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富婆花140万遭“爱马仕羞辱”,有钱人也这么窝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作者:桌子先生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又是被有钱人“创飞”的一天。
昨天,一则词条冲上微博热搜第一#配货140多万没买到心仪爱马仕包#,引发舆论哗然。
配货是什么?
为什么花了140多万都没买到包?
看完“1818黄金眼”的报道,用不上的知识又增加了。
宁波的杜女士,是爱马仕的忠实粉丝,很喜欢它家的包。
财力出众的她,自然是爱马仕的常客。
但是爱马仕有个潜规则,想买包,就要先按比例在它家消费。
这个比例,可能是1:1.5,也可能是1:2,并且,配的货是除包以外的其他商品。
打个比方,你要买一个10万的包,按1:2的配货比例,你必须要先花20万,买爱马仕家别的东西,才有机会买到这个包。
说白了,就是一种“捆绑销售”。
如果东西实用,也就罢了,可看完爱马仕的配货商品,几乎赤裸裸写着“人傻、钱多、速来”。
36000元一个的鳄鱼皮风车,转动起来都是钱的声音。
76500元一个的垃圾桶,桶比垃圾还贵系列。
更夸张的是,90多万一个的“草泥马”摆件,看完价格我心里默念了一遍它的名字。
如果说这些还算勉强正常,那么接下来的商品,就往“宰你没商量”方向发展了。
10多块钱一个的安全帽,配上爱马仕的logo,身价飙涨到54000元。
80多万一张的全手动麻将桌,让你体会自己动手的快乐。
有了麻将桌,30多万一副的爱马仕麻将牌也要配齐。
试问,手上不戴个闪瞎人的鸽子蛋,怎么好意思摸牌?
当然,我们看个热闹,对喜欢爱马仕包的人来说,这些就是他们要消费的商品了。
你不配货,人家不卖包给你啊!
我们再回到宁波的杜女士。
为了买到心仪的包包,也为了账号上能够更好看些,她开始疯狂配货。
她拿出了一部分购物结算单,厚厚的一沓,全是配货商品。
68200一条的项链,她眼都不眨地买。
一个碟子1900,一个茶杯1900。
就是下面这种杯子,我在超市一二十块钱就能买到……
用这么贵的餐具吃饭喝水,会成仙吗?
我不知道,也不敢问。
但是杜女士说,越是买这些没人要的东西,爱马仕卖包给自己的可能性才越大。
为了提高自己拿到包的概率,杜女士还花了1万8,买了个狗窝。
事实上,她没养狗,只有一只猫。
连猫都能睡上1万8的窝,我跟你们有钱人拼了!
她说,店里那些昂贵的苍蝇拍、扑克牌,还有好多人在买。
就这么七配八配,杜女士半年时间,累计在爱马仕消费了140多万。
本以为拿到心仪的包,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却给她当头棒喝。
她多次跟门店沟通,自己想要的那个包可以买了。
对方一次次回复她,还在协调,却始终没有通知她去买包。
然而,等到她再次跟销售沟通的时候,对方一番话,让她十分气愤。
对方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你配货的金额还不够,你的账户没别人那么好看,当然卖给别人不卖给你啊!
杜女士不服气,当她去店里讨要说法时,爱马仕经理十分嚣张地告诉她:
我就不给你包,你能拿我怎么样?
典型的,我拿你当销售,你想当我爹。
我不理解,且大为震撼。
花了140多万,买一堆有的没的,竟然还不能买到想要的包?
花了钱,没买到想要的东西,还受了气,难道韭菜就没有尊严的么?
于是,她就闹到了1818电视节目上。
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后,评论区网友纷纷忍不住评价。
有人说:原来有钱也这么窝囊。
有人说,奢侈品永远不坑穷人。
还有人言辞犀利地开炮:非要买吗?不买会死吗?活着难受了?
话糙理不糙。
你不买它的东西,不去热脸贴冷屁股,它们根本气不到你。
是自己主动贴上去,给了别人作践你的机会,才会花了钱,还被别人踩在头上。
这怪得着谁呢?
