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居易笔下一位卖炭老翁的希望与失望!|跟着诗词去旅行NO.175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75期节目 ▾

中唐诗坛,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那些见证了大唐盛世、创造了诗歌奇迹的李白、杜甫等明星大咖们,相继迈入暮年、纷纷谢世了。然而,诗歌的种子毕竟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批新秀又悄然崛起,白居易就是最熠熠生辉的一个。他将目光投放到人民的疾苦上,将笔触投注于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把时政之弊和民生之苦,一一写进诗中,其中讽喻叙事诗《卖炭翁》十分令人瞩目。


卖炭翁

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首《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诗后还有一句注释:“苦宫市也。”“宫市”的意思是指官府出资向百姓公平购买物品。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到了德宗贞元末年,宫市的采购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门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有时撕给你两三尺破旧的绸纱,算做报酬;有时候不但不给任何报酬,反而要你倒贴“门户钱”和“脚价钱”。所以每逢宫使出来的时候,连卖酒卖烧饼的小店铺都关上店门不敢做生意了。此时的“宫市”,已完全沦落为朝廷和宦官们巧取豪夺人民血汗的手段。

一个冬日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地上积雪足有一尺深。临街店铺的门板紧闭着,偶而一阵寒风卷着地面的雪花吹来,吹得门板呼呼作响。

这时,静静的街上传来一声微颤的吆喝:“卖炭啦——卖炭——”一辆牛车载着一位蜷缩着身体的老汉正缓缓向前移动。老汉脸上灰扑扑的,额头上烟火熏染的乌黑与车上所载的木炭,很容易让人看出,这是一位靠终日砍柴烧炭为生的人。老汉身上的单衣显然抵不过寒风的凛冽,他打了个寒颤,极不情愿地抽出褪在袖子里那只长满老茧、沾满炭黑的手,挥了一下鞭子,又向前赶路了。

天已亮了,路上的行人多起来,可买炭的人却少之又少,即使有人打探一下,价格也压得极低,老汉本盘算着用今天赚的钱买些口粮回去,再给自己添件过冬的衣服,可这样一来,便没指望了,老汉用疲倦的眼睛回头望了一眼这一车浸透他心血的木炭,又想起赶早卖炭的艰辛,不禁一阵心酸,眉头紧拧在一起。这时,牛困人饥,他只好在泥泞的路上稍作休息。

得得,得得……马啼声由远而近。两位宫使在老汉面前勒住了马,他们一路经过的地方小商贩躲的躲,藏的藏,一片狼藉。老汉对朝廷宦官出来强买强换的行为也早有耳闻,连忙驾车准备离去,“老头,慢着”,那个骑马的白衣人拦住了他的去路,老汉不敢反抗,试探地问:“大人有何吩咐?”白衣人开了口,说:“跟你做宗买卖。”边说边从行囊中拿出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系在老黄牛头上,“这些,换你一车炭。”“啊!”老汉听后犹如五雷轰顶,抱住白衣人的腿苦苦哀求道:“大人,您可不能啊!这车上千斤的炭怎么也比这缎子值钱啊!你这样,不是要了我的命吗?”马上那个宦官大声喝斥道:“老东西你知足吧,我等依圣上旨意办事,你敢抗旨?”说罢,白衣人一脚把老汉踢开,两人就骑着马拉着炭车往北去了。

天啊,这些宫使哪里是在买东西,他们简直是强盗。他们夺走的不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白居易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心情十分愤慨。回到家里,这首《卖炭翁》喷薄而出。举笔泼墨之间,生发出犀利和尖锐的呐喊。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天寒地冻,卖炭翁“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他又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却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老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朋友们,白居易以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吧。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第175期


-诗词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

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

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

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

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

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

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重点字词解释-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