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跟着诗词去旅行NO.177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77期节目 ▾

王安石,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他是北宋改革领袖,积极主张变法,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他还擅长写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今天,夏萌姐姐与大家一同来分享他的诗作《元日》。


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元日》以一声清脆的鞭炮声,有声有色地宣告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春的开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诗人开篇就捕捉到了两个最典型的新春意象,爆竹和屠苏酒,以表现辞旧迎新时刻的欢娱畅怀。人们阖家团聚,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从井里取出早就以屠苏草浸泡好的美酒,面向旭日初升的东方,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爆竹声中,男女长幼,同饮屠苏酒,迎向光辉灿烂的日出,迎向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人们总是希望明天的太阳是新的,希望明天的太阳会驱散阴霾,会驱散忧愁;带来幸福和温暖,带来希望和收获。写这首诗时,王安石正身为宰相,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在极其传神的描述和跃动的语势中,一口气状写了新春特有的景象之后,为这个节日做出诗意的总结。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挂在门上辟邪的桃木板。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曾经有一个鬼的世界,鬼界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在外面的鬼都要赶回鬼城。树下有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两神把守,他们兄弟二人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还要检阅百鬼,如果发现了害人的鬼,立即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芒苇绳”将它捆起来,丢给神虎充饥。后来,人们就在新春前夕,将桃梗上刻制神荼、郁垒像或题上两位神仙的名字,悬挂在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这就是最初的桃符。诗中以“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整首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王安石饱含激情,以优美的诗的语言、诗的思维,绘声绘色、绘影绘形,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乐观心情。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景入情、寓意深刻的好诗。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诗中的桃符好像和我们现在的春联极为相似。没错,春联就是由桃符演变过来的。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除夕,后蜀皇帝孟昶命令一位学士在自己寝室门上的桃符板上题字,学士写完后,孟昶看了看,很不满意,于是又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句式工整、吉祥喜庆的诗句,这就是历史记载中最早最规范的对联。现如今,贴对联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成为我们迎新辞旧不可或缺的民俗了。小朋友们,你还能列举几个过春节的习俗吗?快来留言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这首诗吧。

元日

作者=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177期


-诗词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

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重点字词解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