说到底,奢侈品品牌这么嚣张,其实都是被惯的。
就是因为太多人,对奢侈品趋之若鹜,盲目崇拜,才会让它们眼睛都长到了天上。
哪怕是你掏钱买东西,它们也恨不得你跪着,将钱递上来。
演员张歆艺说过,自己曾去逛奢侈品店。
她看中一件皮衣,想让店员拿下来试试。
对方直接说,你要买吗?
在张歆艺再三要求下,对方拿下了那件皮衣,却在张歆艺脱口而出“这么贵”时,十分冷漠地说:你以为呢?
明星如此,对普通人更没有好脸色了。
广州就有一位网友爆料,自己花了近万元,在LV买一双鞋,鞋码不合适去店里换。
导购不但不给换,反而联系保安强制驱逐。
花那么多钱没买到体面,尊严碎了一地。
还有之前一位女士,逛街累了就去奢侈品店坐坐,本意是想休息一下,顺便看看包。
结果店员直接赶她出去:你要坐请你出去坐。
为什么这些奢侈品品牌如此嚣张?
因为它们不愁买家,即使再贵,也有大批的人拿着钱买单。
《2022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中国人在全球奢侈品市场消费占比高达38%,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最重要的力量。
这其中,并不都是有钱人。
有人花几个月工资,才能买一个大牌包。
有人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才能勉强够得上一个奢侈品。
看过太多这样的新闻:
女子以家人生病、做生意等原因,借了70万买奢侈品,最终锒铛入狱。
“95后”出纳挪用公款720多万,购买的奢侈品堆满了房间。
江苏28岁的女护士,欠200万网贷,用来购买奢侈品,无力偿还后,带着孩子喝农药。
香奈儿艺术总监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花两三个月工资去买一个包,我实在不明白他们的动机。
很多人并不是奢侈品牌的目标客户,却拼了命也要够一够那个门槛。
之前,一张图流传甚广。
网传奢侈品牌LV大中华高管电话会议中指出:
客户分为超高净值、高净值、无收入三类。
个人年收入低于三百万,或家庭年收入低于一千万,就被视为“无收入群体”。
在中国,个人年收入超过300万的,能有多少?
你看看,这些奢侈品,根本不装了。
你就算咬碎了牙,买了一两个奢侈品包包,在它们看来,你依然是“无收入群体”,处在它们鄙视链底端。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金钱羞耻”。
指人内心深处,根据住的房子、开的车子、穿衣打扮等与金钱相关的消费,来定义自己。
简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价值等同于用的东西价值。
开好车,觉得自己更有身份。
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也感觉自己更高级。
在这种消费观念的驱使下,奢侈品成了无数人用来彰显身份的工具。
别人没有,我有,我比你高一个等级。
别人买不起,我买得起,我比你更有面子。
他们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吃穿用度全是奢侈品,想向别人展示:看啊,我过的是人上人的生活。
可是,把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的价值划等号,才是最大的悲剧。
还记得之前那个3万5买一件香奈儿上衣,洗一次就掉色的女生吗?
当咨询香奈儿售后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不好意思,我们的商品从不考虑洗涤。
还有前不久,一名女子花6万块买一件香奈儿外套,洗一次就缩水了。
她说,原本想穿到五六十岁。
她们以为光鲜的行头,就能让自己跻身某个阶层。
实际上,你需要打肿脸充胖子才能消费得起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就是洒洒水。
你小心谨慎呵护的东西,别人可能用一次就丢到一边。
为了虚荣,消费超过自己购买能力的东西,甚至还要供着它,这才是最大的讽刺。
牛逼的人,即使穿着普通的衣服,依然牛逼。
而花几万买个包,天天挤地铁公交的人,别人可能只会觉得这个高仿做得逼真。
一个人的价值,根本不取决于穿了什么衣服,背了什么包,戴了什么表,而是取决于他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再贵重的奢侈品,也只是一个工具,它只能衬托你,却没办法提升你。
内心空虚的人,再多的爱马仕,也填不满内心的缝隙。
我很喜欢女舰长韦晓慧说的那句话:
“带着非常昂贵的手表,显示自己身价百倍,这种价值观,我完全没兴趣。
我想要的是,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