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只等闲|跟着诗词去旅行NO.100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00期节目 ▾
小朋友们,我国近代历史上有一次绝无仅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极为罕见的。今天,我们一同来分享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整个长征的结束。
这首七律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即将到达陕北的途中。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指大庾(yǔ)、骑田、萌渚(zhǔ)、都庞、越城等五座山脉,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巍峨险峻的五岭,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4000多米,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山高谷深、气势雄伟,但在红军脚下却像滚动着的泥丸。诗人将连绵的五岭比喻为细小波浪,将磅礴的乌蒙比作泥丸,想象奇特,夸张之极。正是这两组极大又极小的对比,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蒋介石曾梦想利用金沙江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但是1935年5月红军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如果这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则是红军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两岸高山峻岭,水势陡急。1863年,太平天国一代名将、翼王石达开就兵败于大渡河边,3万多太平军被清军剿灭。大渡河上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桥长约三十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形势极其险恶。狡猾的敌人还拆掉了桥上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并用烈火将铁索烧得通红,妄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缘着铁索闯过了大渡河,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这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它不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却是显现红军将士个人能力的精兵之战、铁血之战,真正堪称红军之鹰飞过了泸定桥。
这句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词既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会师已为时不远,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今天,长征已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还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这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只要心中有这种精神,万事皆能成功。
最后,今天的问题是:小朋友们,毛爷爷诗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警句美言,如“不到长城非好汉”等,你还知道有哪些吗?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100期-诗词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
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
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
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
-重点字词解释-
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⑿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⒀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⒁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⒂岷(mǐ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⒃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⒄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上期节目答案-
问:文中讲到“谦颇老矣,尚能饭否?”时,提到赵国大将赵括,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赵国在长平大败于秦国,有一个成语能够恰当反映他的真实水平和赵国战败的原因,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哪一个吗?
答: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