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和尚自述年谱15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一百有六岁
春夏间。日寇粤北。各县沦陷。乳源县城亦陷。避兵者多来云门。饭不继。以粥及本薯粉代之。大众共同甘苦。最难得者。木匠泥水匠。烧砖瓦匠近百人。均愿暂不领工资。且加工操作。殿宇之成。有赖于是。夏。军队移防。流匪疑为寇至。袭击之。军糈损失甚重。大兵将临。拟剿四十余乡村。男女老少耕牛衣物移入猺山者千人。联乡耆老。来寺商救。予为诣军营解释。议及三日。还失物。赔偿若干。各立约而罢。从此乡民爱予如慈母。日寇虽陷县城。而不敢扰云门。亦乡民声势之助也。
附记 民国三十四年春。师往南华传戒。云门寺住有二僧。一名古根。一名传真。同居一寮房。古根以小病。不赴夜堂念佛。传真亦懒去。俄而房门开。一巨掌伸入。几塞户。有一黑影执传真掷地。责之曰。“菩萨开道场。成就汝等。汝今懒惰不出坡。不上课。不知惭愧。该打。”击其臀十数。古根惊醒。见一黑影瞥然而去。众集。视传真被打处。黑瘀浮肿。医月余乃愈。皮肉尽脱。当鬼打传真之翌晚。有一僧系军籍出身。善技击者。携一铁棒。卧传真床上。未几黑影又至。僧欲起斗。全身如被缚不能动。闻声曰。“你存心不良。既出家为佛弟子。当去军人习气。吾今不打汝。待汝悔。再则受惩矣。”黑影去后。僧飞遁。迨四月后。公自南华回。夜深趺坐间。见一青袍白须老翁致敬曰。“弟子住后山。数百年矣。师往南华。弟子亦适外出。孙辈不肖。扰及清众。已责诫之。今向师谢罪。”师答以“既形异类。彼此相安。勿多现也。”翁谢去。后不复扰。乡中耆老。谓后山有老狐云。
是年大事 六月七日美军以原子弹投广岛。
九月八日。日本请求无条件投降。在南京对我签订降书。
十月。光复台湾。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一百有七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停。各省市复原工作。南华于是年春仍传戒讲经。秋。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讽经。追荐亡者。穗垣官绅士庶。请予主法。于九月十七日在净慧寺设坛。即六榕寺 寺内绯桃。忽然着花。重台璀璨。得未曾有。随喜者十余万人。曾璧山居士绣桃花古佛图。胡毅生居士绘绯桃瑞应图。遍征题咏。六榕住持。原派观本。观本寂后。宽鉴代理。后宽让。明观继之。法事毕。师应潮汕官绅之请。到潮州开元寺大弘佛法。归依受戒者甚众。
附录 绯桃瑞应记(胡毅生)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七日。为抗战十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讽经。追荐阵亡将士。及死难人民。礼也。粤省佛教会同人。推代表赴云门。迎虚云老和尚莅穗主法。省主席罗公卓英。亦派员赍函劝驾。云公慨然随顺。犯暑首途。爰于九月十七日。在净慧寺建水陆道场七昼夜。结坛时。绯桃一株。忽然着花。重台璀璨。得未曾有。曩闻云公阐法滇中。枯梅重花。驻锡南华。宋柏复活。今又睹此瑞应。诚天人交庆事也。花开浃旬未谢。观者塞途。而云公已悄然赴汕。将以南宗甘露。遍洒岭东。其渡生功德。宁有涯涘耶。云公有愿重兴光孝寺。诃林欣荣。当不在远。天南龙象。其善护之。余记毕。缀以诗曰。
法会俨未散 绯桃花满枝 如何黄落后 倏变艳阳时
卉木尚灵感 幽冥从可知 诃林久芜秽 何日与加持
