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如此大胆,敢说皇帝这么不懂诗!|跟着唐诗去旅行NO.42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42期节目


亲子营和童书共读联合推出一档大型儿童教育公益节目

《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

每天五分钟,周一到周五,

讲一首诗歌,赏一个景点,还有相关的历史故事,

有趣、有料、有成长,

让孩子足不出户,即可游遍三山五岳,

不必死记硬背,就能轻松学会唐诗三百首~


每一首唐诗,都是鲜活的游历图;

每一位诗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

李白曾“南穹苍梧,东涉溟海”,

杜甫也曾“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

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

还有那顶天立地的三山五岳,甚至是千年迷城楼兰胜境,

每一处,都能在唐诗中寻觅到其身影。


今天,夏萌姐姐要带你们来到一处云雾缭绕的深山去看一看。


01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在古代,隐士是指那些不愿意做官,情愿归隐山林的高人。苍松下,寻访隐士的诗人询问了年少的学徒,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师父仙踪何在,无法寻找。

02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人称“诗囚”或“诗奴。相传他在驴背上苦思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反复斟酌用推还是用敲字,以至错入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韩愈的仪仗。后来人们将斟酌炼字称作推敲

以苦吟著称的贾岛诗中,人们常常体会的是锤字炼句、寒瘦窘迫之感,但这首《寻隐者不遇》,却与众不同,语言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全诗只有二十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其丰富。首句松下问童子,诗人心情是愉快而满怀期望;不料得到言师采药去的答案,感觉很失望;接着得知只在此山中,意思是说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诗人心中窃喜,又升起了一线希望;但到小弟子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使诗人彻底感到遗憾而无可奈何。


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省略了自己的询问,使小诗更加简练,三番回答,曲折不断,将诗人跌宕起伏地寻访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而诗中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更为我们展现了这位山中隐者悠然自得的山居生涯,愈发衬托出诗人对这位隐者的无限敬慕之情。

03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他30岁前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得志。失意之余,迫于生计,曾一度出家为僧,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但他对诗歌的酷爱,执着到痴迷的地步。为此,无意中还得罪了皇帝。

一天,他同几位诗友约好到青龙寺游玩,在朋友无可法师的僧房里,相互做诗唱和,挺热闹的。没想到唐宣宗微服私访来到这里,听见楼上有人吟诗,于是很好奇地登上楼来,拿起贾岛放在桌上的诗稿就看起来。贾岛并不认识来者是皇上,马上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斜眼看着宣宗,夺过诗卷说:先生,您穿的衣服这么鲜亮,长得又是如此肥头大耳,一看就不是块懂诗的料!唐宣宗被他一顿抢白,只好讪讪地下楼。后来寺院主持大师回来了,告诉贾岛,刚才那一位贵人就是当朝天子,贾岛一听,真如五雷轰顶,捶胸顿足,恨不得一头从楼上跳下去。还好唐宣宗不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并未处罚他,算是逃过了一劫。

贾岛的诗作与他的苦吟精神,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在晚唐,有一个叫李洞的诗人可以说是贾岛最忠诚的超级粉丝,其铁杆程度足以令当代的许多粉丝汗颜。据记载,他对贾岛推崇备至,特意铸造了贾岛的铜像,用丝绢精心包裹,随身携带。光自己喜欢还不够,如果知道还有人喜欢贾岛,李洞一定要亲自手抄诗作慎重相赠,并再三叮咛说:“这就是佛经,你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最好焚香而拜!”贾岛一生困顿,以苦吟出名,去世后竟然被人这样像神一样敬拜,也应该欣悦九泉了吧!

好了,小朋友们,今天的旅行就到这里了,最后,我们再来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42期


-诗词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重点字词解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 节目简介 ♫


      《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是由亲子营推出的大型儿童教育公益节目。

        该节目由互联网播音界资深主播夏萌姐姐主持。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