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跟着诗词去旅行NO.148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48期节目 ▾

今天,夏萌姐姐要和大家分享一首李商隐的《无题》。


无题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说起李商隐,话题榜排名第一的就是:他为什么写了那么多首无题诗呢?难道是因为义山同学太懒,不想起题目吗?其实,无题之无,正是用一个“无”来包含所有。就像高明的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创作中巧妙留白,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不同的人,都能从这些无题诗中,读出自己的心事。李商隐的无题诗,没有叙事对象。像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抒写个人心情,里面的悲悲戚戚,孤独离愁,都与他人无关。

这首《无题》,李商隐以女性的口吻来抒写情感,在相聚难、离别更难的悲伤与痛苦中,表现出对爱的渴望和坚韧执着的精神。

诗作的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有情人相聚的短暂,分离的必然,表现人们对永恒疏离、人生无常的无奈慨叹,语言多姿,落笔非凡。短暂的相聚本来就历经磨难,可是才相见就要面临生生的离别,如何不令人凄黯销魂?人生就如这暮春时节的东风和百花,东风无情又无力,落英缤纷,韶华流逝,花犹如此,人何以堪?

颌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丝”字与“思”谐音,我对于你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因为不能相聚而倍感痛苦,就好比流泪的蜡烛,自我熬煎,直到泪尽成灰。这一句精彩绝伦,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则是典型的自伤、伤人。前一句写自己,因思念对方太深,晚上难以入眠,清晨揽镜自照,惊觉容颜已改。后一句由已推人写对方,你大概也是夜不成寐,在以诗遣怀吧。但是愁情深重,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整句千回百转,体贴入微。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是蓬莱山的简称,指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这里代指对方居住的处所。“青鸟”,是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这一句是诗人的希望,既然会面无望,就请信使频传佳音吧。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可以说,诗到晚唐的李商隐,朦胧曲婉,深远悠长,美得令人销魂。再没有人能把离别写得象他那样缠绵悱恻,也没有人能把情感写得象他那样浓烈深挚,也没有人会象他那样为了一个“情”字如此伤感缠绵、炽热执着。

好了,小朋友们,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千古名句,原本是比喻情深意长、至死不渝。现在已引申为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尤其是用来形容教师甘为人梯、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薪尽火传的精神。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3个教师节,在此,让我们祝福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事事如意、节日快乐!如果你意犹未尽,还有许多话想给老师说,那就快来留言吧。

最后,让我们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



无题


作者=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148期


-诗词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干涸。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晚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重点字词解释-


(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晓:早晨

(7)镜:照镜,用作动词。

(8)但::只。

(9)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10)夜吟:夜晚吟诗

(11)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2)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3)殷勤:情谊深厚。

(14)看:探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