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大后不自信的女孩,都来自这4种家庭

好文拾遗 2021-07-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女儿派 Author 女儿派

 | 哎呀妈  主播 | 杏儿

源 | 女儿派(ID:nverpai )


每个女孩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需要爸爸妈妈精心呵护。

请努力为孩子埋下一颗自信的种子,用心灌溉,孩子一定会长成优秀的模样。

——鹿妈 

最近重温《非你莫属》,看到一位自称为“仙人掌”的女孩。
她叫胡迪,是一名学霸,在校期间连续获得7次一等奖学金,奖状更是一抓一大把。
学习能力强,能说会道,思维缜密,场上的她,赢得全场面试官一致好评。
按道理,如此优秀的她,一定会非常自信,可当主持人想要多了解她时,她却说:
“别人学历比我好,还出过国留学,我很失败。”
语气里满是对自己的否定和自卑。
连主持人在一旁都看不下去,忍不住鼓励她,希望她能多想想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自信一点。
明明是很有能力的女孩,却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耐,的确令人惋惜。
就像那句话说的:
“不自信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它会让一个人无限缩小自己,直至最后这个世界没了自己。”
缺乏自信,习惯自卑的女孩,思维处处受限,很难活出漂亮、坚韧的人生。
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的问题,归咎是父母的问题
容易否定自己、缺乏自信的女孩,归根到底是受到家庭环境父母的影响。
而这4种家庭,正不可避免地养出不自信的女孩。

缺爱的家庭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人生是一个惨痛的悲剧。
父亲偏爱妹妹,从不正眼看她,即便她送给妹妹和爸爸礼物,换来的仍是紧闭的心门。
冷漠的家庭氛围,缺爱的童年,让她深深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被拒绝的次数多了,变得敏感而自卑的她,千方百计想着讨好所有人。
大学毕业后,因为自卑心作祟,她听信了坏人的怂恿误入歧途,任由别人践踏自己。
她说,生而在世,我很抱歉。
父母从未用爱滋养她,她本能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活着很失败。
只要别人稍微那么一“爱”她,她就像抓到了稻草一般,死命不放,直到最后,死于被抛弃的绝望之中。
从未感受过爱的女孩,是不可能真正爱自己,相信自己的。
美国格里安研究所发现,女性大脑中的活跃区域比男性多,因此她们急需获得在人际交往、亲密情感方面的刺激。
“爱”的渴求不被满足,女孩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只有父母能给予她足够的亲密感,她才会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信任和热情。
综艺《女儿们的男朋友》中,香港演员秦沛的女儿姜丽文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女孩。
这个爱笑的女孩,浑身散发着自信的气息,完全看不出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即便爱情曾受过重创,她也没有一蹶不振,很快就调整过来。
这般自信阳光,爸爸秦沛功不可没。
女儿小的时候没人管,他就减少工作量。
女儿喜欢什么,他总是尽量满足,不轻易推诿。
就连女儿大龄不结婚,他也无条件尊重和支持。
日本育儿专家诸富祥彦认为:
对女孩而言,爱与被爱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她自我认知水平的高低。”
父母的爱,像是阳光雨露滋养着她,让她感知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相信自己配得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被爱包围着的女孩,会爱自己,接纳自己,活出最自信的模样。

父母强势的家庭

一期《金牌调解》节目上,女儿小毛一出场就指控母亲害自己很自卑。
她交往过的男朋友,母亲嫌这嫌那,劝她分手;
她和异性交谈甚欢,母亲看不惯,还设设门禁、打考勤,规定见面次数。
就连原本认为很好的工作,也在母亲的一声令下,不得不放弃。
如今,小毛孑然一身,工作也很不稳定。
看上去相处和睦的母女俩,背地里却在较劲:
母亲强势,控制欲强;
女儿自卑痛苦,很想逃离却只能消极反抗,因为她不敢和别人交往,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
在母亲的诸多“命令”下,她早已失去了主见和人生方向。
心理学博士里奥那多·萨克斯认为:
女孩更容易顺从,是因为她们喜欢和大人拥有同样的目标和价值观。”
当父母做事强势,不关注女孩内心的情感需求,变相压抑她们的真实自我,只会让孩子愈发没有自信,丧失属于自己最基本的价值判断,终有一天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演员杨紫,曾在《听见她说》中扮演单亲女孩小雨。
26岁生日那天,小雨独自对着手机控诉被强势型妈妈操控人生的绝望。
自从爸爸出轨离家后,妈妈就全盘接手她的生活,管她的一日三餐、学习和交友情况、还有未来的人生规划。
这么多年,只要有人对她好,她就患得患失,害怕配不上对方。
最痛苦的时候,她恨不得回到26年前把自己掐死,也不愿自己活成这般自卑痛苦的模样。
很多时候,父母总习惯用权威要求女孩听话懂事,认为“乖”是女孩最好的品质。
可往往忽略了,女孩无条件的顺从,根本不是好事,而是被管束到没有发声的机会,弱小到无法站立起来。
父母越强势,孩子越弱势。
不懂得让位、放手、示弱的父母,永远养不出优秀自信的女孩。

