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完奥运冠军江旻憓的家世背景才知道,普通人根本模仿不了

好文拾遗
2024-08-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拾遗 Author 我是拾遗

作者:拾遗君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


 01 


奥运会,

真是高质量人类集合地。




 02 



这几天,

香港击剑运动员江旻憓

引发了极大的热度。

这个女孩实在太讨喜了,

不管是赛场上大逆转夺得金牌,

还是结束比赛后泪洒现场,

又或是接受采访时谦卑有礼,

都让人心生好感。

赛场之上,

是金牌得主,

赛场之下,

她的履历也闪闪发光。

本科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硕士在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读的香港中文大学,

除此之外,

她在跆拳道、花滑、芭蕾舞等方面

都十分精通,

还曾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相比之下,

美貌竟是她

最不值一提的优点了。

关键是,

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

还十分自律。

她的启蒙教练说她“不像地球人”,

每天凌晨四五点

就起床读书、练剑,

展现出极强的自律性,

浑身充满了力量,

根本不知道

上帝到底给她关上了哪扇窗。




 03 


江旻憓的经历在网上刷屏,

很多父母开始有想法了:

只要父母舍得鸡娃,

不怕变不成下一个江旻憓,

很多父母

纷纷模仿江旻憓的教育模式。

甚至她的教练也笑称,

她夺冠之后,

大众对击剑的热情

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击剑同行

突然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还有各种媒体也闻风而动,

把江旻憓当成鸡娃成功的案例,

呼吁大家要学习江旻憓的父母,

好像她的成功

是可以被轻易复制的,

但我有必要

在这里给大家泼一盆冷水:

江旻憓的成功,

普通人根本学不来。




 04 


首先,

你得有丰厚的家底。

江旻憓夺金后,

很多人去深挖她父母的身份。

有人说

她妈妈是TVB资深艺人导师,

说她父亲是资深摄影师,

尽管这些并没有官方盖章,

但不可否认,

她必定出生在

一个富裕的家庭。

1996年,

年仅2岁的江旻憓

就随父母移居加拿大,

6岁时返回中国香港。

在那个年代能够去国外生活,

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再看看她中学就读的

英基沙田学院,

是香港最老牌的国际学校,

培养的学生不是去哈佛,

就是牛津、剑桥、斯坦福

这些顶尖名校。

当然,学费也很令人咋舌,

光整个中学阶段的学费,

就要84万。

因为师资力量高,

教育质量又好,

很多香港有钱人

削尖脑袋都进不去。

有博主称,

每年这所学校的学位

很早就被锁定完,

进这所学校,

至少要提前一两年报名。

并且学校对家长的要求非常高,

如果不是有非常好的

英文环境的家庭,

基本很难进去。



所以你看,

光有钱还不行,

父母的文化素质还要很高。

自己没有两把刷子,

连名校的门槛都进不去。

光一个学费

就让很多家庭望尘莫及,

更别说她还文体两开花。

击剑、芭蕾舞、钢琴……

每一项都是烧钱的兴趣,

但她每一项都学得非常好。

钢琴还达到演奏级别。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背后,

需要多大的财力支持?

很多人被江旻憓的笑容感染,

真诚、谦逊,

就像个20出头的姑娘。

一看就是父母

给予了足够的爱和保护,

不用为生活操一点心的。

在这一点上,

就是很多人达不到的高度。



 05 


其次,

她的父母有底气

给孩子提供试错空间。

江旻憓学习击剑,

是从11岁才开始的,

对一个专业运动员来说,

其实起步很晚了。

在此之前,

她一直在发展其他的兴趣。

母亲希望

能发掘女儿真正的爱好,

所以带她辗转

在不同的兴趣班尝试,

溜冰、芭蕾、钢琴、

跆拳道、田径……

他们给了女儿很多选择,

却从不干涉女儿的选择。

江旻憓分享过一个细节,

她按照妈妈的意思,

学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芭蕾,

但发现自己并不很喜欢,

反而更喜欢“打架”式的

对抗式运动,

跆拳道也练到了黑带。

当时,她鼓起勇气告诉妈妈,

自己不想继续走芭蕾舞之路,

一心想打造优雅淑女的妈妈

还伤心了一会儿,

但她依然尊重女儿的意思。

给孩子报过班应该都知道,

这种烧钱的兴趣

没有坚持下去,

是有很大的沉没成本的,

但是江旻憓父母很开明,

女儿不喜欢,

就可以不停试错。



后来,

为了折中妻子和女儿的想法,

江爸爸提议:

“不如试一下击剑,

这个格斗中的芭蕾舞,

又可以打架,又可以玩,

但是又很靓很优雅。”

江旻憓试一次

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她两次十字韧带断裂

甚至根本无法下床时,

妈妈哭着让她放弃击剑,

但她一直在坚持,

父母就再也没有说过什么。

江旻憓夺冠返港后,

被记者问想对父母说什么,

她充满感激地说:

“日日都感谢父母,

今日再多讲一次,

很多谢他们。

虽然他们不想我做运动员,

但是一直都让我做运动员。”

一个富家女,

哪个父母

愿意孩子带着伤病玩命拼?

