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汉水汉中》合集

好文拾遗 2021-07-29

纪录片《汉水汉中》以6集篇幅,全面展现汉中这座历史名城山川大地的自然风貌、历史演进和现代化建设。

汉江,发源于秦岭、巴山的环抱中。汉江上游流经的区域,孕育出富足的汉中盆地,陕西省汉中市便位于此。

秦岭、巴山区域,地理学上被称作秦巴山地。秦巴山地屹立于华夏大地的中央,它既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又是我国温带、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亿万年来,复杂的自然变迁,打造出壮丽的山川江河。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地貌千变万化,自然资源丰富。数千年来,人类在这片区域,书写出无数令人感怀的诗篇。

早在旧石器时期,汉中盆地便有人类居住。人类社会出现后,汉江上游、汉中盆地更是成为文化繁盛、物产丰饶之地,同时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多年前,秦国占据了汉中,打通西南,蓄积起争霸天下的实力;汉高祖刘邦正是由此,厉兵秣马、挺进关中,最终建立西汉王朝基业。秦汉岁月,这里先后涌现张骞、蔡伦、李固等英豪贤人,为中华文明书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唐宋之后,汉中更是因其通达八方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中大放异彩。

时至今日,汉中作为汉江的发源地,肩负起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使命。新机遇、新挑战下,汉中大地、秦巴山地这片古老的山川,正在律动着时代的脉搏。


第一集《源流》


两千多年前,著名古代典籍《禹贡》中便有大禹“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的记载。另一部古代重要典籍《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这表明,早在中华文明早期,华夏先民已经在汉江上游劈山导流,消解洪患,灌溉农田。治水,为中华文明奏响最初的华彩乐章。

本集节目,由寻找三千里汉江发源地——位于秦岭、巴山环抱中的一条溪流开篇。摄制组探寻古人治水的踪迹,并沿汉江自西向东,总揽自汉水源头直至汉中盆地旖旎的自然风貌,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

本集节目中有一条重要的脉络,这就是水与人的关系。汉中盆地,是古代中华大地最早的农耕地区之一,这首先得益于汉江丰沛的水资源。数千年前,汉中先民便与汉江唇齿相依。他们筑堤建渠、兴修水利,百折不挠,将汉中盆地营造成享誉天下的鱼米之乡。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 带动了区域的繁荣,使汉中平原成为沟通八方之地、民族融合之地,在中华文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汉中平原的历史、文化,因水而生,因人而育,因时代推演而源远流长。如今,汉中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公路铁路航运交相辉映,汉中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汉江,源起秦巴深山,经由汉中盆地,流向东南——这自然的“源、流”,连缀起无数波澜壮阔的自然、历史图景,铺陈出中华文明既往开来征程。


第二集《山魂》

汉中所在的秦巴山区,是中国地理、气候最为复杂的区域,拥有许多世间少有的地质奇观。紫柏山高山溶洞,见证了秦岭亿万年的剧烈抬升;黎萍的千书岩,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洋县的黄金峡大峡谷,标注着惊天动地的地球力量;而秦岭巴山形态万千的沟谷溪河,为苍茫雄浑的群山增加了灵动的意蕴。所有这一切,都是千百万年地质演变和独特气候交相作用的产物。

本集节目中,摄制组的足迹踏遍汉中盆地东西南北的群山。紫柏山旖旎的风光、存留千年的名胜,巴山峥嵘的石灰岩地貌、瀑布流泉浸润出的美景,黄金峡大峡谷气势浩荡的江流……各种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令人回肠荡气、目不暇接。

漫长地质演变,复杂地理环境,孕育出丰富的资源和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略阳县嘉陵江畔,先人在石灰岩山体上依岩层节理建成的寺庙;羌人特有的“岩屋”、流传千年的罐罐茶;奔跑在山间特征鲜明的宁强矮马,这一切都是人们与大山相伴相生的产物。秦岭矿产资源素有“中国的乌拉尔”之称,基于此,久远的年代,人们便采金、炼铜、冶铁。冶炼促进了工具的改良,促进了大规模道路建设,促进了贸易的繁荣、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不断与艰险的山地环境相生相伴,更是锻造出汉中早期先民坚强、无畏的性格和勤劳、智慧的品格。

第三集《争融》

本集是6集纪录片《汉水汉中》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集,节目将重点围绕秦汉之际两大著名军事战役展开。

汉江自西向东穿越汉中平原。崇山峻岭间,畅通的陆路、水路沟通起四面八方部。然而,巍巍秦岭横亘在华夏大地中央,成为南北往来的阻隔。不过,秦巴山岳,能够阻挡南下北上的季风,却不能阻断先人望眼欲穿的目光和执着的脚步。绵延千里的秦巴山地,因地质演变形成多组南北向断裂。由此形成的万千沟谷,在秦巴先人不遗余力的建设开凿下,终于自北向南连通起关中平原、蜀地和巴楚几大经济、文化区域。而汉中平原,正处在水路、陆路的交汇区。故而,物产丰饶的汉中,八方通衢的汉中,成为古代英豪枭雄们大争天下的必争之地。

