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一首美丽的离歌: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跟着诗词去旅行NO.179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79期节目 ▾

天气越来越冷了,又到了“穿秋裤”等段子肆意横飞的时候,而一句好的诗词会让我们从心底温暖起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宋代著名词人王观的美丽送别吧。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字通叟,江苏如皋人,北宋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王观科举及第,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

王观落笔成章,文采风流,与高邮秦观并称为北宋词坛“二观”。他曾作《扬州赋》一文,以饱满激情的笔墨,描绘古代扬州的山川风物和兴盛衰废,一时为人们争相传阅。这篇4000余字的锦绣文章传入宫中,宋神宗展读后大加赞赏,当即召王观入宫,赐“绯衣银章”,君臣之间常并肩共赏诗文。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王观“成于写作,也败于写作”。后来,他奉诏作了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清平乐》,被当时的高太后认为亵渎了宋神宗,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其实真实的原因是:高太后对王安石变法不满,她认为王观是王安石录取的进士,当然就是他的门生,所以借机整他。所以,王观也很识趣,从此自号“逐客”,开始了一介平民的生活。但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宋朝不过少了一个翰林学士,历史上却多了一个独树一帜的宋词大家,历史这样安排自有它的道理!

古往今来,描写离别的诗词,都像一首悲歌,令人心酸,让人肠断。送人送得欢欢喜喜的,大概只有王观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这一年的暮春时节,漫天的风景都已渐渐沾染上浓郁的油彩,青山绿水如画,王观的朋友鲍浩然即将回到浙东家乡。古时以钱塘江为界,今杭嘉湖地区古为“浙西”,而宁(甬)绍、台温、金丽衢地区均属“浙东”。

开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说明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cù]起来了。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懂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象朋友的家人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情、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下篇“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抒写离情别绪:刚刚“送走春天”,已是十分怅然;而今又要“送君”离去,更添忧愁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离之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以平淡的语气说出,含而不露。

最后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再发奇想。在王观的眼里,朋友家乡的水土定当是清灵俊秀的,满目青山如黛、绿水成川。虽然他很舍不得鲍浩然离去,却仍然真心地祝福:朋友,你将回到春色无涯的家乡,在杨柳堆烟的江南之岸,愿你永远与明媚的春光为伴。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我们早已见惯了太多的送别,灞桥折柳、举酒赠别,也听过许多伤感或励志的离别赠语。只有王观大大方方地说,如果你过得好,就不要回头,一定一定要幸福下去。

好了,小朋友们,史书上对王观其人着墨不多,但从这首词可以看来,他一定是个极为诚挚的朋友。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词吧。顺便,复习一下曾经学过的送别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王观(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第179期


-诗词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

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重点字词解释-


(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2)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5)欲:想,想要。

(6)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7)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8)才始:方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