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跟着诗词去旅行NO.180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80期节目 ▾

明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日,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代,人们认为,“九”是数字中的最大,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九九重阳。因“九九”又与“久久”同音,暗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同时中国历来也有尊老敬老的传统,故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按照传统习俗,重阳节这天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还是由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引领的时尚。与此同时,他还写了许多有关菊花的诗作,最有名的当属《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中国田园诗派第一人。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他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陶渊明出生在四分五裂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外祖父孟嘉是当代名士;其父陶逸也是官至太守,但到他这里,八岁丧父,十二岁母亲又去世。家境急转直下,穷困落魄。为了养家糊口,长大成人的陶渊明先后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建威参军等职务。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想有一番作为,但由于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时不时就萌生退意、辞官而去。

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时陶渊明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愁得转圈。而去当官还有300亩官田归自己用,吃的喝的就都解决了。于是为了生计,他再次走马上任。没想到,干到第八十一天,州郡派了一位督邮下来检查工作,这位督邮贪婪凶狠,欺压百姓,素有恶名。陶渊明向来看不起这样人,称其为“乡里小儿”。手下人提醒陶渊明:“这位督邮可不是好惹的,他在太守面前的三两句话可就关系着您的官帽子和前程呢,所以您一定要穿戴整齐了,跪着迎接他”。陶渊明一听,心中多年的郁结终于爆发了,他拍案而起,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翻译过来就是,为这么几粒粮食,让我跪他?不可能,去你的,老子不干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次辞官,是陶渊明此生最后一次辞官。从此,他隐居在庐山脚下,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生活,还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被后人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这首诗是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归隐之后,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陶渊明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无杂念,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深山。这深刻的道理被五柳先生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和“见”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那到底是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陶渊明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因为他已经“欲辨己忘言”。不过,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陶渊明悟出的真意可能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诗人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已给我们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小朋友们,陶渊明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并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并流传百世的诗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那么,在我国历史上,你知道还有哪些有骨气坚守住自己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名人逸事吗?快来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诵读一遍这首诗吧。

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180期


-诗词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

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

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重点字词解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