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漠列阵,黄沙百战穿金甲, 沙场点兵,大风起兮尘飞扬!|跟着诗词去旅行NO.119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19期节目 ▾

昨天,夏萌姐姐的朋友圈被一场气势磅礴的“沙场阅兵”刷屏了。朱日和,这个蒙古语意为心脏、勇气和胆量的地方,曾经是成吉思汗铁骑纵横的古战场,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训练基地。7月30日,这里烈日灼灼、碧野莽莽,车辙纵横,战壕蜿蜒!检阅台前的1927--2017字样和八一军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盛大阅兵庆祝建军90岁生日。45个方(梯)队、1.2万人的大部队和多种型号、多种性能的复杂装备逐一登场。受阅官兵都来自战斗部队,指挥员和战斗员本色登场,三军将士精神抖擞,钢铁洪流蓄势待发。大漠列阵,黄沙百战穿金甲,沙场点兵,大风起兮尘飞扬!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古代,战争一般发生在秋季。因为这一时期,农忙结束,粮食充裕,战马膘肥,战争的条件成熟了。所以,人们经常以“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而这一句的出处来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那首刀剑生辉的《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公元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同甫相约会面。整整11天,两人就在风雪中纵论天下,筹谋北伐。分别之后,更是以诗词互合,一时传为文坛佳话。就在这时,辛弃疾写出了他的千古不朽之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的上阙,描写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牛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


词的下阙,紧接着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将士们骑上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的卢”,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当年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刘表邀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察觉后,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是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便来到了襄阳城西的檀溪。檀溪阔越数丈,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


在这里,词人没作更多的战争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我们仿佛看到:敌人纷纷落马,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至此,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的忠勇将军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和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南宋朝廷统治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这一句“可怜白发生”,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啊! 


最后,让我们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词吧。


今天的问题是,小朋友们,7月30日的沙场阅兵,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实力和威武之师。阅兵中,首先出场的是护旗方队。请问,在方队中出现了哪几面旗帜?你们知道旗帜上的图案代表什么意义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119期


-诗词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

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

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

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重点字词解释-


⑴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

  1.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一作同父),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2.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刘斧《青锁高议》卷三载高言《干友人诗》:“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

  3.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4.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5.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6.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7. ⑻“马作”句: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世语》:“刘备屯樊城,刘表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渡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

  8. ⑼“弓如”句:《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9.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10.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11. ⑿可怜:可惜。


-上期节目答案-

问:"促织"即蟋蟀,亦名蛐蛐,是一种昆虫,骁勇好斗善鸣。有人说,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是不是真的呢?


答:"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南北朝诗人谢眺的诗句,是说秋日到了,该是织布、捣衣、拆洗缝制寒衣的时节了."蟋蟀鸣,懒妇惊"也是指此而言."促织"即蟋蟀,亦名蛐蛐,是一种毫不起眼的小秋虫,以其骁勇好斗、能歌善舞而受人钟爱.斗蟋蟀作为工余饭后的消遣,确有一番乐趣.蟋蟀这东西,又谓之"百日虫"、"风流虫",极好斗.它在花鸟虫鱼四大"风雅公子"中以第三者粉墨登场,大出风头.我们通常所说的"蟋蟀叫",古人称的"促织鸣",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蟋蟀的鸣叫声是发自位于前翅基部的发音器,两翅摩擦,发音器便发出声音.蟋蟀只有雄虫鸣叫,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据观察,一般只在15~38℃的范围内鸣叫.《诗经》中就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记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