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古词帝几多愁,恰似一江春风向东流|跟着诗词去旅行NO.94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94期节目 ▾

在汉语里,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大概就是春秋了。但是“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也会使人倍添烦恼,今天,我们来到古都开封一起体会一下南唐后主李煜的最美丽、最绝望的春愁。


开封,古称东京、汴京、汴梁,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迄今已有4100余年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开封朱仙镇附近修筑粮仓,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时,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更名为“开封”,开封地名实始于此。


大唐末年,朱温篡唐夺位,建立后梁,自此各路藩镇纷纷自立,群雄并起,历史进入了被称为“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所谓时势造英雄,公元960年, 横空出世的赵匡胤,在开封城北40里的 陈桥驿发动“ 陈桥兵变”,陆续荡平四围各国,建立了北宋王朝,定都开封。


从此,开封历经9位皇帝168年,经济繁荣,富甲天下,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史书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形容开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更是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均出自这个时期,并传向世界各地。


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盛世之下,却有一个人在开封西北城墙边的孙李唐庄,凭栏而望,长叹国愁家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今天江苏徐州人,是五代十国中南唐最后一位皇帝,史称为李后主。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其是他的词,承前启后,婉约清丽、自然质朴,后世称之为“千古词帝”。


然而他的卓绝才智只限于艺术方面,上天并未再嘉奖给他一份治理国家的文韬武略。他即位时,南唐国力已日渐衰弱,而北方大宋刚刚建立,赵匡胤虎视眈眈地准备一统江山。面对内忧外患,李煜一方面向大宋卑屈称臣、年年上贡,以换取短暂的荣华富贵。一方面又不忘听歌观舞、纵情于声色,过着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公元975年11月,北宋大军压境,李煜率文武百官“肉袒出降”,从而结束了15年的帝王生涯。次年,他被押送至开封,封为屈辱的“违命侯”。3年后,在他生日(七月七日)那一天,李煜无比怀念故国,于是作了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没想到这首词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成为他的绝命词。


这样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既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也是对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通过描述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就有“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也有“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但这些诗句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愁思如春水般汹涌翻腾,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他的勇气,是史所罕见的。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当他命人乐工歌伎演唱这首词时,被宋太宗得知,大怒,当即命人赐毒药,将他毒死,年仅42岁。


李后主“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却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词人,是当之无愧的千古“词帝”。


最后,今天的问题: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94期


-诗词译文-

 

这样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

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

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

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

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重点字词解释-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