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天确诊1327人后,我们都欠这座城市一个热搜

好文拾遗 2021-12-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脆皮先生 Author 脆皮先生

作者:脆皮先生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

这次疫情反弹,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自10月17日发现首例确诊以来,本轮疫情,已经波及到了21个省份,累计确诊1327人。


从内蒙古,到北京,再到最遥远的东北,接连破防。

天气越来越冷,新冠病毒也进入了活跃期。

这个冬天,注定无法风平浪静。

然而,当很多地方正在为疫情的反复头疼时。

我发现有一个城市,却保持了出奇的牢固与淡定。

它,就是武汉

武汉并不是没有暴露在病毒的攻击之下。

10月21日,甘肃一名确诊病例流调公开。

显示其有过长达4日的武汉旅居史。

其密接者,曾多次出入过小区、商超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10月26日,山东巨野县公布一密接者,曾到武汉参加会议。

参会人员,超过300人。

这几次的流调,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无比严峻的防疫压力。

但武汉,却是这次疫情中,为数不多的,没有一例确诊的大城市。

武汉,是怎么做到的?

不久前,微博上,有一个女孩描述了她亲身经历过的武汉防疫。

她去的地方,并不是中高风险区。

但她说,所有从北京返汉的人,当时就立马在火车站做完了核酸检测。

拿到结果后,她就按要求进行了返汉人员申报。

很快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打来了电话,每日监测她的体温。

大晚上,社区的工作人员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跑上跑下。

接下来,她还要再做三次核酸。

她说,武汉的防疫,做得真好。


所有人都严阵以待,容不得一丁点差错。

有人曾抱怨过,说武汉的防疫政策,太严格了。

即便是从疫情同省低风险地区回来的人,也要上报社区,每日健康监测。

这是不是过于紧张了?

然而,别忘了,也正是因为如此。

武汉这次,才能将自己隔离在风波之外。

疫情前,当很多人都开始习惯了不戴口罩出入人流密集处的时候。

在武汉,所有公共场所还坚持着严格的测温,扫码,查口罩。


当很多人认为出游已经不成问题的时候。

在武汉,开个大型会议甚至都要求提供每个人的核酸报告。

就在前不久,武汉市疾控专家还专门发出提醒。

收快递、拆包裹一定要注意以下细节:

比如,出门收取快递包裹时,有条件的佩戴一次性手套,需要当面签收时建议自带签字笔。

比如,尽可能采取无接触配送方式,请快递小哥将包裹放在家门口、小区大门口指定地点,或暂存在快递柜或驿站,再自行取回。

再比如,取件后,要查看物流信息,关注快递包裹的原发地和集散地,看是否来自中高风险区域。

就算是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的包裹,回家前也要把外包装拆开,按生活垃圾分类丢弃,尽量不要将外包装带回家。



这是一个真正做到,从细节处对病毒严防死守的城市。

它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太熟练也太懂事了。

它曾经承受过疫情中最大的伤痛。

也迸发过疫情中最大的勇气。

而这些力量,至今还在支撑着这里的人们。

武汉这次的突出表现,是因为这座英雄城市背后的所有人都在努力。

哪里有什么完美无瑕,哪里有什么滴水不漏。

不过是那些留下来的人,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凝聚力,拼了命地保护着这里。

三个月前,武汉经历过一次疫情重来。

我们不妨来看看它当时的反应速度。

8月2日下午2点,武汉经开区通报了首例确诊。

2点半,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召开紧急工作会议。

晚上9点半,召开发布会,公开了确诊病例的所有流调信息。

时间甚至精确到了分钟。


随后,经开区展开全员核酸检测。

3日清晨6点,武汉宣布部分街道划定为中风险地区。

上午十点,政府下发通知,全市A级景区必须缩减至少50%的游客承载量。

所有演艺活动中止。

11点,通报全市核酸检测。

3天后,全市1100万人口核酸检测结束。

要知道,当时的确诊病例,不过6人。


这么大的动作,足以见得武汉市政府对疫情的重视程度。

而这也成了武汉在这次疫情中能够不受波及的关键之一。

如果你曾去过疫情后的武汉,你一定不难发现:

