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岁老太,花50年囤了一屋子垃圾!网友:这不就是我奶奶?

lns优选 2022-07-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Author Ann

本文授权自: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ID:iamdesign


咱们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囤东西?


喝完的塑料水瓶,用完的包装袋,捡来的快递纸箱,


都是父母辈儿囤货的大头。



前段时间,成都有个父亲火上热搜。

就因为他给女儿洗干净晾晒了一阳台的塑料袋。

评论里大家纷纷感慨:其实我自己也在囤塑料袋……

不过相比赵湘源奶奶,大家都弱爆了!

赵湘源奶奶坐在自己一生的“垃圾”旁边

个奶奶堪称囤货大王。

她囤的东西分门别类,成千上万

她的儿子甚至专门为她囤的东西,办了个展览《物尽其用》。

走出国门,让世界各地的人来围观。

《物尽其用》在纽约现代美术馆,2009
《物尽其用》在纽约现代美术馆,2009

赵湘源囤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这就来为你揭晓,

这场世纪初的展览到底有什么魅力,在二十年后依然动人。

赵湘源和儿子宋冬旧照


用五十年,
囤了一屋子破烂!

赵湘源是一名普通的北京妇女,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她的父亲出身黄埔军校,做过国民党军官。

因此赵湘源的童年记忆中,父亲被清算前后的生活是截然不同,天翻地覆的。

物资匮乏的后遗症,让她不知不觉,攒了半个世纪。


儿孙们总劝她,实在没用的,就扔了吧。

但她总想着,“万一以后用得上呢?”

这是不是咱们最熟悉的那种,“中国式家长”?

湘源攒的衣物和碗碟
赵湘源的儿子宋冬是一名艺术家。

探究亲情是他最重要的创作主题

宋冬在《物尽其用》展览现场

母亲数量庞大、铺天盖地的杂物,给了他灵感。

这些废物,也许能够成为“艺术品”。

赵湘源攒的杂货,极具时代特色

 衣 

赵湘源刚做母亲那几年,连几匹新布都买不了。


孩子需要新衣服,就只能用旧衣服改做。

后来,这些破烂不堪的旧衣服,藏在箱子里不见天日许多年。


赵湘源解释说,她没有勇气打开。

她怕孩子们发现小时候过得这么艰难,心里伤心。


赵湘源从她的母亲那儿学到:

