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回家,就是幸福|跟着诗词去旅行NO.165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65期节目 ▾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一个让家人团圆的日子“中秋节”来到了。


“中秋”一词,早在《周礼》一书就有记载。唐朝初年,成为固定的节日,到了北宋太宗年间,才开始盛行。当时官家正式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之夜,皓月高悬,光皎如水。团圆的家庭享受着美满的幸福,无法团聚的人们只能怀揣各自的乡愁,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牵动了多少远方游子的思乡情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字摩诘,唐代河中蒲州人。他的父亲曾经官至汾州司马,一生有5个孩子,王维是他的长子。

王维从小文思敏捷,才华出众,深得父母的钟爱。每年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王维和兄弟们都要佩戴香囊,带上菊花酒和茱萸,一起到附近的山上登高揽胜。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因为九是阳数单数的最大数,所以九月九日就被称为重阳。重阳节时已是深秋,满山的青松翠柏映衬着一簇簇焦黄的丛菊和殷红的枫叶,一派引人入胜的景致。王维和兄弟们一面笑谈欢饮,一面欣赏山野美景。酒酣耳热之际,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茱萸叶互相插在衣襟或腰带上,然后结伴到林谷间游玩,直到红日西沉,才恋恋不舍返回家去。

后来,王维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家境一下子衰败下来,作为长子的王维,不得不告别亲人,离开家乡,到长安和洛阳等地漫游活动,寻找机会,踏上仕途。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贵族的宠儿。他经常出入达官贵人府邸,每天不是陪他们宴客游览,就是写作一些即景助兴、歌功颂德的诗文以博取王公贵族的欢心。可是这样的生活,王维一点也不喜欢,一个青春少年,怀揣着梦想,背负着行囊,游走于京都,个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人们扶老携幼,提壶携磕,出郭登高。独居长安的王维也被这满城热闹所吸引,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登上了连绵起伏、峰峦叠嶂的终南山。王维极目四望,只见山崖间、松荫下、凉亭上处处都有团坐的人群,他们铺开帖席,摆开酒菜,那兴奋热闹的谈笑声中洋溢着一份欢乐的气氛。目睹此情此景,王维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怀乡之情,他的思绪犹如脱缰的野马,顿时飞向远在黄河岸边的蒲州,他仿佛看到弟弟们仍然象往年一样,围坐在黄花红叶相映的山坡上,互相举杯祝酒、开怀畅饮,但是当他们拿起茱萸,彼此之间相互插带衣襟时,才发现少了大哥王维。一想到这里,王维触目所及,心之所念,越发感觉孤孑一人,有如一叶浮萍,无所寄托,不由脱口而出一首千古绝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的题目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个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崤山和函谷关以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在战国时期,秦国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战国七雄当中,除了秦国以外,其他的六个国家——韩、赵、魏、齐、楚、燕都在崤山和函谷关以东,因此也有“山东六国”的说法。

这首诗感情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将王维的思乡之情表现得质朴而又真切,诗人少年离家、异地漂泊,他不说思乡之痛令人断肠,却以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尽了天下游子时时都在经受着的永恒思念,那是多么强烈的真情喷涌啊。

在古代,差不多每一个读书人因为种种原因,都有背井离乡的经历,而每到佳节之时,不仅仅是重阳节,还有春节、端午、中秋,都会更加想念家中的亲人,王维在这里,把这种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心理体验给说出来,他触动了远在他乡的人们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因此,虽然这首诗是因为重阳节的到来而引发的思乡之情,但是却适用于每一个佳节,适用于每一个离家在外的人。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他乡与故乡之间徘徊,千百年来,乡愁之伤、念故之美,恰在于对团圆与厮守的渴慕。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祭拜祈福也好,相聚庆祝也罢,能穿越千百年时光而始终停留在历史“热搜榜”上的,不过“人月两圆”四字而已。而这首将故乡之思抒写得无比优美的歌咏,拨动了天下一切游子的思乡情怀,所以,在今天人们读到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难免更加涕泪沾襟。

朋友们,幸福,就是你今天望向天空时,家在脚下,爱在身旁。一轮明月,承载了亲人们的万千思念,无论你在哪里,在这个月圆人团圆的好时节,带上我们对你及家人深深的祝福,祝阖家团圆,节日快乐!

最后,让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就着红了的枫叶和清澈的秋水,品味“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165期


-诗词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

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

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重点字词解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