她明明可以有

更优雅舒适的生活,

但因为她喜欢,

所以父母全力支持。

我们是爱你的,

而你是自由的。

能够做到这一点,

不仅是钱能达到的高度,

而是父母需要很高的认知。




 06 


你想象不到,

江旻憓父母为了女儿的教育,

付出到了什么程度。

江旻憓的启蒙教练陈伟劲

讲过一件事。

2003年,他从国家队退役,

到了香港想发展击剑运动。

当时,

击剑在香港还是小众项目,

学的人很少。

有人告诉他,

江旻憓是个练击剑的好苗子。

于是,他就收下江旻憓为徒,

练习场地是在一间小舞蹈室。

陈伟劲说:

“Vivian(江旻憓英文名)爸爸很支持我,

建议我开专业剑馆,

这样既能帮助Vivian,

又能开馆授徒。

后来,

我创立了击剑俱乐部‘剑乐会’,

Vivian成了大弟子,

我一直陪伴她训练到2016年。”

一个初到香港的人,

想在香港站稳脚跟有多难,

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江爸爸

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又解决资金、

人脉和场地等难题,

击剑俱乐部不会那么快开起来。

俱乐部的设备

和相关开支有多大,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而他因为女儿喜欢击剑,

就投资和支持她的教练

开一家击剑馆,

这是一般的父母不敢想象的。

一名和江旻憓

一起练习过的网友说:

“私人教练进行一对一培训

需要额外收费。

作为一名穷学生,

我的一对一时间

最多只有10分钟。

而江旻憓

几乎全程都是一对一的辅导。”

每一次练习,

父亲都开车送她去,

下课后看着她,

然后送她回家。

一个父亲,

愿意为了女儿的兴趣,

资助一个击剑馆,

也愿意抽出所有空余时间,

全心全意陪伴女儿成长,

毫不吝啬花费巨额的财富,

这有几人能做到?

又怎么模仿?




 07 


江旻憓的父母

一直都站在很高的高度,

在给自己女儿的人生铺路。

运动员退役之后,

他们希望女儿

有个体面安稳的工作。

所以早早

将女儿送进国际学校。

2012年,

江旻憓不是以运动特长,

而是凭借IB41分(满分45分)成绩

及综合实力考入斯坦福大学,

主修国际关系,

并且在校过程中,

对法律产生了浓厚兴趣。

她在采访中说过,

将来希望能在联合国工作。

于是她选择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硕士,

最后又进入香港中文大学

攻读法学博士。



美国、中国、英国

三种法律体系,

她都有过完整理解与研究,

再加上自己一举成名的

奥运冠军身份,

为将来进入联合国

打下了坚实基础。

她的父母一直

都在为她能成为全方位人才

打下框架,

直到她变成

全面发展的多边形战士。

其实,你回过头来看,

江旻憓学什么专业,

进入什么学校,

将来到什么单位工作,

其实都是可以串联起来的,

她的父母都规划好了。

父母有如此认知和眼界,

孩子又如何会平庸?




 08 


另外再说一点。

我觉得更难得的是,

父母对江旻憓人格的培养。

在江旻憓身上,

你看不到一丝骄矜、狂妄,

即使她已经如此成功,

她有的只是谦卑和真诚。

夺冠之后,她感慨痛哭:

说的全是团队的付出和努力。



被问到拿金牌

奖励了600万奖金怎么花?

她也第一时间想到跟团队分享,

并且捐出部分帮助更多小朋友。



在很多采访场合,

她也始终真诚地

感恩为她付出的人,

这非常难得。

我见过很多有钱人

高高在上的样子,

也见过那些

被父母教育得很功利的孩子,

他们把别人的付出

当成理所当然,

认为自己取得的一切

都是自己的努力。

但在江旻憓身上,

有的只是豁达和通透。

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

必定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

牛逼的孩子背后,

必定有一对牛逼的父母。

在这一点上,

江旻憓和他的父母,

再次秒杀了很多人。



 09 


今天之所以这么多感慨,

是想说一个很残酷的事实,

江旻憓的成功,

是无可复制的,

因为她从家境,

到自身,

再到父母教育,

都是满级。

光有钱还不够,

父母的认知、前瞻性、

对孩子的真心欣赏和尊重,

都缺一不可。

就像大家说的谷爱凌也是如此。

有人调侃说:

“谷爱凌十几岁就学会了

滑雪、骑马、射箭、

跑步、越野、游泳、

冲浪、攀岩,记忆力惊人……

上一个达到如此成就的中国人

是郭靖。”

全能孩子背后,

是因为有全能父母。

谷爱凌母亲谷燕

北大毕业,

斯坦福MBA学位,

拥有华尔街工作经历,



她是北大速滑队员,

还曾是一名滑雪教练。

谷爱凌从小,

就展现出极佳的滑雪天赋。

谷燕却并没有早早

把孩子丢向滑雪场,

而是让她尝试更多可能。

骑马、滑雪、射箭……

十多年来,

谷燕经常开车带着女儿,

辗转于不同的兴趣班。

但她从不给孩子设任务,

不要求她必须做出什么成绩来,

反倒是激发出

谷爱凌对兴趣的探索。

很多人只看到他们的成功,

当成鸡娃成功的典范,

却忘了,

在孩子的背后,

是父母鼎力托举

与毫无怨言地托底。




 10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这是为人父母的常见心态。

但是对普通人来说,

有的成功是有门槛的。

看到优秀的孩子就想去模仿,

看到别人的成功,

就恨不能踹自家小孩几脚,

其实都是没必要的。

作为父母,

你有什么资源、

有什么条件和人脉,

又达到什么样的认知,

这就决定了

你的孩子成长的高度。

你只能根据自身条件,

去摸索一个

适合孩子的教育路线,

盲目模仿,

只会事倍功半。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并不是站上奥运奖台,

才是成功,

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

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正直、

善良、勇敢、有担当的人,

其实也是一种成功。

-END-

者:拾遗君,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态度的人,过着有态度的生活。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你都不晚,这里总有一束光,能够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文拾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