焦于公益慈善前沿理念,强调关注公益慈善行业发展未来走向。


课堂+讲坛:由课程讲座等形式将行业人员“请进来”,扩展公益慈善通识教育视野。

问题-分析-方案:从社会问题分析导向公益实践设计。

紫江多阅服务学习(流动儿童阅读服务):2021年春,一共28位学员参加,服务时长累计276小时;2021年秋,一共42位同学参加,服务时长累计达到474小时。另外还有跟吴泾太阳花和微澜图书馆合作的志愿者服务,也有参与朴质公益、蓝睛灵等公益机构的服务。

组建多方位、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为基础,在紫江公益基金会支持下,将持续致力于聘请国内外拥有丰富公益慈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及公益慈善机构的专业人士来校授课。

No.2 公益慈善暑期实践项目

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支持学生开展公益慈善暑期实践项目立项,邀请来自高校、公益、社会企业等领域专家参与评审和培训辅导环节,以项目实践为驱动,切实提高学生公益慈善行动能力,培养有社会关怀、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卓越公益型人才。

No.3 海外访学研修计划

完成课程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学生将通过选拔参加为期10-20天的海外研修研修形式为参访港澳台地区、欧洲、日本及美国等慈善公益事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及著名慈善公益组织机构。

No.4 公益慈善机构实习实践

本专业将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推荐优秀学生至知名社会公益慈善机构与企业进行实习,感知公益慈善项目运作,并完成相关实践项目和项目报告。

如推荐参加“影子秘书长”卓越公益人才培养计划,联结学校与公益基地,拟定与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公益基金会、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爱飞翔”乡村教育项目,Bottle Dream等公益组织展开深度合作,让学生通过如影随形在公益组织秘书长身边学习工作,培育具有志愿品格和公益精神的青年学子,使个人成长与社会效益同向而行。


影子秘书长

公益慈善实践基地

招生问答 QUESTION & ANSWER

04

1

微专业学制及招生对象?

微专业主要面向我校在读本科生一般于第二学期或第四学期末可提出修读申请,须综合平均绩点3.0以上,特别情况可适当放宽条件,每位同学限报名1个微专业。

本专业修读总学分要求为10学分,要求学生在两年之内完成修读。

公益慈善微专业课程大纲预览

2

微专业学费及奖学金制度?

微专业课程将按学校规定正常收取学分费

本微专业将提供奖学金。修读完成公益慈善微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的学生,课程成绩在同年级(公益慈善微专业同一年录取)学生中排名前60%者可申请奖学金*

*排名前30%的学生,奖学金金额为全部课程学费;排名前31%~60%者,奖学金金额为全部课程学费的一半。

3

微专业及其课程修读证书?

课程证书:学生每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并通过课程考核后,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修读证书(由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出具)。

微专业证书: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若修读完成某微专业的全部课程,即可获得该微专业修读成绩单(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统一出具)。

4

微专业与第一专业修读课程的关系?

微专业采取单独系统选课与单独编班形式组织教学,一般安排在学校非主修时段授课。

微专业课程成绩在微专业成绩单上显示,不纳入主修课程平均绩点/分计算;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不影响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未修满微专业课程且已获得微专业课程学分,经院系教学委员会认定,可认定为跨专业选修或通识选修学分。

报名与录取 APPLICATION & ADMISSION

05

报名时间与流程

报名时间:2022年8月15日-8月22日

报名流程:学生登录教务系统(首页-本科教学-报名&要求-微专业报名)报名,并上传相关附件。报名方法详情见教务处关于做好我校2022年本科生微专业项目修读报名工作的通知》中附件1

录取公示:各开设单位负责学生报名咨询、选拔、公示等事宜,统一于9月5日前将2022年微专业录取学生汇总报送至教务处,请报名微专业的同学持续关注后续通知。

报名宣讲

宣讲时间:2022年8月15日上午9:40-10:00

宣讲地点:线上腾讯会议(983-764-097)

来自社会发展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微专业负责老师将在线解读“公益慈善”微专业招生简章,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参与2022年“公益慈善”微专业招生宣讲会!

欢迎持续关注

“公益慈善”微专业

图文 | 紫江公益慈善课程中心

排版 | 杨诗漫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公益慈善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