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大缘起论之转变1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8-10

 

4 转变

本章所论乃种性于其二身分及三态或四态间之转变也。

 

41 种性为法之无为因及其所包含之意义

411 种性为无为因

   现行界中一切法皆系由真如中种性转变而来,故一切有为无为有相无相有漏无漏诸法,实皆一切种性之种种不同转变状态而已。其转变之次序即循:



相宗之谈转变,以种子为因能变而转生自证分,以自证分为果能变,而转生见相二分。本论则有所不同:


1.本论之别种,即相宗之种子。由多个别种转成者称别自证分,不再如相宗称自证分,以与总种转成之自证分相区别。


2.于因能变分为两重,以种子为有为因,以种性为无为因。即于一切法之有为因之上,更追溯种子之根源,知其为真如中不生灭之种性转来;此即一切法之无为因也。


转变之实际,则能知所知之分合也。种性四态中,种性处于能所完全不分之状态,是为根本无分别智。种子则能所微分,是为相似无分别智。自证分则能所中分,此处自证分指前七识之自证分,若第八自证分则属种子态之能所微分。第八自证分能所之密合程度与前七自证分不属一态而大于后者,故其出现亦较后者为难。前七自证分破初重妄执即可出现,而第八自证分必待破三重妄执后方得出现也。见冯大阿阇黎《八识规矩颂释》及本书附录2。见相二分系能所显分也。能所由合渐分,则种性转变为万法,是为由本开末门;能所由分渐合,则万法复归于真如,是为摄末归本门。


冯大阿阇黎于《心经广义》中曰:“由根本智开展为六识,则真如转变为万法。”是则明言真如为因能变也。于《佛教源流》中又曰:“心体若无灵活作用,始终凝然不动,无从开出现象。相之层出不穷,正以用大为依。然起此用者,原属觉性本能,与真如本体相函,真如受其影响,从而应以相当种性,宛若真如自有活用焉。明其理者,自觉性性开显,不为识缚。不明者或见粗相,或兼见细相,因果轨则条然不紊。”是则明确指出,真如中种性为现象之无为因与根本因也。若种子则为现象之有为因与亲因。



412 一切法皆是本有

    种性为一切法之无为因,一切法皆由真如中种性转变而来,此中所包含之意义,实有无限深奥难解者,大大超出世间及佛法余宗之认识。


    佛法之外一切学说,皆不出事法界之见地,尚未能认识不生不灭之法体。低者为机械观,高者为变易观。佛法之二乘亦属此种见解。皆未脱分别法执,致惑于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之幻迹;故作运动变易生灭之见也。


    佛法之性相二宗则能认识到,诸法之本体乃不生不灭者,于其现象则尚持生灭之见解。故显教大乘皆以一切法本空解释法之不生不灭义。


    唯真言密教能认识到:一切法即一切心心所及一切境界,皆各依相应之种性而恒存,未尝新生,亦永不灭。故一切法性相皆是本有,皆是不生不灭。法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即此义也。故真言密教于大乘一切法空之上,立一切法本有之义,以释法之不生不灭也。


    然则一切法皆是本有,究应如何理解?


    从色法言之,现行上一切宏观事物,皆由其最小单位——极微所构成;而对应于据点真如,一切宏观事物之种子与种性,亦由其最小单位——别种与别种性所构成。冯大阿阇黎于《天眼通原理》中云:“任何事物,如在众生心中由既熟之种子所构成……”此则开示宏观事物于赖耶中之种子,乃由最小单位——别种(冯大阿阇黎依常途称之为种子)所构成之事实也。亦即:别种别种性与极微乃同一物之不同表现,极微系由别种别种性转变而来。然极微并非现量可得之性境。多个别种共生一个见分或相分果,并非各自生果,而后组合成一个见分或者相分也。故极微仅是法处所摄色,乃分别意识之对境,非天眼更非肉眼之对境也。别种事物种子之最小单位,唯识即称之为种子。之存在,乃是成立极微之根据,二者实为一事。然在相宗,似尚未见有人将二者打通。参见1023小节。