把改剩的下脚料收起来,备用着打补丁。


如今,大家一定很难在家中翻出,如此多颜色靓丽的布头。


对童年的宋冬来说,

世界上最珍贵且唯一的衣服,就是妈妈给他做的绿军装。

文革期间,出身不好的他,多么希望穿上一件绿军装啊。

母亲想破了头才想出来,用废旧的牙膏盖做扣子,再用牙膏皮做光荣的五角星。

这才把小小的宋冬,武装成一个骄傲的小解放军


赵湘源碰上长一点的线啊绳子啊,就卷巴卷巴,搁起来。

她想着,以后能用这些线绳,系个什么东西。

结果一不小心,就留下这么多。


皮鞋尚且代表封、资、修的时代,赵湘源家里没敢留一双。

这心情作用到后来,就无论如何都不情愿扔鞋子了。


磨出洞了,就垫上硬纸板,再缝上破衣服做的鞋垫,继续穿着勉强度日。

穿不上了,就送给合穿的人。


以前买布用布票,买棉花也要棉花票,都是限定配给

赵湘源不舍得用新棉花,就攒起来给孩子们做春节的新棉袄。

后来经济好些了,就用来打结婚的被子。

没想到经济还是发展得太快了,商店里什么都有了,不缺棉袄,也不缺被子。



 用 

赵湘源能攒下这么多肥皂,多亏了当年单位里的好同事

还没成家,和父母住在一块的同事,用不了太多肥皂,

就会把自己多余的肥皂票送给赵湘源

日积月累,就存了许多。


上海产的固本肥皂,五毛多一块。

北京产的长城肥皂,四毛多一块。

固本肥皂更好用,

为了省一毛钱,赵湘源还是常买长城肥皂。


为了节省珍贵的肥皂,赵湘源想了不少办法。

肥皂用完了,要晒干。

因为软的肥皂洗起来很浪费,用不了几次就没有了。

肥皂快用完了,就泡软贴到新的大肥皂上。

这样循环往复地用下去。


象君童年也经常见到搓衣板(暴露年龄)。

随着洗衣机普及,搓衣板已经快被淘汰。

以前的春晚小品里,常有惩罚跪搓衣板的情节,现在也进化成跪键盘了。

看这些搓衣板龟裂的纹路,才惊觉时间悠悠过去了好久。


这些大大小小的盆,也是时代的眼泪

以前还要分,洗脸盆,洗脚盆,洗内衣盆……

赵湘源用这些盆,早早实现了环保。

洗菜水浇花,洗衣水冲厕所。


盆坏了也不怕,

用胶带粘上,就又是一个好盆~


赵湘源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具,不少是家里人自己做的。

小到煤铲子,火钩子,火筷子,小簸箕,

大到沙发、柜子等大件。


过最特殊的,还是公公用竹竿子做出的鸟笼。

这得多巧的手!

生活锻炼了那一代人,本职以外,个个都有手艺在身。


往家里收塑料瓶子的习惯,没有随时代褪色。

只是赵湘源的爱好有点特别,她会把瓶盖拧下来,攒齐各种各样的颜色

她说,自己想拿瓶盖下象棋。红的当将,蓝的当卒,白的当马……

这样不用写字,也能认出来。


色彩同样艳丽的,还有牙膏壳子。

赵湘源家里的牙膏,怕是可以说一部《中国牙膏发展简史》。


相比前面的老物件,这些玩具倒是很新的。

这都是九十年代后的东西,属于赵湘源的小外孙女。

玩具的快乐,是赵湘源和她的儿女童年不曾享受过的。

到了孙辈,才有玩具自由


回想我们童年的色彩,有多少是玩具赋予的啊!

你身边有没有一件两件从小陪到大的玩具呢?


 食 

说起吃,赵湘源囤下的餐具可真不少。

但对赵湘源最重要的,应该是这只天蓝色的搪瓷碗。


现在破旧的搪瓷碗,能隐隐看出,当初崭新美丽的样子。

妈妈买给赵湘源时,说考上大学才能用。

于是赵湘源就眼巴巴地等。

终于考上大学,赵湘源每天都用这只搪瓷碗去食堂吃饭。

等大学毕业,妈妈过世了,赵湘源就再也没用过这只碗。


这个小小的圆石墩子,就是以前的石磨。

瞧着不起眼,却是改善生活的重要工具。

这个石磨是赵湘源的婆婆留下来的,婆婆教她怎么用。

如何泡豆子,怎么磨出好豆腐,都是生活的学问。


赵湘源家里的男人们,都爱吃几口酒。

只不过那时生活条件差,多是到小铺子里打散酒来吃。

打白酒时, 会用暖壶。


有趣的是,那时的酒,甚至茅台也并不贵。

所以我们能在这里面,看到许多有年份的名酒。

你能认出哪瓶?



 住 

从前,赵湘源家里养了许多花。

八月开桂花,冬天开梅花,四季开夹竹桃,还有许多别的草木。


那个年代买花盆贵。

为了养好这些花草,赵湘源的丈夫世平,就自己用铁模具翻制花盆。

星期天,就骑车去郊区,用麻袋驮回养花需要的黄土。

那时的生活,多的是这些具体而微的乐趣。


这些椅子是单位处理,被世平便宜捡回来的。


椅子折了,就拧铁丝修一修。

平时家里来人,就把椅子对上,铺个褥子,当成床用。


这个大沙发,是他们家换了新房,空间陡然增大后添置的。

价格六百元,真得咬咬牙才买下。


赵湘源家的彩电是一步一步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9寸的小黑白电视,图便宜自己组装,所以经常冒雪花。


