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忧后乐范仲淹|跟着诗词去旅行NO.133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33期节目 ▾


哈喽,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今天,我们一同来分享他的另一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出生于徐州,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在北宋内忧外患、矛盾四伏的年代,范仲淹力主改革、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当西夏大军入侵边境之时,他临危受命、守卫边防、屡建战功。范仲淹文学素养极高,尤其擅长诗词散文,言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成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少年时曾住在姑苏城外天平山下的咒钵庵里攻读诗书。因家庭贫穷,他往往煮一锅粥,让它凝冻成糕状,然后划成四块,上午、下午各食两块充饥。一般用咸菜下饭,有时连咸菜也没有,就用盐代替,后来“断齑划粥”就成了特指范仲淹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的专用成语。

公元1014年,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宫。车马浩浩荡荡,路过南京时,百姓们争先恐后跑去观看,当时正在应天府书院读书的范仲淹却对此毫不感兴趣,仍然一动不动地埋头读书。同学特地跑去叫他:“快去看看吧,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不要错过!”范仲淹随口回答:“哦,将来再见也不晚。”这句话一语成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有了见到皇帝的机会,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范仲淹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有一次他在江边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的前两句“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描述的是日常见惯的现象:江岸边的路上,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原来都是来这里趁鲜购买鲈鱼的。人们都知道,刚刚捕捞上来的鲈鱼,味道鲜美可口,因而很是喜爱。

但鲜美的鲈鱼背后还有什么呢?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诗人笔锋一转,后两句“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以十分简洁但特别沉重的笔调,勾勒出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一叶小小的扁舟,在风口浪尖上颠簸,在滔滔浪花里出没。诗人没有去进一步说什么,但不尽之意不言自明:渔民们冒着随时被风浪吞没的危险,才捕捉来如此可口的鲈鱼,才得以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这首诗语言质朴,对比强烈。前两句以“往来”之人与“但爱”鲈鱼之独宠相对比,凸显鲈鱼之美味。后两句,以轻舟之“小”与风波之“大”相对比,突出捕鱼环境之恶劣。前后通过“江上往来”与“出没风波”两种境遇和状态的强烈对比,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爱与忧。

这首《江上渔者》,文体虽小,只有短短20个字,但所描述的意境极大。在“鲈鱼之美味”与“捕鱼之艰辛”这种巨大的形象反差中,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崇尚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思想。研读再三,诗人的属意的岂止是“江上渔者”啊?掩卷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

好了,小朋友们,这首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旨在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你们知道吗?还有一首诗,无论语言风格和意境与它极为相似,堪称《江上渔者》的《姐妹篇》,快来留言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最后,让我们再来诵读一遍这首《江上渔者》,铭记他先忧后乐的伟大精神吧。


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第133期


-诗词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

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

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

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重点字词解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