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贺27岁的短暂一生,掩盖不住的惊天“鬼才”|跟着诗词去旅行NO.110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10期节目


今天,夏萌姐姐带领大家来到大唐时代的雁门郡,跟随诗鬼李贺的脚步进入一个风雨欲来、号角连天的战场之中。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行守,是古乐府曲调名。雁门,古郡名,在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关就位于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此处地锁晋北咽喉,雄屏中原腹域,历为三晋门户,战略要冲,自古就有“得雁门而得中原,失雁门而失天下”的美誉。

李贺,字长吉,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因家居河南洛阳福昌昌谷,后世又称李昌谷。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故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元和九年(814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的诗词一向以诡谲莫测著称,这首诗也是如此。他一改以前战争诗的阴沉灰暗,浓墨重彩地运用了很多的鲜艳浓稠的色彩去描绘战场,通过丰富的想象,新鲜的构思,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敌军人多势众,步步紧逼,一眼望去就像是浓厚的乌云向着城池压迫而来。在这危急时刻,我方将士早有准备,他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古代行军打仗,敲鼓进攻,鸣锣收兵,夜里打更,吹角是为了报晨昏。战场上双方车毂交错、短兵相接,战斗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日暮霜天,角声呜咽,将士们的鲜血滴在土地上,在夜色之下呈现出了诡异的紫色。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在一片肃杀之气中,夜袭开始了。我军将士们“半卷红旗”悄悄靠近了易水边上,这时,霜露很重,鼓声非常低沉,战斗很不顺利。“易水”曾因历史上燕国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此处借用这个典故既表明了战场地点也表现了战士们的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壮烈豪情。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以求天下贤才。李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我军将士即使在失利的局面下,仍然英勇作战,矢志以死报国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准确地表现了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和边塞风光。

李贺不愧是一代鬼才,可惜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却因“避名讳”的陋俗而丧命。古时有避讳之说,不能直呼君主、尊长之名,言谈、书写时也要避讳君父尊亲的名字。当年秦始皇姓赢名政,为避讳“政”字甚至连“正月”都更名为“端月”。李贺父亲名李晋肃,其中的“晋”与“进”(士)同音。当时年仅20岁的李贺才高八斗,参加进士考试。有人嫉妒他,就借此大造舆论,说李贺应避讳,不能参加京城的进士考试。韩愈闻知此事,还曾大怒而作《讳辩》一文进行驳斥。可是那个时代,礼俗大于天,韩愈的辩解,除了后来被作为模范作文收入《古文观止》外,也没给李贺帮上什么忙,最终李贺还是因此断了仕途。后来虽经人推荐得了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可是升迁无望,悲愤抑郁之中患上重病,年仅27岁就去世了,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惜。

好了,小朋友们,唐代诗人个个性格迥异、绰号繁多,李贺被称为诗鬼,那么你知道诗仙、诗圣、诗佛、诗狂、诗魔、诗豪、诗囚分别又是指谁呢?快来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吧。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110期


-诗词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

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重点字词解释-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⑹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