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雪满弓刀”:一场扣人心弦的轻骑追击|跟着诗词去旅行NO.149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49期节目 ▾


以边塞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尤其是盛唐,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瀚等一大批优秀的边塞诗人,通过描写边疆的辽远荒凉,抒发自己的豪迈奔放之情,讴歌将士们的英勇报国之心。到了中唐,又出现有一位边塞诗人卢纶,他的边塞诗雄健挺拔,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比肩盛唐。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卢纶的一首《塞下曲》。


塞下曲

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字允言,中唐诗人,出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历史上也曾叫过蒲坂城,据说这名字还是当年秦始皇给起的。相传秦始皇做了皇帝后封禅泰山,在回归途中路过此地,见一条又宽又长的大道直通黄河,便赐名“坂”。“坂”在古时是指又宽又长的坡道,故而人称“蒲坂”。

蒲州城距山西省永济市约12公里,位于黄河岸边。据史料记载此地曾为“舜之都城”,素有“西卫京师,东保三晋,控据来水,山川会要”之誉,在唐代鼎盛时期一度做为“中都”,与首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与陕州、郑州、汴州、绛州、怀州共称为唐代“六雄”。当时的城市建设颇具规模,可谓车马喧嚣,书声朗朗,街巷繁华,歌舞楼榭,是盛唐期重要城市之一。

卢纶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但是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避乱于江西九江一带。卢纶为“大历十大才子”之首。诗以五言近体为主,诗风较为豪放,为其他大历诗人所不及。他的边塞诗雄浑奔放,堪比盛唐之音。他曾随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在军营生活阶段,写下《塞下曲》组诗。这是其中第三首。

一天夜里,彤云密布、月色惨淡,一场浴血苦战之后,敌人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一群残兵败将,在他们最高统帅单于的带领下偃旗息鼓、逃命而去。北方冬天的夜晚来得特别早,纷纷大雪很快盖没了他们逃跑的脚印,但受惊的鸿雁却哀鸣着高高飞起。雁鸣声惊起了头枕刀枪、但睡觉时也高度警惕的将士,战士们的本能告诉他们敌人逃跑了,英明的将军当机立断,一队轻装快马的骑兵闪出营门,将士们决定顶风冒雪奋勇追击。雪越下越大,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卢纶见此情景,脱口而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他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

小朋友们,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原题是《和张仆射塞下曲》。张仆射是位名叫张延赏的官吏。卢纶的诗,是和张延赏的酬唱之作。时隔千年,张仆射原诗未流传于世,而和张诗的卢纶《塞下曲》却成了千古绝唱,可见它的价值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好了,小朋友们,在大唐王朝290年的历史中,蒲州始终被视为军事要镇。在这里,有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并以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闻名遐迩,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又是哪一首诗吗?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吧。


塞下曲


作者=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第149期


-诗词译文-

 

    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

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

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

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重点字词解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满:沾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