这里的基层工作人员,简直就是细节狂魔。

大到社区管理,公告栏上永远张贴着最新的中高风险区的名单。

小到家家户户,不管是经过还是出差。

只要从有疫情的省份回来,不出一天,社区的工作人员一定会打电话来记录。

并提醒你做好健康监测。


疫情多发期间,一个社区人员一天至少要打上百个电话。

工作量可想而知。

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能用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地排除风险。

所谓的安稳生活,不过是因为有这些人,始终坚定地站在前面。

认真地抠着每一个细节,果断地执行着每一个政策。

没有政府的严格管控,没有一线防疫工作者的严防死守。

被疫情包围的武汉,又谈什么岁月静好?

疫情平稳以来,我有个感觉越来越强烈:

武汉人,可能是全国防疫意识最强的一群人。

每一个武汉人的日常,几乎都是防疫教科书般的存在。

我的一个武汉朋友曾和我说过,在武汉,不戴口罩就像在裸奔。

虽是玩笑话,但我想也说出了一些武汉人的心声。


不少武汉人,在去年的疫情结束后,都悄悄地变了。

随时戴口罩已经成了基本操作。

他们开始随身携带酒精。

家里人一进门,必须全身上下都被酒精喷过才算完。

曾经叫着要断舍离的那群人,也开始有了囤货的习惯。

84消毒水,家庭常用药,基本粮油米面……

都学会了几十斤几十斤的往家里搬。

一旦发现疫情,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更快进入状态。

8月2日的那次确诊,一夜之间几乎清空了武汉的所有街道。

当天下午,甚至在政府下发通知之前。

武汉市最繁华的商圈,平日里人最多的地铁线。

就已经基本看不到什么人了。


这样的行动力和统一,在别人眼里,或许是恐慌。

但只有武汉人自己心里清楚,只有管好自己,才能不给国家添乱。

才能让自己和家人真正过上风平浪静的生活。

那个尽是哀哭的冬天,他们不愿想起。

但有些自觉和原则,已经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

有人曾问,武汉人的防护能做到什么地步?

网上一个很火的视频,回答过这个问题。

一个最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在接客的时候,一路小跑绕到后排。

他拿着酒精,将上车的乘客,从头到脚一通喷。

连脚底都没有放过。


看起来又好笑,又让人心疼。

而那位乘客,全程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理解与不耐烦。

这似乎已经成了所有武汉人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无论老少,无论大小。

甚至连尚未懂事的孩子,也知道防疫的重要。

本轮疫情之初,一所小学的3名小学生,被确认为确诊病例的密接者。

当晚,全校师生及家长共2100多人就地核酸。


大部分,都是懵懂无知的孩子。

但却没有一个人哭闹,他们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结果。

虽然年幼,但他们何尝又不是像大人一样,早早地学会了与疫情交手。

我们敬佩武汉的防疫,感叹他们的果断。

别忘了背后是所有武汉人的守护。

他们无法心存侥幸,他们不敢有所懈怠。

所以才能高高地筑起围墙,将病毒隔绝在生活之外。

这几次疫情反复,虽然武汉稍受波及,但都一路无恙地走过。

对于疫情,武汉已经有足够强大的应对机制、心理应对能力、日常细致的应对举措。

足以支撑他们走过难关。

他们曾是新冠病毒前的第一条防线。

如今,也是我们最坚韧的防线。

那个冬天的故事永远也不会过去。

有人留在那里,有人迈了过来。

只是,大家都不会再刻意提及当时的伤痛。

也不会再反复回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伤或是感动。

所有的故事,或喜或悲,或圆满或离合。

最终都成了武汉人心里的一股劲儿:

好好活。

更真诚地、更勇敢地、更用力地活。

所以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城市,保护自己所爱之人。

有人说现在的武汉,已经变成了一种精神:

纵然万仞千山,仍敢赴汤蹈火。

英雄的城市里,英雄的武汉人一直都在。

即便下一个冬天,注定要与疫情共存。

相信他们也一定可以笑对风云。

因为他们都有一口打不垮的气。

叫做武汉。
-END-

作者简介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好文拾遗经授权发布,开白请联系原作者。

往期内容: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