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才华水木君
来源:水木君说(ID:shuimujunshuo)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的一段吐槽女儿的抖音视频火了。
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然而,女儿似乎完美避开了他们夫妻俩的学霸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偏。给女儿辅导作业若干次后,丁教授经历了从痛心疾首,到怀疑人生,再到心如止水的转变过程。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这番糅杂着不甘、无奈、释然的感慨,想必也是很多学霸父母的共同心声。
前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中,主角南俪就面临着和丁教授同样的困惑:
明明自己和丈夫都是985大学的尖子生,为什么孩子成绩却在班上排倒数?
在职场失利后,一向佛系的南俪无法淡定了,她咬牙切齿地发誓:我不能再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了!
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逼着孩子背单词、做奥数题,让孩子没有片刻喘息的空间……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孩子承受不住超高的压力,情绪崩溃,在一个大雨天离家出走。
南俪急到发疯,好不容易找到女儿,女儿却大哭着推开她,不愿意跟她回家。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可你就不要普通的女儿,你就是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女儿!”
直到这时,她才如梦方醒,明白自己之前做的事有多么荒谬。
电视剧结尾,南俪完成了与女儿的和解,坦然接受了女儿终究只是个普通孩子的事实。
听过一句话:人生有三个关卡——懂得父母是普通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允许孩子是普通人。
更残酷的或许是,代际之间的阶层,并不总是上升的,即使你凭借努力超越了上一代,也很难保证下一代会超越你。
有人夫妻双双学霸,却生了个不省心的娃,气到拍断书桌。
有人初中就获得过全国物理竞赛的奖项,女儿却初高中六年物理从没及格过。
爱因斯坦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幼年夭折,另一个患有精神分裂,还有一个儿子是伯克利大学水利工程学教授,虽然算功成名就,但比起他父亲还是差远了。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文学造诣完全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她发表的诗歌,在互联网上引来一阵群嘲。
很多“星二代”,从颜值到艺术成就,都被父母“秒杀”……
无数例子告诉我们,父母成就越高,子女超越父母的可能性就越小。
清华北大每年本科录取6000人,研究生+博士一共录取13000人,再加点MBA什么的,每年差不多录取20000人。
假设这些人有一半留在北京,也就是10000人,再假设他们全部内部结婚,一年可以生5000个清北二代。
那清华北大每年在北京录取多少本科生呢?500到600个。
也就是说,假设其他大学二代都不参与竞争,只有清华北大二代竞争,你家孩子也得在全部清北二代里考到前10%,才能再次进入清北。
我们这代人,是享受过知识红利的一代人。即便出身贫寒,也能通过埋头苦读,实现在父辈基础上的阶层跃迁。
但不要忘了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父辈大多没有优渥的教育环境,他们甚至连最基础的教育都不能充分享受,所以,根本和我们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如果在同等条件下比拼智力,我们还真不一定拼得过自己的父母。
很多人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就是被“阶层滑落”给吓到了,但仔细想想就知道,阶层有可能无限上升吗?
19世纪的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对1078对夫妇及后代的身高进行研究后发现,父母是高个子,孩子的身高也许高于平均身高,但不见得高于自己的父母;到一定程度后,后代的身高会往平均身高“回归”。
身高如是,智力亦如是,不会一代一代无限地高下去,最终都会向均值“回归”。
答主的妈妈非常优秀,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张文宏是同级的隔壁班同学,六年大学拿了四年的班级第一和奖学金。
毕业后,妈妈放弃了华山医院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做一名医生。
可女儿和妈妈却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初高中甚至考过班里的倒数,高考连一本线都没过……
但妈妈从来没有埋怨过女儿不如自己,相反,每次在朋友同事面前提到女儿,都是一脸的骄傲。
因为,在妈妈眼里,女儿虽然成绩不够好,却有很多很多闪光点:
比如在班里跑步得了第一、雅思考了7分、自己做攻略和朋友去国外旅游等等等等。
妈妈无条件的爱,给了答主自信一生的底气,也给了她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朵,有的是蔷薇,有的是丁香,有的是茉莉。
用种植茉莉的方法去浇灌蔷薇,最终的结果只会是枯萎。
教育的真谛,是顺应每个孩子不同的特质,鼓励他们去挖掘内心的渴望,找到他们愿意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从中获得快乐。
成功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如果只有考好分数、找好工作才算是成功,那这个世界该多无趣啊。
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塑造孩子,是父母的短视和懒惰。
前几年网上曾有一篇感动无数人的爆文:《“我的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
作者凡小西说,她是985硕士,丈夫是985博士,她在最佳生育年龄27岁生下了儿子,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纵然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孩子的成绩就是上不去,永远在班里吊车尾,而且还因为学习压力过大,经常感冒发烧,四年级就戴上了近视眼镜。
放下焦虑后,她开始重新审视儿子,发现儿子有太多被她忽视了的优点。
儿子心地善良,进楼栋门的时候,看到身后有人,总会用小手撑着门,等着后面的人一起进来;
这样勤劳懂事善良的孩子,将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又何愁没饭吃?
将来孩子做完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尽心尽力地扮演好丈夫、父亲的角色,父母生病了,他会耐心地照顾陪伴……就这样长大、变老。
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每个生命在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具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精神胚胎。
孩子借我们降生于世,却没有义务顺应我们的期待而活。
点个“赞”和“在看”,让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晴妈说:《承认吧,你家孩子不如你自己优秀是大概率事件》凡小西:《“我的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END-
作者:才华水木君,来源:水木君说(ID: shuimujunshuo),书可医愚,我是清华水木君,带你读好书,赏美文。好文拾遗经授权发布,开白请添加微信号:smju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