    一切色法皆是本有,不仅是在极微之意义上言之,一一极微皆有其对应之本有别种与别种性故。更是在宏观意义上而言之也。权田雷斧大阿阇黎于《密教纲要》中曰:论万有诸法,綦布宙合,蕃变无垠,即近至吾人之一举一动,一语一默,无论善,无论恶,无论无记;究其实,悉住于本不生际,本有常住;皆自心本具之功德。”故吾人现见之一切有情、无情、语言及其动作皆悉具足于本有四曼之中,此故曼荼罗称为轮圆具足也。四曼中一切事物皆于真如中永恒存在不生不灭,一一事物皆依各自之种性而恒存,此诸事物之种性即各各由无量别种性所构成,而成一一聚之别种性。此一一聚之别种性其结构不可分析不可破坏,永恒存在,只有隐显之分,而无变动之可能。由真如转入据点,事物之种性转变为种子。其于阿赖耶识中之受熏也,乃是一聚别种同时受熏。故当其共同熏熟而表现也,此一聚别种仍同时现行共生一果见相二分而现此事物。故构成一事物之一聚别种,并非打散而受熏,表现时再临时组合也。一一聚之别种于赖耶中其结构亦不可分析,不可破坏,无打散变动之可能。正是依以上二义,而立一切宏观事物亦是本有之义。凡夫惑于种性种子之存在,只知有尘相。缘聚时种性种子显,则误为有物出生;缘散时种性种子隐,则误为有物消灭。实则并无实物之出生与消灭,仅有种性种子之隐显而已。


从心法言之,切有情界,上至诸佛,下至地狱;一切心心所,善心也,烦恼心也;皆是本有之曼荼罗。佛与众生之区别唯在于:一则于此本有之曼荼罗能够融会无碍,运用自在;一则不能而已。故众生烦恼性相皆是本有,亦不可断。灭度众生云者,破除于此曼荼罗上之隔碍不融与不自在(无明妄执也)而已;于此曼荼罗中之一切法,无一可断。《金刚经》“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一句,能作如是理解,方为究竟。


关于此义,《金刚经集注》引李文会曰:“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者,谓起无量无数无边烦恼也。得灭度者,既已觉悟,心无取舍,无边烦恼转为妙用。故无众生可灭度也。”


又《大日经疏》云:“虫蚁蜣螂毒螫之类,喻种种现行烦恼,蝼蚁喻痴,蜣螂喻贪,毒虫喻嗔,此类甚多譬种种随烦恼,诸微小者譬无量恶见。观此辈皆有如来性,即正如一切众生皆有不生不灭之佛性,一切烦恼皆于真如中有其本有之种性也。尤宜将护勿使绝其命根,但方便驱谴,使勿妨行道,不秽污曼荼罗而已。此处可见密教对待烦恼之态度非断之也。


又《密教纲要》曰:“所谓烦恼、菩提、烦恼、菩提之含义参见3、9节之附识。皆圆觉真如中之种性。生死、涅槃,生死涅槃亦圆觉真如中之种性也。前者指世间法,对应于别种性。后者指出世间法,对应于总种性。详见2、6节。本来各别,皆为本有之性德。是故烦恼不障菩提,菩提不断烦恼,且融会而无碍;生死涅槃亦然。故流转之时,菩提虽随于烦恼而流转,而菩提本性不改。还灭之际,烦恼虽随于菩提而成正觉,而其面目亦无改。烦恼菩提皆不生灭之种性,故其本性面目皆不改也。故其于贪,则显大贪之本性,成周遍法界德相之爱染明王,广爱众生而无差别。其于嗔,显周遍法界本有之性德,示现大圣不动明王,降伏一切恶不善法,慈悲利益一切众生,如长者钟爱其独子。是故曼荼罗会中之明王金刚天等,所以现愤怒卑劣之形,实乃象征烦恼转成菩提之姿。此处烦恼菩提其义与上文不同。烦恼指带妄执之烦恼心所之种现,菩提指清净烦恼心所之种现。佛菩萨,实现本有菩提德相。此菩提又是上文之菩提矣。即善心所及心王之种性也。毒不改毒之性而为德相,药不改药之性而为德相。是故一切法皆为本有,无一可舍。是故不改面前之相,而是法界曼荼罗;如斯真理,是名菩提。”(第二篇第四章)



 413 一切法皆由七大所演成之说明本小节所论地火水风空五大乃别种性义之五大也。


冯大阿阇黎曰:“法界具含无量妙性,大要不过二类:一曰能知,一曰所知。从虚空藏法门观之,能知不外智识二大随缘起用,所知则地水火风空五大种种演变;楞严所谓七大是也。”(《心经广义》第一章第二节)故是由七大演成一切法。七大者,皆圆觉真如中之本有性德。任一种性皆由七大组合而成,一一种性之实即各各不同之七大也。故曰一切法皆由一切种性转变而来,与曰一切法皆由七大演成,为同一事矣。


