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跟着诗词去旅行NO.173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73期节目 ▾

在清朝,既是学者又是大诗人的并不多,而龚自珍算一个,他的诗集《己亥杂诗》极其有名,我们时常耳闻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便是出自他的笔下。


已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字璱人,字定盫,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学识宏富,熟识经史、诸子百家,擅长文字音韵和金石学,精研西方历史地理。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形式多样,语言瑰丽清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这时正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清政府闭关锁关、不思进取,而外国侵略势力又以咄咄逼人之势在叩击着大清的国门。龚自珍敏锐地预见到整个社会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动,便以手中的笔作为武器,抨击朝政,强烈要求变革。他的言论振聋发聩,凡读他诗文的人都有一种如遭电击的感觉。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到当局排挤,于是,在公元1839年,也就是己亥年,48岁的龚自珍愤然辞去礼部主事一职,回到家乡杭州定居。在两次往返京杭的过程中,他有感于清朝现状,在百感交集中写了许多激昂、深刻的忧国忧民的诗歌,共计315首,统称为《己亥杂诗》。但是,即使清政府让龚自珍千万次的失望,但龚自珍的爱国之心却从来没改变过,这一点,仅从《己亥杂诗(其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太阳快要落山了,我的离愁浩无边际,充塞在这天地之间;骑在马背上,一边行走一边吟诗,马鞭向东指的地方,便是离京城越来越远的天涯海角。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啊,当它化为春天的泥土,就会滋润着后开的花朵,使她们绽放得更为娇艳美丽。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因为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而诗的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千古名句。诗人以落花为喻,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一腔热情。

龚自珍不仅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他辞职离京,正是为了回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学生,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这不正像化为春泥、孕育新春的落花吗?诗人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落花之上,使之具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之物。

这首小诗将龚自珍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生动地表达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龚自珍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小朋友们,和龚自珍同时代还有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广东省虎门指挥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你知道他是谁?他又做了什么事吗?快来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吧。


已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173期


-诗词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

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

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

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重点字词解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即:到。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