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跟着诗词去旅行NO.114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14期节目

昨天,我们跟随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西湖游览了一番。今天让我们跨越百年,看一下南宋的杭州西湖边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题临安邸

林升(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他们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贵、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年中,临时苟安的杭州就被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此时距大宋强盛、苏东坡在西湖修建苏堤也不过百余年。百余年前,宋文化的代表人物苏轼在杭州纵情铺展着生命的光彩;百余年后,宋政治的代表人物赵构在杭州恣意消磨着一个王朝残存的政治生命。强盛与衰败、尊严与恬颜,尽在这鲜明的对比中。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题临安邸》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是一个无足轻重、连生平都无处考证的南宋士子林升所作。原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题目为后人所加。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抓住杭州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形象,西湖的美景和糜曼的歌舞,从空间的无限量与时间的无休止,写尽杭州的所谓承平气象,然而这是“正言欲反”。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表现出了诗人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知道愤激的诗人是如何想起用这个“薰”字,真是传神之笔。西湖边上醉生梦死的人们,被杭州的暖风一吹,更加歌舞无虚日、醉梦无尽头,忘乎所以、乐不思蜀了。他们把偏安的杭州错当作了故都汴州。却从没有想过,如此下去,昨日沦陷的汴京不就是今日杭州的前车之鉴吗?

历史上有的诗人一生写了很多首诗,却没有一首是值得称道的。也有的诗人,只有一首诗,便为人们广为知晓。林升就是这样一位诗人,相传,当年他曾游学苏、杭一带,因屡试不第,又耳闻目睹赵家王朝昏聩腐败,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浪形骸,不流于俗。据说他就是在写下这首“即兴题壁”之作后,便扬袖拂尘而去,云水不知处了。因诗题写的龙飞蛇舞,“升”与“外”二字草书形体相近,所以又有人说是林外。

虽然诗人的生平至今都在众说纷纭中难以确考了,但是,今天我们在诵读这首不足30字的小诗时,彷佛能看到诗人角巾羽氅的身影,从发黄的方志野史中站立起来,永远叠印在西子湖畔那一堵八百多年风雨漫布的残墙之上。

好了,小朋友们,“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一句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有一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你知道是哪一首吗?快来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114期


-诗词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

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

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重点字词解释-


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