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跟着诗词去旅行NO.158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58期节目 ▾

昨天,我们分享了曹操的《观沧海》。其实,在三国那段风云诡谲的历史中,英雄辈出,有一位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医卜星相、行军布阵、奇门遁甲无一不精。没错,他就是诸葛亮。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甫的脚步来到四川成都武侯祠,瞻仰一下这位蜀国丞相的风采。


《蜀相》

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隆中,人称卧龙先生,“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邀请他出仕,从此蜀汉在诸葛亮的全力辅佐下,成就“三分天下”的大业。

诸葛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赤壁之战,先是“草船借箭”赢得战备物资,后借东风、烧连营,成功阻止了曹操挥师南下、一统天下的步伐。

他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街亭大战失败后,面对司马懿的大军逼迫,从容布下“空城计”,顺利解围。

他智勇超群,忠贞不渝,在与南方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战斗中,攻心为上,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

诸葛亮受刘备知遇之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为了蜀汉政权的兴衰竭忠尽智,至死不渝。刘备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最终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逝世于伐魏军中。在世时,他受封蜀汉丞相、武乡侯,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所以后世尊称他为武侯或诸葛武侯。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500多年过了。公元760年,唐代大诗人杜甫满怀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和忧时忧国的深心,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成都武侯祠庙。面对年久失修,颓废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诗人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首联一问一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因盛产蜀锦而得名。祠庙前有一棵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历经沧桑,遒劲挺拔。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写出了春色之悦目,黄鹂之动听。然而一个“自”和一个“空”,却突出了丞相祠堂的凄凉寂寞,春色固然美好,但遗迹荒落,少有人来。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写诸葛亮有济世雄才,隐居南阳时,刘备就三顾茅庐,与他同商天下大计。下句写诸葛亮出山后,又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匡扶后主刘禅,殚精竭虑,赞扬他为国呕心沥血、忠心耿耿。短短十四个字,就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一生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他六出祁山,以图统一天下。然而,不幸的是,公元234年,他最后一次出师时,在渭水南五丈原(陕西宝鸡岐山县)与司马懿相持了一百多天,竟然病逝军中,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而他功业未成身先死的历史不幸,让后世的英雄们泪满衣襟。

杜甫写这首诗时,大唐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5年,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诗人渴望能有象诸葛武侯这样的贤臣匡扶社稷。也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同时,杜甫胸怀“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这两句不仅是对诸葛亮出师未捷、事业未竟的痛惜,也是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

好了,小朋友们,《蜀相》这首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此诗就是典型代表,尤其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是堪称绝唱。最后让我们再次来诵读这首诗,腼怀一下这位千古丞相吧。

今天的问题是,小朋友们,我国有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如“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等,也有许多谚语、俗语或歇后语都与诸葛亮有关,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等,你还知道有哪些吗?快留言告诉夏萌姐姐吧。

《蜀相》


作者=杜甫(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158期


-诗词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

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

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

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

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重点字词解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师:出兵。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