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一句话戳破明星间的友谊:为什么我们后来不联系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劳动节回老家的时候,有一个初中同学在网上问我:“XXX生小孩办喜酒,你去没去?”
片刻间,我感到一阵恍然。
当初读书的时候,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按理说他办喜酒应该会邀请我,但我竟然连这个消息都是从另外一个同学口中听说。
我打开他的朋友圈,发现我们还是好几年之前联系过。
那个时候他刚结婚,我也去参加了他的婚礼,朋友圈还有我们的合照,我在他的朋友圈下面评论:兄弟,真帅气,新婚快乐!
他礼貌而又客气地回复了我:谢谢。
我看着看着他的朋友圈,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难过,好像弄丢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
其实我们没吵过架,也没有什么分歧,但就是慢慢走远了,我发生很多事情没有告诉他,他发生很多事情没有通知我。
谁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渐渐成了好友列表里不再联系的“好友”。
后来,我们的默契就变成了不再打扰彼此。
即使我了解并且明确地知道,有些人只会是我人生中某一节点的陪伴者,但当我的生活真的失去了他们的时候,我仍然会觉得很遗憾。
更遗憾的是,这种疏远并非是因为某种功利性的算计,而是随着长大成熟自然而然产生的陌生感。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任嘉伦在节目里面同样问出了这个曾经困扰他很久的问题:
小的时候他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但随着他成名之后,事业越来越好,对方也觉得和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慢慢地对方就疏远了他。
尽管他心里仍然觉得这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却不知道应该怎么挽救这段友情。
何炅说:“你要接受,因为这是一个常态。虽然我也有很多朋友,我也很在乎身边的人,但我从来没有一个奢望,要把任何一个人留一辈子,这很难。
有的人来到你的身边,他就是陪你人生这一段。你珍惜这段情谊就好,不必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留在身边一辈子。”
这段话一下子戳中了我。
的确,我们没办法永远留住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我们都是走在人群中,你离一些人近了,就会离一些人远了。
当我们不断长大,社会角色不断变化,很多朋友都莫名地散了。
第一波散在毕业那关。
彼此去了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让我们的关系自然从朋友变为旧人。
第二波散在工作那关。
工作后,能聊的话题真的太少了。上学的时候,毕竟可以吐槽一下舍友和老师,现在能聊什么呢?
我们工作的内容完全不一样,职业规划也南辕北辙,你现在喜欢和讨厌的人我都不知道。除了将过去反复咀嚼,勉强维持着点赞的情分,似乎也无话可说。
第三波散在婚姻那关。
成家立业后,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了。柴米油盐,人情往来,这些琐碎占据了全部的闲暇时间。
你的一切我都是从朋友圈知道的,甚至无暇去问问老友,最近过得好吗?
是你变了或者我变了吗?都不是。
你忙着嫁人生子,为了柴米油盐而奔波,而我还在求学深造,希望有个好的职业发展,两人的人生轨迹就此往两个方向发展,三观逐渐疏远。
当初那个可以彻夜长谈的人,最后变成了青春里面的一个符号,通讯录里面的一个陌生名字,一段永久而又倏然的回忆。
去年有一幕曾经让无数人感叹,曾经一起从超女出来的人,被请回到了大众眼前,原本是想卖一波回忆杀,结果好好一场煽情大戏却变成了一出闹剧。
许飞觉得尚雯婕不顾昔年情谊,尚雯婕觉得自己只是没去参加所谓的聚会,不代表不珍视从前那段记忆和感情。
硬要说是谁错的话,我觉得两人都没有错。
只是一个依旧沉浸在过去那段岁月里,一个已经变成了全新的自己,始终在不断往前走。
两个明明已经走向不同世界的人,非要用一种叫做“回忆”的手段强行捆绑在一起卖情怀,最后潦草收场也是必然。
既然已经不同路,就注定没办法再携手。
哪怕是曾真心相待的朋友,也会败给渐行渐远的世界。
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张爱玲,年轻时也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名字叫炎樱。
最要好的时候她们关系有多亲密?
张爱玲给炎樱起中文名,还专门给她取了个昵称叫“貘梦”,说她是“食梦的小兽”。
她甚至把炎樱说的话专门写了一本书——《炎樱语录》,在自己的书里写: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樱能买到让我满意的围巾,换任何一个人都不行。包括爱丽斯或邝文美,炎樱是无法替代的。可能,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而炎樱也把她视作最要好的姐妹,张爱玲出书是炎樱帮忙设计封面、拍摄照片,张爱玲后来去美国,也是炎樱帮的忙。
就连张爱玲的两段婚姻,都是炎樱做的证婚人。
但谁都没有想过,曾经那么交好的两个人,晚年竟然不再联系。
张爱玲后来在给炎樱的信里说:“我不喜欢一个人和我总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从这以后,她再没有给炎樱回过信。
张爱玲和炎樱之间也没什么解不开的恩怨,不过是一个晚年落魄了,一个却仍然活跃在上层社会里。
感情的破裂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理由,可能只是因为:
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
不是谁做错了什么,也不是这段感情变了质,只是时间在她们身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这种印记把两个原本交好的人引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每每我读到这句诗文的时候,总会增添许多感慨和心酸。
鲁迅在《故乡》中,写到自己的童年玩伴闰土,那时的闰土是个生机勃勃的少年,带着鲁迅爬树捉鸟、月下刺猹、海边拾贝,两人无话不谈,留下了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
多年之后再见时,鲁迅满怀期望,以为他们仍然可以像小时候一样谈天说地。
但是,闰土在见了他之后,却突然开口叫了他一声“老爷”。
这一声“老爷”,让鲁迅似乎打了一个寒噤,他知道,他和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路程的距离,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如果我和你隔的很远,坐车就可以很快来到你的身边,而我们聊不到一起,身份有了距离,就再也无法走入你的内心世界了。
有的人,就好像两条相交的直线,走过相交点之后,就会逐渐远去。
这是人生常态,我们要学会接受,也要习惯失去。
成年人的世界里,一段友谊的死去,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你不再联系我,我也不再主动问候你,等有一天我们发现已经很久没有打过招呼了,再点开对话框,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又默然地退出对话。
还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们在搬离学校那天约定好,不管大家以后在哪里做什么,都一定要去参加彼此的婚礼。
但是毕业两年后,第一个舍友结婚,给大家都发了喜帖。我们宿舍一共十个人,最后只去了四个。
有人因为公司加班,有人因为正在旅行,有人因为回家探亲,所有人都默契地没有提起我们毕业前的那个约定。
无意中点开我们曾经的宿舍群,发现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五年前的春节。
当初我们每天互相打闹,而后来,连群发都习惯性地取消勾选。
没有任何预兆,有些人就这样退出了你的生活。
《破产姐妹》中Caroline决定搬出Max的公寓时,她向Max保证自己还会是Max永远的好朋友,Max却说:
分开后的第一周,我们可能还会挤出时间每周末一起喝一杯咖啡,过了几周你就有别的事情不来,我也有事情不来,然后接下来的六十年我们都不会再见面。
我们虽然笑着说再见,但我们都心知肚明,分离即永别。
每个人都曾有过那么三俩个知己,只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在生活的冲刷下,有些人就这样在路上走散了。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当心存感激,感激那段他曾出现过的岁月。
《千与千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要学会挥手道别。”
我一直都感谢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所有人,谢谢你们,曾经温柔了我的岁月,惊艳了我的时光。
“你看天上那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