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跟着诗词去旅行NO.157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57期节目 ▾

今天,夏萌姐姐将带领大家来到山东密州,跟随大文学家苏轼一起去山中打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密州,即现在的山东诸城,是一座拥有4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城市。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诸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养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如,孔子的学生公冶长,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宰相、书法家刘墉(刘罗锅),《四库全书》总裁窦光鼐等。另外,诸城还有着特色鲜明的“龙文化”,境内埋藏有非常丰富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因此,诸城又称龙城,被誉为中国北方的“恐龙之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大文豪。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列“唐宋八大家”。苏轼少年得志,年方20就被点为进士,后来入朝为官,又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仕途应该是一帆风顺。可惜他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排挤,不得不自请外放,先是到杭州任太守,后又贬到密州任太守。

公元1075年的一个冬日,在密城郊外的常山上,一骑快马绝尘而出,马上一人左手牵黄狗,右臂架苍鹰,头戴鲜艳华美的帽子,身穿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后面紧紧跟随着众多随从,手持弯弓,策马驰骋,席卷山岗。原来这是太守苏轼在常山祭谢求雨成功后,与随行人员一起打猎。只见苏轼轻舒猿臂,一次又一次地射中猎物,引来众人一片叫好!苏轼心中也极其高兴,他开怀畅饮,胆气横生,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一首千古绝唱:“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它抒怀言志,乐观豪迈,饱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尽显东坡先生的个性风采。

上阙“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开篇 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年仅四十,正值盛年,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是“老夫”并不服老,“牵黄”、“擎苍”又勾画出一位赳赳武夫的形象。他带领着随从,千骑奔腾,势若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此情此景令苏轼倍受鼓舞,气冲斗牛,决定象孙权当年那样,匹马单枪射杀猛虎,一展自己的雄姿。

一次普通的出猎,竟然能够吸引全城的百姓出门观看,万人空巷,可见苏轼与百姓的关系十分融洽。相传他刚到密州上任时,正面临连年旱灾、蝗灾泛滥,他一边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一边率领民众积极投入抗灾斗争。并且出台了一项政策,百姓可以用一升蝗虫换取三至五升的粮食,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灭蝗的积极性。苏轼也因此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爱戴。

下阙“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与朋友痛快地喝了一顿酒之后,意兴更浓、胆气更壮。即使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在这里苏轼引用了“冯唐持节云中”的典故。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平的处罚。苏轼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所以他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也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当时,北宋军事力量薄弱。宋太祖开国之初,吸取了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205年间藩镇割据,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通过“杯酒释兵权”的计谋,将兵权集中在自己手中,重文臣轻武将,几次对外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当时在北宋的西面,党项人建立了西夏;北面,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它们长期与北宋对峙,虎视眈眈。北宋打不过它们,只能靠“岁赐”大量的白银和布匹去讨好他们,以维持表面上短暂的和平。就在苏轼写这首词的前几个月,辽国派大臣萧禧来到东京(开封),要求两国重新划定边界,胁迫北宋割让一大块土地,面对辽国的无理要求,北宋大臣束手无策,后来还是熟知地理的沈括不卑不亢地据理力争,才让对方无功而返。

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所以,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雄心抱负,并直接喊出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在星象中,天狼星是主侵略杀伐的。而天狼星正对的猎户座,有几颗星星正好组成弓箭和箭矢的星象,好象一副弯弓射天狼的景象。苏轼把辽国和西夏比作天狼星,决心要用弓箭把他们射杀,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连苏轼自己都深感自豪。

好了,小朋友们,文中我们提到一个人沈括,他可是北宋著名科学家,在物理、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还写了一本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就知道是什么吗?题目好象有点难哟,看看谁能答出来。最后,让我们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词吧。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157期


-诗词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

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

身穿貂皮做的衣服,

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

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

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

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

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

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重点字词解释-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⑶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聊:姑且,暂且。狂:狂妄。

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⑸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⑹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jì):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⑻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⑽鬓:额角边的头发。霜:白。

⑾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⑿会挽雕弓如满月:会,应当。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⒀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