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懂得体谅别人,才是最高级的修养

好文拾遗 2021-07-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碧读好书 Author 江晓白​


者:江晓白

来源:碧读好书(ID: renshengbidu)

《菜根谭》中说: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意思是:


不要轻易责难他人所犯的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要对他人以往的错处耿耿于怀。这三大做人的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灾祸。


深以为然。


纵观生活,这种能宽以待人的人,都有一颗体谅他人的心。


对人,多点宽容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说:“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能体谅他人的人,都是对世界的复杂有了足够深入认识的人,他拥有平和的内心。不会用刻薄的眼光待人接物。


网上有这样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锋利的刀刃立刻刮破了他的脸。


理发师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和蔼地对他说:


“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


理发师十分感动,人们对周总理的宽容体谅称赞不已。


周总理胸怀开阔,气量宽宏,他的宽容,是一种无声的包容,让人心生温暖。


这种宽容,这种温暖,有时候还可以转化为智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用四块糖果的“宽容”,纠正了一个顽劣孩子的认知。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男孩用砖头砸同学。他制止了男孩,叫男孩到校长办公室找他。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他掏出了四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


男生非常惊异,陶行知对他解释道:


第一块糖是奖励你守时,按规定时间来找我;


第二块糖是奖励你尊重我,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


第三块糖是奖励你正直善良,我调查过了,你用转头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


拿到三块糖的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行知于是又掏出了一颗糖,很欣慰地说:“很好,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有一种人,因为走过社会的路,所以处变不惊;因为经历过生活的苦,所以能体谅每个人的不容易。


他们是精神上的强者,能时时处处,不轻易责问,不轻易非难,只以坦荡宽广的心胸,去谅解他人的不足。


对事,多点理解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到困境。


可能是远在他乡工作的年轻人,对年迈体弱,出门就找不到东南西北的父母,无力照顾;


可能是对儿童教育毫无经验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倒数成绩,在家长会上的如坐针毡;


可能是工作出错的同事,面对上司的责难、老板的咆哮,不得不隐忍沉默的尴尬。


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坚强,当这些来袭,当事人需要的,可能是安慰和关心,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善意的理解。


一九六二年,作家刘白羽的长子滨滨,因心脏病住进医院,但治疗效果不佳,得从上海转回北京。


偏偏这时,刘白羽自己也生病住院了,只能让妻子带着儿子回家,一时之间因为担心而烦躁不安。


作为好友的巴金夫妇,当天一大早便赶到了刘白羽病房,他们都知道滨滨的病情,但谁都不曾开口问一句,而是默默地陪伴,直到接到电话说母子平安抵达。


刘白羽紧握住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淡淡地说:“没什么,我正好有空,只想着陪你坐一坐。”


巴金设身处地去理解刘白羽内心的痛楚,他不去触碰它,更不以此充当谈资,只发自内心地给予行动上的陪伴。


这种不问长短的关心,就是一份恰到好处的理解。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容与理解。”


生而为人,当我们能理解他人谋生的艰难、经验的欠缺、精力的匮乏,就是一种莫大的体谅。


当我们对他人的痛苦,不幸灾乐祸、不雪上加霜,就是一种强大的温柔。



对分歧,多点沟通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关于世界、关于他人、关于万物,我们在经过学校教育、社会打磨后,都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评判体系。


阳春白雪足够高雅,但还是有人不喜欢,只钟意下里巴人;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常出世,但也有人不认同,只喜欢在钢筋水泥的丛林法则中杀伐决断。


看法不同,做法不一,不必苛责。能求大同、存小异,已经足够,倘若能多点沟通,便是一种智慧。


晚清名臣曾国藩自幼很喜欢读书。他在落榜后,去父亲的好友那里,借了一百两银子买书。


这笔钱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家好几年的收入,所以“冲动消费”之后,曾国藩心里很忐忑,怀着“轻则被骂个狗血淋头,重则家法伺候”的心情回到家中。


父亲知道真相后,并没有责怪他,只心平气和地说:“买书是好事,钱你不用担心,我们曾家慢慢还,只是这书你既然买了,就一定要读完。”


这短短一句话,让曾国藩倍感震惊的同时,心下释怀,从此读书更勤奋了。


试想,如果父亲恼怒于曾国藩的不懂事,屏蔽掉对话窗口,那么,一直怀有心结的曾国藩,感受到的恐怕只是父母刻薄的胸怀和狭隘的格局。


他人的做法和自己的想法不同,能做到不指责、不冷暴力的人,就是心怀宽悯体谅他人的人。


我身边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在异地上大学的女儿,计划利用暑假和朋友一起出国旅游。

 

但她的父母有半年多没见过她了,很想念她,所以得知了孩子的出行计划之后,妈妈是很生气的。


好在爸爸比较平静。他说:“虽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既然你想出去增长见识,那就去吧,注意安全,钱不够就给我们打电话。”


这个姑娘听了后,很感动爸爸的开明和体谅,于是用自己的奖学金,给爸妈预订了两张机票,带上了他们和自己一起,去感受异域文化。


懂得体谅别人,是一种高级的修养

 

有人说,这世上所有的误会都来自不理解,所有的矛盾来自不沟通,所有的错过都来自不信任。


因此,“换位思考、有同理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更是接近他人心灵最好的方式。


当我们能对他人的过错,报以宽容;对他人的处境,予以理解;对世事的不同,给予沟通。


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懂得体谅别人”这种修养。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傅雷家书》中说:“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有修养的人,能够以慈悲心和包容心,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他不会从“以点窥面”,将小小的错处和过失,无限放大,然后去为难、苛责、刻薄别人。


他只会春风化雨般,信任你、宽容你、理解你,体谅你的不容易。


这样的人,内涵丰富、境界高远,眼中有温情,心间藏热忱,是有智慧之人。

-END-

作者简介:江晓白。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好文拾遗经授权发布,开白请联系原作者。

往期内容: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