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舔完军阀风,又一群人,开始许愿青楼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
作者: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ID:jwymm666)
民国军阀姨太太风,在偃旗息鼓了两年之后,卷土重来。
微博里,一群姑娘穿着高开衩旗袍大秀美腿,喜气洋洋地为自己贴上标签,“已然是军阀太太了。”
一把摇扇,一面镜子,加上摇曳的身姿和带感的音乐,开始勾画美好生活。
今天穿红色旗袍,明天穿白色洋装。
脸上扫过中国胭脂,腕间喷着西洋香水。
“愿为英雄妾,不作庸人妻。”
“不当大老婆,就当第三房第四房最得宠的姨太太。”
更有甚者,脑袋一热,就开始迷惑发言:
“想当姨太太,每天早上丫鬟给我盘头。白天听戏,晚上跟老爷躺在炕上抽大烟。”
军阀太太真有那么好当吗?
不。
军阀,说通俗一点就是因武力而获得强权的“土皇帝”,有了权钱之后开始无法无天。
女人,只不过是他们几天一换的小玩意儿。
民国时期四川著名的军阀杨森,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而出名。
他接连迎娶的12个姨太太,被称为“杨府12钗”。
四姨太田衡秋,出身书香门第,已有婚约。
杨森利用职权施压,活活气死田父后,田衡秋被迫从之。
五姨太萧邦琼,是杨森下属的女儿,一次宴会中被杨森看中,遂纳入床帏。
六姨太陈顺容,本是杨森上司刘谷芳夫人的丫鬟,十五岁被杨森酒后奸污。
她不得杨森喜欢,被打成精神病后,杨森命人用铁链将其绑至乡下,病死于重庆。
七姨太曾桂枝,本是杨森收养的一个女儿,在14岁的时候,被强纳为妾。
曾桂枝欲反抗,大胆和同班的一个男同学自由恋爱,后来两人皆被杨森设计枪杀。
十一姨太胡洁玉,是杨森家仆之女。同样是在14岁时因求学住在杨森家,被强娶。
十二姨太张灵风,是杨森年近90之时,以招募“秘书”的幌子弄进府里。
那年,她才17岁。
杨森的妻妾
这些历史上的真实记载,全部来源于杨森的九姨太蔡文娜,1944年在华西协和大学的毕业论文《一个过渡时代的家庭》。
“你以为你穿越去是《情深深雨蒙蒙》,是《金粉世家》,其实你穿过去最多是《白毛女》,甚至更糟。”
再看西北军阀马步芳。
臭名昭著,荒淫无道。他曾公开说:“生我、我生者外无不奸。”
而为了巴结上司,联络关系,将姨太太送人供人消遣,在那个时代,也是常事。
奉军汤玉麟,极为好色。
其部下为了投其所好,便将自己的姨太太送去汤家陪其玩乐。
醒醒吧。
穿华服戴着大钻戒、只得老爷一人宠爱的姨太太,只是幻景。
军阀从未尊重过女性,真正的生活无关纸醉金迷,有的只是人命如草芥。
如@中国历史研究院 所说,
军阀姨太太摇曳在历史虚无主义迷雾中显得那样妖艳,但只需一点阳光微风,就会看清其被残害被压迫的真相。
军阀太太当不成,有人把目光投向了青楼。
无数女孩,在微博、QQ空间里转发“想穿越回去为娼”的文字。
“若生在古代,我定是不当正经人家的小姐,要做便做那妓女。”
什么“淫诗艳曲”,“以色侍人”,“爱过很多人,短暂而又真心”,文字矫揉造作不说,三观更是极其拉胯。
某部电视剧,女主还有这样一句台词:
“你知不知道,穿越成一个琴伎,是多少女人的梦想。”
说件真事。
1949年11月,北京市政府一举封闭了全市妓院。
导演陈西禾闻讯后,赴北京深入采访收集素材,拍摄出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
剧情还原得很真实。
丈夫被地主逼死的大香,携女儿进城投靠舅母,谁知被舅母伙同他人骗卖到“同喜院”去当妓女。
民国妓院,就是惨绝人寰的地狱。
12岁的女孩被卖至此,每天接客二十多位,都会被老鸨子胭脂虎毒打。
打晕过去了,就烧把黄纸用烟熏,熏醒了,再打。
怀孕了就逼吃药打胎,打不下来,就用棒子招呼肚子打到流产,第二天继续接客。
得性病了就用烙铁治,烧红的铁条把坏死的皮肉烫焦,再用剪刀剪掉。
电影里,还有一段令人胆寒的情节。
曾经是摇钱树的月仙,感染了性病卧床无法接客。她苦苦哀求胭脂虎让她歇两天,无果。
挂不上客,赚不到钱,胭脂虎强行用烙铁给月仙“治病”,月仙疼得昏死过去。
胭脂虎叫人来把半死不活的月仙抬走埋了,她吊着一口气哀求“妈,我还没死,等等盖棺材……我还没死,妈……”
胭脂虎狠毒地啐了一口“盖上!”
