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经典-王朔2
点击底下音频收听
王朔小说的反讽艺术
作者: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
来源:中国知网
在谈到王朔的小说创作时,毛崇杰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王朔小说中的反讽特征。他说:“王朔的小说以`京味'十足的痞气调侃长。他的语言特色甚至比他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更吸引着读者。这些调侃以带痞气的反叛,把政治的、哲理的、道德的严肃话题与俚语、土语混合在一起达到反讽的效果,最易在青年与市民阶层中引起共鸣。权力文化与精英文化中的一些人,有时为自己过去一向视为神圣的东西,被踩在脚下,还吐上唾沫,感到其厚颜无耻,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有时也偶尔为其中某些淋漓尽致、带有`澈悟'的调侃感到痛快。这就说出了王朔小说反讽的艺术效果。
在小说创作中,王朔的语言是最具反讽色彩的,谈到对语言的迷恋时,他说:“写小说最吸引我的是变幻语言,把词、句打散重新组合,就呈现出另外的意思。”王朔以平民的身份与口吻叙写故事,以顽主的心态反抗社会,他小说的语言常常充满了反讽意味。
在王朔的小说创作中,他常常以貌似平静的语态叙述故事,在似乎漫不经心的话语中透示出见于言外的反讽,也透露出强烈的情绪。在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中,王朔通过一个知识分子马林生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在父与子的矛盾冲突中,提出了有关现代社会中文化专制、家庭教育等重大问题。小说中儿子马锐因为在课堂上指出老师的错处而导致一场风波,父亲马林生明明知道儿子是对的,却不得不逼着儿子去向老师认错:“你傻就傻在不懂得这条做人的基本规则;当权威仍然是权威时,不管他的错误多么确凿,你尽可以腹谤,但一定不要千万不要当面指出。权威出错犹如重载列车脱轨,除了眼睁睁看着它一头栽下悬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挽回,所有努力都将是螳臂挡车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在这一段貌似平静的话语中充满了反讽,在实际说出的有关权威的见识里,与可能说出的对于权威的鄙视与嘲讽,形成了较大的差距,关于权威的错误只能腹谤不要面说的劝诫是马林生自我人生经验的总结,以栽下悬崖的重载列车比喻权威出错的无法挽回,充满了对于权威的颠覆与调侃,马林生这一段平平常常温和宽厚的劝说,却蕴蓄着十分鲜明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权威崇拜价值观念的强烈否定与批判。
王朔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姿态,用反讽的语言叙写故事、刻画人物,使他的小说在调侃戏谑中充满了对于某些禁锢人们思想传统的不满与否定,在他小说的嬉笑怒骂中呈现出作家对于社会某些不合理之处的针砭,在他所刻画的顽主形象身上,也表达了作家对于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不过这种思考是以别一种方式予以表现的。王朔小说反讽手法的运用,拓展了新时期小说语言的技巧,使老舍那种独特的京味幽默,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也使新时期文学中出现了诸多反讽笔调的作品:刘震云的《塔铺》以反讽之笔叙写落榜考生在高复班里的艰难日子,李晓的《机关铁事》用反讽之语揭示机关里烦琐的文件旅行:洪峰的《奔丧》以悖逆情理的姿态叙写主人公回乡奔丧的举止;邓刚的《全是真事,出差》以荒诞笔触描写出差的奇遇,针砭了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的荒廖;方方的《一波三折》用愿望与效果的悖反,构成小说的反讽意味;叶兆言的《关于厕所》以平实的叙述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难堪与窘迫,产生了反讽效果;王蒙的《冬天的话题》用关于早晨洗澡还是晚上洗澡不共戴天争论的荒廖故事,构成了反讽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