    一切所知法皆由别相种性因缘变者或别见种性分别变者转变而来,后二者皆由五大组合而成,故一切所知法其实皆种种五大也。法之千差万别,系乎五大成分各异耳。所知法即色法,一切色法不外五根五尘法处所摄色三类。此三类色法,其实皆不出色声香味触之范围。于七大缘起图上,法处所摄色属于第三层次,五根属第四层次,五尘属第五层次。第三层为自业,后二者皆共业也。故三者同表现为色声香味触,然五大之厚薄不同,法尘较薄,五根五尘较为粗重也。故欲明一切所知法皆由五大演成,仅研究种种色声香味触如何由五大开出即可。


色之基本大类,密教早经发明,即青黄赤白黑五大色也。青黄赤白黑分别对应空地火水风;一切种种色皆由此五种基本色组合而成,亦即是由五大演成也。触之基本则是坚暖湿动无碍,即地火水风空也;种种触觉皆此基本五者组合而成。声之基本为宫商角徵羽。见《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又冯大阿阇黎《心经广义》曰:“依耳根所起符号,幻出宫商角徴羽等声尘;参以意识,更成时间上种种声相。”是则大阿阇黎亦以为声之基本为宫商角徴羽也。香之基本为焦腥膻香朽。见《礼记·月令》。味之基本为苦辛酸甘咸。见《礼记·月令》。于五行,角酸膻属木,宫甘香属土,羽咸朽属水,徴苦焦属火,商辛腥属金。依善无畏三藏译《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五行与五大依五方而取其对应关系:


                          火火

                    

                  木地    土空     西金水

                                   

                          水风    

 

故其对应为:五行之木土水火金,分别相当于五大中之地空风火水也。故以上五声五香五味与五大之对应为:角酸膻属地,宫甘香属空,羽咸朽属风,徴苦焦属火,商辛腥属水。种种声香味皆由五种基本声香味组合而成,亦即皆是由五大演变而成也。


    总结以上,五种基本色声香味触与五大之对应,可列表如下:

 

五大

五色

五声

五香

五味

五触

无碍

湿

 

一言以蔽之,种种所知法,皆不出色声香味触之范围,种种色声香味触皆各由其五种基本色声香味触组合而成,是即皆由五大演成也。故此处已对一切所知法皆由五大演成做出清晰说明。


    能知法则证知所知法者也。依智证明种种五大之特性,依识了别种种五大之特相。同以相当五大为体,领略各各不同而已。同一法体,观察殊方耳。一切所知法皆由五大演成,而以能知法之智识二大认识之;故是一切法皆由七大演成也。此故本论名曰七大缘起。


七大缘起论之据点种子

七大缘起论之真如种性2

七大缘起论之真如种1

七大缘起论之立宗破异

七大缘起论之破异:对哲学中形上学本体论诸形态之批评


 ——摘自孟晓路《七大缘起论》




世界历史春夏秋冬周期说

设立经学院与经学公共课

华夏真面目保定会讲笔记

中华文明复兴总体方案

中华文明是永久和谐之路



当前私塾教育存在问题简析

蒙馆教学进程2:蒙书、经史教学

蒙馆教学进程1:字学

取消全民强制学习英语

中华学术教育体制的复兴:重建中学主体性

晚清以来中华文明应对西方文明的过程略述

现行中小学教育病症:做人教育缺失和语言、知识教育失败

论蒙学乃是国学教育的基石与精髓

修改法律

复兴中医

恢复正体字

改革官员选拔培训制度

恢复正体字在学校现行课程体系中加入读经课

六组字浅析简化字弊端(义、礼、圣、亲、爱、护)

对于学校课程改造的设想:修身、国学、数学


共济会学术之阴谋性质

科学教学理探讨:带有严重的先天缺陷

科学教纵欲文明会导致人类和世界毁灭

现代世界是共济会科学教塑造出的虚拟世界

为了保国不得不西化,但勿忘最终还是要回归传统!

科学教五个核心观念:科学民主自由平等进步之实质及其批判


 

本书夕阳道友尚有约100册,29元包邮(出版社定价58元)!

可加微信号(Huizhouxiyang)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