接着就传来了钉棺材的响声,一下又一下……
而毒辣的胭脂虎饰演者李凌云,拍摄时29岁,在解放前就是一个妓女。
拍摄这部电影时,她常因回想到曾经惨无人道的经历,几次哭得演不下去。
如今时代进步了。
她们好不容易跳出火坑,从鬼做回了人,而另一些人偏又要做回鬼去。
媚军阀,梦青楼的背后,更有甚者妄图美化民国。
批判现在的社会“俗”。
而民国有“人性的解放,女性对于美丽的理解,引进西洋文化,烫着卷发,穿着旗袍,去学堂读书。”
某平台上,一句“民国只存在了38年,是乱世,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且风华绝世的一个时代”,引来几万人点赞。
民国浪漫吗?
来看数据。
《中国救荒史》统计,自1912年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共计发生自然灾害77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记录,1920年,华北五省三百一十七县大旱,死五十万人。12月,宁夏、甘肃大地震,死者不下二十万人,仅海原一城即死七万余人。
1926年,皖省大水则为六十年来所未有,冲毁农田十万亩,草根树皮食尽,以观音土充饥。
1928年,水、旱、蝗、雹被灾区域达二十一省一千零九十三县,灾民一亿人。
1930年,水、旱、虫、雹等灾,区域广达八百余县,灾民五千万人,陕甘尤重,灾民卖儿鬻女,裂吃死尸,易食生人。
……
电视剧《觉醒年代》,毛泽东出场时,镜头特意突出了街道两边割裂式的情景。
一边是锦衣玉食的少爷坐在轿车里安享富贵。
一边是衣不蔽体的母亲瘫坐在地贱卖儿女。
国家统计局《中华民国统计史》里写道,“(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即使城市也不过是40岁。”
还有个词,叫“易子而食”。
字面意思,自己家的孩子下不去口,就和别家交换着吃。
少数人的盛世,多数人的荒年。
这样的民国,浪漫吗?
民国还苛捐杂税。
一位农民,养一头猪。
猪小的时候有猪仔税,养的过程中有牲畜税,宰的时候有屠宰税,牵猪的绳子也要交税。
油盐酱醋有油酱税,种地的锄头要交锄头税,捡粪当肥料要交粪税,用茅厕要交茅厕税,人死之后进棺材要交棺材税。
有的军阀为了加大财政收入,逼迫老百姓种植罂粟,不种的,还要交懒税……
你想象不到的税种,军阀全替你想到。
更可恶的,是“预征税”。
各路军阀除每年已定税额,还提前征收一年或好几年后的税额。
民国二十三年的四川,税已经征到了21世纪。
一位叫刘存厚的督办,预征税收到了2050年。
战乱、饥荒、瘟疫、征税。人如草芥,命如蝼蚁的民国,浪漫在哪?
倘若真要给民国一个“浪漫”的名头,那它也无关才子佳人、军阀们的风花雪月。
民国的浪漫,属于撕破黑暗的革命者。
是那些热血坚定的革命者们,在黑暗里为新中国寻找出路。
见过太多这样的论调。
对当下的社会怨声载道,对所处的环境啧有烦言。
仅凭着丁点的历史知识,不正视历史真相,就借着那细枝末节的噱头,疯狂追捧那黑暗、动荡又血腥的诡谲年代。
什么“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眼里只有百乐门的笙歌,却不见那角落里的穷苦哀鸣。
什么“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眸中只剩那男男女女的随心之恋,却无视“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的苟且。
什么摇曳生姿,楚腰盈盈一握的姨太太,只观得这莺莺燕燕的一瞥,却拾不起那风流背后的汩汩之血。
国家在进步,少数人的思想却日趋陈腐。
如网友@山一般的意志 所说:
“中国花了上百年的革命之火,让我们今天的国人站起来了,而有些人却不觉得荣加于身,反而调转车头,去怀念落后,怀念弱小?”
《觉醒年代》中,鲁迅和钱玄同有这么一段对话。
“假如有这么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且是万难破毁的。
里边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被闷死,然而从昏睡入死,他们全然不知就要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一声,惊醒这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但是这不幸的少数者要去承受这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
“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看过今天这篇文章,希望大家不要再去追捧那些因无知,而汇聚出的一幅幅滑稽的画面。
对那些羡慕军阀姨太太的女孩,告诉她们姨太太的惨痛遭遇。
对那些向往“名妓”之流,要客观展露青楼女子毫无尊严的糟粕束缚。
对那些不正视历史真相的人,更要把血淋淋的真相摆上讲台,将那不正之风一股吹散。
因为,
“但凡多一个醒了,铁屋子就有被拆毁的希望。”
不要去羡慕那斑斑血泪的历史,我们的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