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身处繁华中的自负与孤独|跟着诗词去旅行NO.117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17期节目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的蕴意十分丰富。无数文人墨客将月亮融于自己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名篇佳片。尤其是诗仙李白,月亮更是他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今天,我们一同来分享李白的《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篇幅并不算长,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以李白一个人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保持着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开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花间”是繁华,“独酌”是孤独。在最孤独的时候,人会渴望知己,但是此时的诗人只能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演化出来的,不过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当然,李白也明白,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但是,生命苦短,姑且就这样吧,暂时让明月和身影陪着我,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此时的诗仙,已经酒至半酣,醉意朦胧,于是且歌且舞。他看到,天上月亮好像在他的歌声中徘徊起舞,地上的身影仿佛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


然而在这貌似欢快之时,李白的孤寂之感却又悠然而生,他感到“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虽然清醒时我们在一起对饮买醉,交互情感。可是当酩酊大醉后便会各自分开了,于是赶快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好了,小朋友们,李白才华横溢,高傲不羁,也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最后,让我们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吧。


今天的问题是,小朋友们,李白一生存世诗篇1000多首,其中有关月亮的就有300多首,来来来,今天夏萌姐姐就拜托大家查查资料,发表出来供大家学习学习吧。不过,有个条件,如果重复就不能上墙喽。



《月下独酌(其一)》


作者=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第117期


-诗词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

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

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

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

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重点字词解释-


(1)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1. (2)间:一作“下”, 一作“前”。

  2.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3.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4.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5. (6)徒:徒然,白白的。

  6. (7)将:和,共。

  7.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8.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9.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0.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1.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2.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上期节目答案-


问:小朋友们,郑板桥一生对竹子情有独钟,一画就是四十年。在我国北宋时期,还有一位大画家也擅长画竹,并流传下了一个关于画竹的成语典故,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胸有成竹。北宋时间,大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慢慢地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后来,人们就用“胸有成竹”来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成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