重男轻女的家庭

曾经有人在网上发问: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你带来的哪些伤害,至今都无法释怀?
分享者大多都是女孩,讲述的话题都离不开“重男轻女”这四个字。
一位匿名网友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痛斥了父母只爱弟弟不爱她的冷漠行为。
她出生后,父母就努力生二胎,想要生一个男孩,继承香火,养儿防老。
自从多了“姐姐”的身份,她感到的不是开心、快乐,而是无力摆脱挣扎的宿命感:自己是姐姐,永远只能排在弟弟后面
家里有肉吃,弟弟总要先吃,吃剩了才轮到她;
长辈给红包,弟弟永远是双份,而她有时还会被别人遗忘忽略;
同样是被老师批评,弟弟得到的是父母嘘寒问暖的安慰,她却免不了要受责罚……
如今她毕业留在异地工作上班,父母还时不时向她讨钱,说要给弟弟买这买那。
有时候忍不住吐槽发牢骚,妈妈直接怼她:
你以后嫁人了就是泼出去的水,不帮弟弟还帮谁?”
习惯被忽略,被利用,被迫活成“扶弟魔”的她,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出路,终日唯唯诺诺,总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重男轻女的家庭,走不出自信幸福的孩子。
就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美丽大方、聪明能干,可父母只把她当成提款机。
每天都在算计她一个月能给自己哥哥多少家用,宁可把钱花在小孙子身上,也绝不多出一分钱关心她的温饱。
有这样的父母,试问樊胜美如何活出真正的自信和洒脱?
她爱慕虚荣,却一无所有;
她渴望成功,却不敢勇敢闯荡。
原生家庭给她造成的自卑和低自我价值,深深印在了骨子里。
李玫瑾教授说过:
“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孩,习惯了被父母物化,也学会用狭隘的视角看自己和世界。
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不知道该如何看得起自己。
她想要出逃,却在父母亲手建造的牢笼中受尽折磨和苦待,最终无力抵抗,只能慢慢被毁掉。

差评式家庭

湖南张家界,一个12岁女孩受不了妈妈的批评指责,留下一张纸条后就离家出走了。
一直以来,她学习都很好,在家也很乖巧听话。
只是妈妈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她,加上习惯对她实行“打击教育”,让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特别差劲。
既然无法成为妈妈心中的好孩子,就干脆选择逃离,放弃自己。
活在一个习惯“差评”的家,女孩也不知道自己继续待在家里有什么意义。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曾经说过:
“女生在成长阶段,会受到各种否定。
这些对女生不公平的判断会产生消极的暗示,女生会被暗示自己在学习中就是个天生的弱者,这种话语打击女生的信心,让女生自我怀疑。”
听惯了父母的“差评”,孩子仿佛被注入了一剂毒药,不仅毁掉了自信,还差点断送了人生。
《心理访谈》曾走进“资深啃老族”范成金的家。
论自理能力,她完全没问题,只是没有任何动力改变颓丧的自己。
说到她的问题,妈妈一个劲诅咒:
“你将来能成事了,狗都成事了!你要是能成事,我就给你跪下。”
类似的“差评”,充斥着范成金的人生。
从她记事起,妈妈就各种冷嘲热讽:“连饭都不会做,你以后还能干啥”。
当她兴高采烈想给妈妈看自己的服装设计,妈妈骂骂咧咧嚷着“这啥,有啥用?看书去。”
在这个家里,她从未得到半句鼓励表扬的话,这就导致她变得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只能浑浑噩噩的度过余生。
心理学上有个“标签效应”,意思是: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女孩,容易自我归因。
当父母不断指责她不行,她就觉得“我真的不行”;只要父母嫌弃她差劲,她就只会轻视自己,否定自己。
这些不断往她身上贴的坏的标签,正在逼她一步步实现父母这份“坏的期待”。
她获得的差评越多,就越没办法给自己打高分,还可能破罐子破摔,放弃自己。
所以,父母不妨平日里慷慨一点,多给我们的女孩点点赞,多一些好评,好让她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活得自信漂亮。

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认为,养育强大的女孩需要从很早开始努力。
请不要忽视、不要强势、不要计较、也不要否定。
女孩就像是一颗蕴藏着无限潜能的种子,她的成长之路上,需要的是爱、自由、尊重和鼓励。
父母要做的,是不断滋养她、鼓励她,磨练她。
相信终有一天,她们定能站在自己的人生舞台,绽放最自信的光彩,弥漫出最沁人心脾的魅力花香。

-END-

作者:哎呀妈。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 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好文拾遗经授权发布,开白请联系原作者。

主播:杏儿,好文拾遗签约主播,在声音的世界里自得其乐。个人公号:晓窗夜读(ID:xiaochuangyedu),微信:xinger870125; 感谢你找到我。

往期内容: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