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煜:千古词帝,一腔愁怨谁人知?|跟着诗词去旅行NO.111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11期节目


明天,我们将迎来今年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据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昼夜均,寒暑平,气温不冷不热,光线不明不暗,时间不急不缓,天地之间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中庸的、均衡的,不厚不薄,不浓不淡,连云彩都是从容平和,流水都是柔软温静,树叶也是消了盛夏时的浓荫,却又无晚秋时分的萧瑟,那绿中有了一点黄,透着几分柔几分淡,又有几分俏,恰到好处、怡人心胸!


秋分有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这个时候,轻易是听不到雷声了,水位也开始降低。一场秋雨一场寒,那些即将冬眠的虫子,忙忙碌碌地将小小洞穴的犄角旮旯仔细检查一遍又一遍,凡有漏风处立即培土堵上,要睡上整整一冬的,要是夜里受了风寒冻坏了可怎么办呢?瞧瞧古人观察得真够细心,他如何就知道这时候的虫子会聪明得如人一般,关好门窗修好房子,要长眠过冬了呢?真是匪夷所思。


走在田间小道上,一阵阵秋风送来沁人心脾的稻谷香、野花香,还有一声声蛐蛐儿的叫声也时不时地入了耳鼓,只觉着心旷而神怡。但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悲秋”是一个重要意象,多少怀古伤情,抚今追昔,故国之悲,也都借着秋风,勾起人们无限心事。你听,清冷月光之下,南唐后主李煜正在唱着一支悲凉的歌。

相见欢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五代时期南唐后主,字重光,号钟隐。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城门, 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他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一朝从帝王之尊沦为阶下囚,李煜的世界从此和欢乐绝缘。他的词一改过去的风花雪月,开始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这首《相见欢》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上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西楼。他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就这样一个寂寞的院子,分割开李煜和不属于他的世界。被“锁”住的,不仅仅是寒意清秋,还有他这个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和亡国的恨,也一同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下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用丝来比喻愁,如同李商隐以“丝”来代表思念一样,别有一番新意。此时的李煜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更是毁于一旦。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在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之后,李煜心头淤积的到底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自己也难以说清了,只能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此刻,默默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的悲痛。

纵观李煜短短的一生,从南唐到北宋,从皇帝到囚徒,荣耀与悲情共存。他虽没有治国之道,但在作词上却有着很高成就,因此被誉为“词中之帝”。

好了,小朋友们,明天就是秋分节气。在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一个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大家一定要试一试哟!

相见欢


作者=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111期


-诗词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重点字词解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离愁:指去国之愁。

(4)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