绯桃瑞应偈(汤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情与无情。事理无碍。尔看绯桃。这般奇特。是伊会也。无言默默。虽非人身。而生中国。复遇大德。讵云命薄。郁郁黄花。同具佛性。相对开敷。说法已竟。是年冬。观本法师圆寂。
附录 观本法师事略(郑子健)
法师俗姓张。名寿波。号玉涛。香山县南屏乡张性田公之长子也。清同治七年戊辰。闺四月初三日生于乡。堕地时。为包衣所包。剖之乃出。家人以为异。己巳两岁。其伯父星槎公弃养。无子。承祖名以君为嗣。庚午三岁。以大父益阶公久商福州。经营茶叶。乃随大母赵太夫人之闽。天性聪颖。举动若成人。大父母甚钟爱之。甲戌七岁。出就外傅。礼番禺胡箕畴先生为师。过目能诵。有神童之誉。光绪四年戊寅。益阶公殁于福州。师年仅十一。哀毁尽礼。亲友称之。旋随本生父性田公。三叔父鉴田公。扶榇归里。越庚辰而大母赵太夫人又逝世。师哀痛靡极。思有以慰先人之志。乃发奋用功。丙戌补弟子员。时师年仅十九耳。丁亥娶同邑南村乡何梅生公长女为室。次年生女宝瑛。五岁而夭,庚寅补增生。自是益求进取。辛卯四月。元配何夫人病卒。师赋悼亡。惘惘终日。母太夫人以续弦劝。师以鼓盆之痛。犹未忘怀。于礼不可。是岁秋闱。中本省乡试第七名举人。时师年二十有四岁耳。嗣母吴太夫人。孀居以后。衣不帛。食不旨。履不越庭园。自是告庙典礼。始一御荣荫冠服。其喜可知。壬辰冬。奉慈命。娶顺德县江尾乡李仁卿公次女为继室。癸巳冬。本生父性田公弃养。师家居守礼。乃于次年与其族叔仲球同里陈蔚秋陈筱江诸君。创设原生学舍于濠镜。研习中西文字。并立戒烟会戒缠足会演讲团阅书报社等。翌年又创原生学堂原生书藏。诸君皆一时俊彦。转移风气。收效自宏。丁酉师赴北京。联名公交车上书。戊戌政变同被谤。嗣母吴太夫人训之曰。大易。天地闭。贤人隐。汝犹未解耶。汝务近名。不务蓄德。非先世之志也。宜再求学。以药汝短。师唯唯。不敢违。遂东渡游学日本。己亥生子樾浵。时师就横滨实习商业。辛丑回国。驻汉经商。癸卯日俄战事。乃助容翰屏募集红十字会捐款。得政府奖章。甲辰以还。先后生女樾群樾姚。时师已率妻子复东渡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选科。专研政治经济之学。丙午兼任上海广智书局编辑学报驻东主任。暨横槟大同学校地理教席。戊申移居神户。任同文学校校长。华侨教育。为之一振。宣统三年辛亥。汉口商会举师为东渡考察商业兼报聘团员。师学识宏富。所至咸有声誉。时国事鼎沸。师投红十字军。会长沈敦和观察。将遗之各省募同志。嗣母吴太夫人复诫之曰。一代废兴。劫运难测。丝棼难理。纲绝难举。汝宜安分。母戾祖宗之遗教也。师自是禀慈训。绝仕进。专心商业。民国元年壬子。东渡日本。入大阪工厂。研习化学工业乃制帽方法。旋回国。营草帽工厂于上海。嗣以时局变乱。工厂被毁。损失不赀。结束靡易。师自是感精神痛苦。觉世事无常。慕遗民之风。具禅隐之志。适甲寅奉粤汉铁路局委派驻沪办事。得于玉佛寺见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尚。遂归依门下。修净土法门。法名观本。乙卯回粤。就澳门奉母率家族创念佛道场。仿远祖张抡。以莲社颜其居。丙辰复之沪。与卫桐禅居士。参谒冶公于天宁。请开特别戒坛。求授五戒。丁巳被举为香山恭都学校校长。整顿校务。不遗余力。并改组为凤山商业中学校。四方来学者。数百人。戊午创设佛声社于澳门。招集同志。星期讲学。及提倡素食。己未赴南京宝华山慧居律寺。春期戒坛。礼浩净老和尚。求授优婆塞菩萨戒。自是辞凤山校席。修持益专。复至杭州礼常寂光寺微军老和尚为师。法名妙导。庚申公子樾浵。发愿出家。师许之。亦礼微老为师。法名妙持。