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跟着诗词去旅行NO.183

好文拾遗 2021-02-12

成长路上,有诗,也有远方!

▾点上方绿标即可免费收听第183期节目 ▾

古往今来,莲花始终是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将其形诸笔端;而有一篇散文精品却是独辟蹊径,以莲花来比喻君子洁身自爱的高尚品格,并开创后人此类譬喻的先河。这就是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因晚年在江西庐山莲花峰下傍水而筑“濂溪书堂”定居,世称濂溪先生,儒者尊其为“周子”。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人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同投奔在朝中当龙图阁直学士的舅父郑向。经由舅父举荐,走上仕途。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文章开篇就深沉大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其中“可爱”二字,既包罗群芳,也点明了莲也是“可爱”者之一。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借用典故,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作者用这句,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来,周先生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陶渊明的爱菊避世,是为了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众人喜爱富贵(牡丹),却是一种从众心态,而我(周敦颐)独爱莲则是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与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接下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周先生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最后,周先生深深地慨叹“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作者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虽无一言直接指责,却暗讽当时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攀附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周敦颐爱莲、写莲,人如其文,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黄庭坚亦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他在世之时,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多少人了解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珦(字太中)倾慕周敦颐的学识,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专程送到他的门下。后来,二程及再传弟子朱熹均成为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才盛名天下传。宋宁宗时,赐周敦颐谥号为“元”;宋理宗,又将他从祀孔子庙庭,从而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可惜,他的著述甚少,一辈子留给后人的主要著作仅有6000余字。其中《通书》2832字、《太极图说》249字、《养心亭说》140字、《爱莲说》119字、《拙赋》65字(含序),以及若干诗词书信等。但是,由他区区6000字的哲学思想发展而成的宋代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并成为之后中国思想史上七百年不动摇的官学。周敦颐先生因此被尊为“孔孟后一人”和“理学鼻祖”。

朋友们,莲乃周子一生所爱,让我们再次诵读这篇《爱莲说》,细细品味周先生蕴含其中的人品、官声和学问文章吧。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183期


-诗词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重点字词解释-


(1)可:值得。

(2)蕃:通“繁”,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盛,很,十分,一作“甚”。

(5)予(yú):我。

(6)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7)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8)染:沾染(污秽)。

(9)濯(zhuó):洗涤。

(10)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1)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12)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13)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14)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1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16)可:可以。

(17)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18)玩:玩弄。

(19)焉:助词。

(20)谓:认为。

(21)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2)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3)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24)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25)鲜(xiǎn):少。

(26)闻:听说。

(27)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28)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