本集将以自然地理为依托,依次展现秦国伐蜀、武丁开道、刘邦建业、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及汉末定军山之战等重大战事的来龙去脉,标注这些战事在中国历史进程的中意义。节目将通过地理、历史考察,权威专家解读,深入分析战争与地理的紧密关联,以科学的推理和结论,揭开藏匿于典籍中的谜团。最终,节目将梳理出这样一个主题,人类的演进,总是伴随着矛盾与纷争。而不断加深的融合,最终促成了文明的发展、壮大。


第四集《 通途》

自春秋伊始,直到秦汉时期,汉中一地战火不断。军事征战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西北、中原、巴蜀、荆楚几大区域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加速了各地经济的繁荣。从西汉至唐中期的数百年中,汉中盆地,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这与秦巴山地崇山间道路及交通设施的构建有着重要关系。

秦巴山地,是中华大地地质环境最为复杂、陆路交通最为艰险的地区。早在远古时期,汉中先民为了狩猎、采集,便在深山中走出各种“药道”。此后,随着贸易发展,这些小道相互连通,形成早期的古道。

古道大规模贯通,起于军事征伐。截至先秦时期,在一代代先民的雕凿下,远古简陋险绝的古道,逐渐成为跨越山川的通途。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重要古代交通线,加之汉江水道,构成复杂的经纬网,承载起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使命,成为秦汉直至唐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命脉。

本集节目,将重点围绕褒斜道和傥骆道这两条古代重要“官道“修筑过程进行考察和研究, 展现古代筑路史的辉煌成就,揭示先民们在崇山峻岭间开凿道路的智慧和艰辛,探求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演进间的内在关联。

第五集《 地灵》

本集节目,是6集纪录片《汉水汉中》中最具有观赏性、最诗情画意的一集。这一集中最大的看点,是摄制组通过艰难的跋涉,在佛坪县的群山中拍摄到野生大熊猫真实的生存场景。

秦巴山地,汉江平原,自然环境复杂。地理与气候交相作用,形成众多世间罕见的自然奇观、不同凡响的生态环境。一个世纪以来,秦巴山地一直被誉为温带、亚热带自然物种基因库,自然地理地貌的大观园。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到汉中市的南郑县。震后,人们途径一处坍塌的岩壁,发现了土层中隐匿的极为奇特的自然景观。随后,经大规模发掘,方圆数千平方米的“中华龙鳞石”呈现在世人眼前。“中华龙鳞石”色泽火红,造型宛若匍匐的巨龙。更为奇特的是,石头从表面到内部,遍布栩栩如生的“龙鳞”。它们的成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对它们的研究,将为科学家进一步揭示旷日持久的亿万年地质历程提供最新的依据。

神奇的地质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而遍布秦巴山地的珍奇物种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留坝县4000年秦岭银杏王、极为珍惜的树种庙台槭,世间罕见。接下来,摄制组将一一展现汉中盆地及周边独有的“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真实的生存场景。最终,摄制组成员顶风冒雪,跟随专家登上秦岭汉中区域最高峰,海拔3000米的昏人坪,在这座秦岭的巨人头顶,权威专家将揭示出这片群山,与无数珍奇物种密集分布的现象背后,鲜为人知的自然诱因。


第六集《人杰》

汉中大地,山川雄奇、江河浩荡。这片自然沃土,锻造了汉中人刚直、坚强、无畏的品格。千百年来,汉中风云际会、英豪辈出。他们可歌可泣的人生传奇,卓著的贡献,不仅光耀千古,而且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演进起到重要作用。
本集节目以汉高祖刘邦建业的故事开篇,借一个“汉”字,连缀起两千年中华文明与汉江、汉中、汉王朝之间的内在关联。由刘邦开创的汉帝国,凝聚了中华文明的内在动力。此后历朝历代,文人士子、英雄豪杰不断将其发扬光大。第一个睁开双眼看世界的张骞、蔡侯纸的发明人蔡伦、东汉耿直派领袖李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抗击金兵的宋朝诗人陆游,这些历史文化名人,都与汉中有着不解之缘。此后千年,汉中不断经历战火。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抗战期间,因西北联大的迁入,汉中成为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为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未来国家栋梁立下功劳。
从古至今,上述这些杰出人物,或生于汉中,或奋斗在汉中,他们的丰功伟绩,源自这片热土;他们的精神风骨,融入了这片山川,一直感召着世世代代的汉中人。时至今日,汉中这片热土,因汉江和南水北调伟大工程,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紧紧相维系。祖先的荣光,在时代的律动下正在发出夺目的光彩。汉中、汉江、秦巴山地,386万汉中儿女将秉承这些优秀品质,在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征程中不断奋进,大放异彩。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