一门信佛。难能可贵。辛酉三月微军上人圆寂于常寂光。妙持师以荫覆无人。生死事大。乃离杭返粤。九月亦示寂于广东清远县峡山寺。壬戌七月。嗣母吴太夫人弃养。十一月冶开老人复示寂于天宁。甲子正月。继室李夫人又病殁于澳门。师迭遭变故。心志迄无罣碍。乙丑就其故居念佛道场。改组无量寿功德林。由澳门政府批准。永为慈善女修院。请上海灵山寺朝林老和尚挂临济钟板。师遂游历南洋群岛。参礼缅甸大金塔。留居曼德礼半载。并于香港坚道。设讲学念佛社。庚午十一月。本生母容太夫人弃养。师世缘摆脱。承愿出家。乃于辛未四月礼天宁冶公遗像薙度。灵山朝公为披薙代刀师。是时师春秋已六十有四矣。壬申八月。师赴福州。时不佞侍父居闽。迎师供养。欢叙旬日。乃送师至鼓山。依涌泉寺虚云大禅德。次年癸酉二月。授三坛大戒。法名明一。虚老道高德峻。海内宗仰。知师道业精进。乃派为涌泉寺监院。师之堂叔张仲球居士。亦归依冶开老和尚法名观圆。以师出家。赋诗送行。诗云。火宅抛离拜涌泉。六旬受戒入僧年。注。观本在涌泉寺受三坛大戒。时年六十六岁。原生妙入无生国。功德翻成报德天。注。前清甲午之役。国人知朝政日非。群起图强。于时陈君筱江。陈君蔚秋。余与观本四人。乃创立原生学舍。习英日文字。兼创办原生学堂。书藏。戒缠足会。戒烟会。未几戊戌政变。受疑解散。观本遂东渡。经营商业。东渡后。更历世情。特研究佛学。归依于冶开老和尚。乃归澳劝两老母及妻儿弟妹等念佛。功德林其始基于此。两代传灯空似续。再来慧地属机缘。注。观本子法名妙持。于民国九年参微军老和尚。得悟。于是随微老入杭州。在常寂光寺薙度。未几微老示寂。其徒众无论在家出家。咸欲推妙持主持寺事。妙持以生死事大。乃密约同参妙慧师离杭返粤。在清远峡山寺上院苦行。遽于民国十年旧历九月初五未刻。在峡山寺下院示寂。初六日荼毗时。烟作白色。无丝毫臭味。老宿云。此等现象。非有功德及业障已清者。无此境界。妙持乃在澳门荷兰园十三号原生学舍对门出世。离胎时。坐莲而出。想亦一宿根也。清河谱轶今光大。禅学儒林着手编。注。余编本族张氏清怀词谱。颇嫌旧谱门类太略。故仿朱氏家谱例。增为宗支谱积庆谱词宇谱杂记谱四门。积庆谱内凡制诰科举仕官行状旌节耆寿属焉。观本乃光绪辛卯科孝廉固入科举属。而观本出家。则拟入行状属。唐相裴休有送子出家之举。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事。照谱法纵不表扬。亦不能抹煞也。此外澳门佛声社陶社诸君子。皆有诗章持赠。一时称盛焉。癸酉冬。因朝公圆寂。被举回林。提持住众。甲戌在林组织佛学院。兼任香港佛学院主讲。及五会念佛教授。适虚云长老应李汉魂将军暨港粤佛教同人礼聘。来粤主持韶关曹溪南华禅寺。邀师相助为理。并派充监院。自丁丑抗战事起。广州陷敌。省会迁韶。南华寺徒众日盛。师乃南来香江。与佛教人士。筹募经费。并在沙田普灵洞讲经。以普渡女众为己任。迨辛巳太平洋战事发生。香江陷敌。烽火连天。师乃间关内进。遄返南华。复随虚老驻锡云门寺。戒持益严。所至景仰。男女归依者先后凡数万人。师之宏法。诚足令人钦敬矣。乙酉秋抗战胜利。敌人投降。广东省佛教会复员。派专员赴韶迎驾至广州。中国佛教总会并派师为指导员。指导本省佛徒。惟以长途跋涉。抵步之后。微感不适。卓锡于十八甫富善西街三巷菩提精舍休养。延至十二月初六日午夜。即嘱徒众。预备后事。初七日下午三时一刻。于僧尼居士围绕念佛声中。圆寂生西。享寿七十有八岁。荼毗时。骨灰中现舍利子无数。色泽光润。坚固无比。足征师之道行高超者也。师之长女樾群。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总经理简照南君之次公子程万。次女樾姚。矢志修行。终身茹素。现居澳门无量寿功德林。综师生平。蓄道德。能文章。其行事以度人为宗旨。知有群众。而不知有一己。知有佛法。而不知有利禄。著作等身。尤多宏法撰述。殆观世音菩萨现比丘身欤。不佞与师。三世通家。知之最详。爰述事略。以纪行状。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夏历丁亥清明节郑子健敬述
