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才子袁枚的“吃货”人生|跟着诗词去旅行NO.71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71期节目 ▾

小朋友们,随着季节的变化,盛夏即将到来,而四面起伏的鸣蝉也将嘶叫着登场。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一天,烈日炎炎,袁枚走出家门到附近的一处小树林纳凉歇息。阵阵微风吹过,带来徐徐凉意,诗人顿觉神清气爽。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来,悦耳动听。袁枚不禁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小牧童悠闲自得地骑着一头老黄牛慢慢走来。他一边甩着柳条为牛驱赶蚊虫,一边放声歌唱,嘹亮欢快地歌声在绿荫中回荡。

袁枚被小牧童的可爱深深吸引住了,正听得有趣,歌声却戛然而止,只见小牧童摒住呼吸,一声不吭,眼睛紧紧地盯着一棵大柳树,原来那里正有一只鸣蝉在引吭高歌。哈哈,看来他是想捉住那只蝉呀!这时蝉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停止了歌唱,并迅速收起羽翼,往高处爬去。牧童没想到蝉的警惕性这么高,于是一声不响地站在大树下,一边想办法,一边等待时机。过了一会,蝉好象感觉没有了危险,重新张开燥热的翅膀,继续唱歌,小牧童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双掌合拢向鸣蝉扑去。哈!一下子就抓到了!袁枚看着这童趣横生的场景,忍不住脱口而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有一独特癖好,只要在别人家吃过好吃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做法。有一次,在一位名士的酒宴上,他看到一道用芙蓉花烹制的豆腐。色若白雪,嫩像凉粉,香如菊花,细似凝脂,透着一股热腾腾的清嫩鲜美味,看了惹人眼馋,闻了令人流口水,袁枚夹了一块,细细品味之后,抹了抹满意的嘴巴,离席径往豆腐店,笑呵呵地向主人请教制法。店主有意卖关子,笑道:“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肯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诉你。”袁枚大笑起身说道:“这有何难。”说完,毕恭毕敬地向店主三鞠躬。店主见大才子居然俯首施礼,屈尊求教,赶忙竹筒倒豆子,将制法全教给了他。一时间袁枚为豆腐折腰的故事传为美谈。就这样,日积月累,到了晚年,袁枚已吃遍大江南北,搜集到326种美食做法有趣的是,袁枚还将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写了出来,可考究、能追溯,着实让人钦佩袁枚对吃的执著。小朋友们,大诗人袁枚所筑的随园,原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林园,是当时江南三大名园之一。可惜,在清末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战火,现在我们只能通过阅读袁枚的著作来遥想当年的盛况了。

好了,小朋友们,今天的旅行就到这里了。你们有没有发觉,袁枚这首诗中有一句与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意境极为相似?是哪一句呢?开动脑筋想一想哟。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这首诗吧。

《所见》


作者=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71期

-诗词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重点字词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1. (2)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2.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3. (4)欲:想要。

  4. (5)捕:捉。

  5. (6)鸣:叫。

--上期节目答案-诗

问:君山上的竹子为什么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难道真的娥皇女英血泪所染吗?


答案:

君山斑竹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通体翠绿的竹子不同,它的竹身布满天然形成的紫褐色斑点,传说那是湘君的眼泪。其实不然,斑竹的生长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它们的花纹实质上是真菌寄生腐蚀幼竹而成的,所以才会形成斑斑泪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