每次有雪花了,就拍打拍打电视,一打就好。

后来终于能买到正经彩电,赵湘源却已不再看电视了。


儿子宋冬学画画时,

家里做家具剩下的木料都用来给他做画框,钉画布。


家里要扩建老房子,赵湘源连窗棂、螺丝也要拆下带走。

她的囤物功力和囤物执念,真是少有人能比啊。



用一场展览,
走出亲人离世之痛

宋冬给妈妈的杂物办展览,并不是心血来潮。

父亲去世之后,这些满载着情意和记忆的旧物就成了妈妈唯一的寄托。

年轻的赵湘源、宋世平夫妇与赵湘源父亲合影
宋世平生前没吃完的药

赵湘源每天就躲在旧物堆里过日子。

她似乎用一生的收藏,给自己造了一个安全的茧


在宋冬的眼中,赵湘源积攒东西的习惯变得越来越病态。

每次帮妈妈清理房间,她都会发脾气,或者沉默很久。

但如果不清理,她的房间又会变成一个无法落脚的垃圾站

赵湘源被堆满的房间
艺术家出身的他,希望通过做这个展览,帮助妈妈走出来。

宋冬在整理旧物

去重新发现,认识,解读这些垃圾般的旧物,

也许是治愈妈妈的唯一办法。


事不宜迟,将物品分类,整理,计划如何摆放。

浩浩荡荡的搬运就开始了。


搬运的不只有旧物,甚至旧房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建。


展厅的顶窗上,宋冬用霓虹灯书写了这样的文字:

“爸!别担心,我们和妈都挺好的。

如果观众不留心往头顶上看,也许会忽略这行字。

那么这行写给天空的文字,最重要的读者,应该是父亲吧。


展览开幕式的请柬是一把铝制钥匙。

这是一把打开赵湘源的心灵的钥匙,也是一把打开人与人沟通的钥匙。


展览的宣传册做成了户口本的样式。

因为每一件物品都宣告着:

你们在观看的,是一个家庭,和它的全部。


在展览的过程中,赵湘源的确逐渐好起来了。

她和观众交流,一遍一遍从自己的童年讲起。

赵湘源奶奶在兴奋地和观众讲述过去的故事
爸爸还是军官的时候,住在黑漆大门的大房子里。

‍‍‍‍‍‍‍‍‍‍‍‍‍‍‍‍‍‍‍‍‍‍‍‍‍‍左:童年赵湘源 
右:照片背后题字【源女四岁摄于川东壁山县】‍‍‍‍‍‍‍‍‍‍‍‍‍‍‍‍‍‍‍‍‍‍‍‍‍‍

在北京和妈妈相依为命的时候,要不停做工补贴生活。

赵湘源和妈妈

赵湘源和她的旧物似乎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她与世长辞前做的最后一件事,给旧物故事画上了结尾

赵湘源关心、热爱小动物。

用完的饭盒,她都会清洗干净,当作给流浪的小动物投食的容器。


2009年的一天,她看见一只被树枝卡住的喜鹊。

赵湘源像往常一样,搬来梯子,打算爬上去解救鸟。

那是一棵很高的树。

这只鸟最终被赶来的人救下,飞走了。

而不慎跌下梯子的赵湘源在最近的积水潭医院,陷入永恒的安睡。

赵湘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帮助的鸟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于
《物尽其用 老百姓的当代艺术》,巫鸿编著
一个画廊与亚洲当代艺术的七十年|宋冬 物尽其用,用我母亲的生活哲学做“艺术”, 東京画廊BTAP

今日文章来自“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小IN也有自己的视频号啦!!!
微信视频号【lnstagram优选】
每天3分钟,带你开眼看世界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下小IN

每天会分享INS新资讯

长按添加订阅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