附记 是年冬月。粤汉线某次快车。自湖北开往广州。过英德。停车午餐。餐毕。众皆登车。独一湖南客。平生茹素。因近站不得素食。乃觅食街内。食毕归站。车已开动。疾呼无及。方自懊恼。车行至英德大铁桥中间。桥忽断塌。火车坠入水中。车上二千余人。多罹难。唯此茹素者幸得活命。先是。有由广州北上列车。亦于英德停车午食。时临南华戒期。粤港方面。僧俗百余人。乘车来寺。与肇事之车。先后仅差半小时。事闻。粤港各寺庙居士等。或误为北行车。纷纷来信讯问。亦虚惊也。
是年大事 五月五日国府还都南京。 大事记至此止后不复记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一百有八岁
春。仍赴南华传戒。讲经。夏。香港东华三院请作平安法会。赴港。住崇兰学校。由曾璧山宽璧 招待。及助理法事。归依者数千人。旋应宽如宽荣李民欣居士请。赴澳门讲经打七。归依者数千人。马居士诗传。请赴中山县石岐。建大悲法会。归依者亦数千人。事毕。回云门寺。赶速完成各殿宇工程。
编者按 南华传戒时。有朱镜宙居士系章太炎之婿。传章唯识学。好禅宗。远来谒师。朱有与师论禅宗问答之辞。附录于后。
附录 弟子宽镜问。老和尚座下。修持有心得者究有几人。师叹息曰。现在连找一个看门人竟不可得。遑言其它。南华至今丈席犹虚。即可概见。宽镜又问。知幻即离。能所双忘。正这么时。是否与六祖告明上座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相契合。师曰。这是六祖勘问之语。知幻即离尚有所在。不能谓为能所俱忘也。又问天台宗三观之义是否与三性之义相合。师言。台宗设三观以为用功次第。而禅宗无次第。语已。出观源居士撰质疑一书见示。最后论及金刚经。师笑曰。金刚经注释多至数百种。宽镜曰。然。但弟子读经。从未读注。师曰。不读注亦好。熟能生巧。祇要科判明白。久读而能了悟。读注反易受其左右。宽镜归读质疑竟而后知一切拟议皆是戏论。未证而说。开口便错。不禁汗下。深自忏悔。憨山大师云。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说法之难有如是者。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一百有九岁
春戒后。赴穗垣为佛教志德医院开幕。兼说法。旋赴香港沙田慈航净苑道场讲经。应智林监院请。结念佛七。为众说三归五戒。又至东莲觉苑拜忏。事毕。回云门。五月戒尘法师示寂于滇南。孙佛海为传记。
附录 戒尘法师传 菩萨戒弟子孙乐佛海谨撰
法师讳戒尘。字涤吾。俗姓邱。汉川人也。年十九出家。与虚云清公结为禅侣。剪茅终南。栖心禅悦。尝遇疾。梦中念往生咒不辍。忽见茅蓬皆作金色。光明湛寂。既醒。所苦尽瘳。感此休征。自知缘在净土。乃专修念佛。清光绪末。杖锡来滇。止于鸡山。掩关三载。修般舟行。两足尽肿。坚持不懈。既而赴杭州。入华严大学。深入教海。着华严一滴。及华严五周四分七处九会图。旋往常熟佛垣寺。掩关三年。笃志净宗。辑莲社明训。净宗要语等书。复还滇。建净业莲社。法师性行笃实。戒律精严。熟谙教典。叩无不应。道俗归依者数万人。师念天台领众。未净六根。刻意正受。懔然于怀。乃于东林掩关三载。述关中寱语一卷。惟群情靡依。故尔不惮损己。又主莲社。适笻竹颓废。俯允住持。苦身率众。寺宇焕然。而精力瘁矣。某日因赴云栖讲四分律。晨兴倾跌。卧疾。侍者调米粥以进。法师曰。日过中矣。吾持律数十年。岂缺犯于末后耶。但为吾助念足耳。入夜气息益微。遂翛然示寂。时民国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也。世寿七十有一。僧腊五十有三。入龛容颜若生。七日荼毗。四众念佛。声动山谷。薪尽。得舍利百余粒。奉安于海会塔。遵遗命也。
冬。美国女士詹宁士来求戒。为举禅七。欢欣而去。
附记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冬。有美国女士詹宁士者。慕师禅德。万里飞航。来华依止。事前已由中美两外交当局。接洽通知。师许之。女士遂专机由美航华。时师适在穗垣。詹晋谒。述修道原因。父为天主教神父。夫亦信教者。自己亦研究神教二十年。以其教不了义。遍历各国。访求佛义。后往印度闭关四年。有所得。惟疑而未决。今不远万里寻师云云。遂挈之南华参六祖。归依毕。赐法名宽弘。为举禅七。四山来瞻礼者甚众。七始日。师上堂开示曰。“若论个事。本自圆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来轮回六道。道道皆闻。观音流转十类。类类如是。既然如是。求个甚么。觅他何来。祖师有云。纔有是非。纷然失心。未挂船弦。正好吃棒。可怜哪。自家宝藏不开。却来茅房担草。这都是一念无明。狂心不死。所以捧头觅头。对水称渴。大德们。何苦来。何苦来。既不爱惜草鞋钱。我自不怕弄恶口。振威一喝 释迦老子来也”︱︱参。诸方长老亦各有开示法语。师门下弟子有名乞士者。姓谭法名了义。贵州人。自称黔东密乘比丘。曾主编南华专刊。佛历二九七五年美国詹宁士来华参礼老和尚。举行禅七圆满留影纪念时。坐于老和尚之左者为乞士。右坐者即詹宁士也。曾晤詹女士作如下问答。乞问。“大士远来重洋。多辛劳。为的甚么。”詹答。“为学佛法。”乞问。“学佛必须了生脱死。大士生死分上。毕竟如何。”詹答。“本无生死。何用了脱。”乞问。“既无生死。何必学佛。”詹答。“本来无佛。学者是佛。”乞问。“佛具三十二相。足指按地。海印发光。大士能否。”詹答。“能与不能。皆是戏论。”乞问。“大士妙解。言言谛当。虽然如是。说食不饱。毕竟一句。又作么生。”詹答。“毕竟无句。说亦本无。如不拉杂啰咤。没得思量的觉性。他就是万物之母。”乞问。“个事言之已详。句句合祖意。惟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大士既从解入。敢问离言绝句。如何是本来面目。”詹答。“金刚经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乞曰。“也似是。但命根不断。概属知见。希望大士省发。”詹曰。“我看经机会少。前以闭关四年。出关后与人语。人皆谓我说佛法。我言非从经得。似不尽属知见。”乞曰。“不从经论。静坐中得。阐发夙慧。夙慧亦是知见。”詹问。“佛法重实证。不在知见。究竟如何。”乞曰。“不拘泥经论。不固执性相。头头是道。处处真理。勉强说“这个”亦是权。”詹女士复随云公赴云门礼祖。住半月乃去。言回美国兴佛教云。初。詹女士以西方美人。究求东方极深奥之佛法。彼虽有所修证。而言语不通。幸其道经香港时。群推禅居士颜世亮忍惭 居士伴之赴穗。又随云公赴南华。禅七中每次开示及问答等。皆赖颜居士翻译。识者谓不滥一词。不缺一义。恰到好处。以云公说法之精深。颜译言诠之妙旨。使詹以西方女士。而能领会圆宗。亦胜缘也。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