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尊重爱情”的《山河令》,提供耽改过审新思路?

河豚影视档案 河豚影视档案 2021-04-07


作者/肉松 编辑/刀刀


“这都能过审?”追《山河令》的观众不停地发出感叹。


这部剧的原著是Priest的耽美小说《天涯客》,讲述周子舒和温客行相逢江湖后的相知相伴、彼此眷恋和相互救赎。目前看来,剧版大幅度还原了书中的人设和情节,对两位男主感情尺度的表现让观众直呼“尊重爱情”。同时,主线部分的武侠世界架构较为完整。


播出至今,《山河令》的豆瓣评分从8.2一路涨到8.6,“浪浪钉”在微博CP超话排名第二。



观众一边上头追剧,一边对其安全过审感到不可思议。对耽改剧来说,审查向来是挡在面前的一块大石头,这才有了社会主义兄弟情、生加BG线、角色性转等处理方式。但这些并未出现在《山河令》中,它有的反而是明里暗里的撒糖现场。


为此,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分析了《山河令》尊重爱情并安全过审的原因。同时,我们采访了同类型剧集《少年江湖物语》的导演兼编剧李雁倩、《S.C.I.谜案集》的编剧汤祈岑,结合她们的制作经验,探讨了耽美IP成熟可行的改编方法论,以及耽改剧未来的发展。


让观众感叹“这也能播”,《山河令》是如何“尊重爱情”的?


为何《山河令》这种“大尺度”耽改剧能过审?简言之,尊重耽美的题材属性,在台词、人物关系和情感模式等方面暗埋线索。


首先是在台词上频频暗示。在温客行与周子舒相处时,剧中常引经据典地进行隐晦但高频的暧昧表达。这些暗示都被显微镜式追剧的观众一一拆解,整理发布在豆瓣、微博等平台传阅磕糖。


例举其中几处。第二集,周子舒要坐船前往镜湖山庄,温客行在岸边说的“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出自王献之为爱妾所作的《桃叶歌》。


第三集,他们在桃林切磋,温客行感叹周子舒九宫流云步的“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后来他被周子舒赶出客栈房间,表示对方“鹊巢鸠占”,这个词出自《诗经·召南·鹊巢》,原意是女子出嫁后定居于夫家。



第六集,温客行对周子舒说的“你若不在了,千山暮雪,我孤翼只影向谁去啊”,出自元好问的《摸鱼儿》,这首诗正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出处。


编剧用典的巧妙之处在于,避开了原诗中传播度最广的名句。告白之余,不忘让温客行用同样方式称赞周子舒的其它方面。比如形容其搭救张成岭的义举,引用了《游侠列传序》的“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涌义,为死不顾世”。这种说话方式也常见于其它人物,在整体上保持一致性,让温客行的痴汉行为显得没那么突兀。



之所以在台词中用典暗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直白的台词过审难度较高。《山河令》中温客行的台词在后期配音中就改动较大。观众通过口型解读其唇语发现,原台词非常直白,比如“美人救英雄”“以身相许”“与阿絮共赴巫山陶然忘忧”。


其次是将爱情刻画为知己情。《山河令》里,周子舒和温客行的关系是江湖相逢、惺惺相惜的知己,但通过比喻和其它视角的展现,给观众留有足够的脑补空间。


比如第十三集的一段情节,看似是曹蔚宁对顾湘(副线CP)表明心迹,实则是为周子舒和温客行的关系点题。他叹周温二位兄长互为知己、生死与共是人间幸事,想到周子舒将不久于人世,为温客行感到痛惜。因为人这一生会遇到诸多缘分,但真正属于自己且最为契合的只有一个。就像剑与剑鞘,“一旦尝到了亲密无间的滋味,这若是丢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曹蔚宁兜兜转转说了一圈,对顾湘“发乎情,止乎礼”,对周温知己情的升华却十分到位。


最后,是利用武侠剧的题材优势,让二人一同闯荡江湖、生死与共,构建完整的情感脉络。


前五集里,温客行一路上演“烈女怕缠郎”;第六集,周子舒卸下易容,一追一躲的关系迎来转折;第十集两人发生争执,各自借酒消愁;第十二集矛盾解除后敞开心扉,根据豆瓣网友@mummer统计,周子舒在这一集里“微笑13次、撒娇笑2次、露齿笑6次,爽声大笑1次”;第十三集,他们相约浪迹天涯……



在年轻观众眼里,周温的行为可以与失恋现场、进入恋爱模式等画上等号,俨然一对打着高山流水名义的江湖眷侣。


但在不少大龄观众眼里,周温之间就是兄弟情,和《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与叶开,《绝代双骄》里的小鱼儿与花无缺,《陆小凤传奇》里的陆小凤与花满楼别无二致。


前有《陈情令》后有《山河令》,它们都以武侠作为核心元素发挥题材优势,以武侠之名行耽改之实。到底是江湖兄弟情还是爱情?这种“不是耽美胜似耽美”的感情更好磕。


耽改剧改编关键:梳理逻辑,抓住羁绊感,灵活把握情感表达


想让观众感受到这种“不是耽美胜似耽美”的感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性。在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的采访中,几乎所有做过耽改项目的编剧都提到了这一点。在整体剧情符合逻辑的前提下,那些有脑补空间的台词、画面和情节并不一定会被一刀切。


以《少年江湖物语》为例,原著《论如何错误地套路一个魔教教主》的画风偏沙雕,天下第一剑客色诱魔教教主的设定引发诸多笑料。


为了呈现原著的风格调性、最大程度上还原经典桥段,李雁倩和团队选择将两个男主改为亲兄弟,并在剑客单方面想要结交教主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主寻找弟弟的线索。这样的调整保留了人物90%的互动感,观众能够感受到骨科的神韵。


从结果来看,这种调整方式是有效的,剧中保留了不少名场面及经典台词,比如两位男主初遇时,剑客称自己迷路,教主问他“去哪儿的路”,他的回答是:去你心里的路。



同样的,在《S.C.I.谜案集》中,两位男主会勾肩搭背、人工呼吸、同床共枕,在观众看来既好磕又没什么求生欲。这是因为两位男主的关系是发小+同事,在警队一文一武协作破案、出生入死,以上行为的出现是符合逻辑的。编剧汤祈岑表示,相比之下,当时的过审压力更多来自刑侦方面。


另一位做过耽改剧项目的制片人告诉小娱,他们为了做实原著中两个男主始终在一起的设定,把两人的关系改成了兄弟。最后这部剧在过审时比较顺利,审核老师表示两兄弟挺可爱的,唯一要求删除的戏份,是他们喝多了睡在一张床上。


可见,耽改剧不能单以感情线作为驱动,核心元素的加入、风格调性的把握同样重要。《山河令》着重刻画武侠部分,即便不站在磕CP的角度去看,周子舒和温客行的知己情也是有说服力的。


逻辑合理是影视剧创作的基本,耽美IP特有的改编难点当属人物关系和感情模式,这也是敏感点。


编剧们反馈,所谓的“难”不在于无法戳破的爱情,因为双男主CP的感情不止于此,其中精髓是最难把握的。如何定义这份精髓?大家一致提到“羁绊”这个词。



《少年江湖物语》的导演兼编剧李雁倩提到,自己在看耽美小说时,除了为绝美爱情哐哐捶墙,也会被角色之间“你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朋友那种羁绊感”所吸引。在她看来,爱是个很宏大很包容的命题,观众磕的其实两个人默契相守的状态。


“人的情感不一定只能是爱情和友情。那种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只因为你是你,我就无条件信任和支持的感觉,也是当代人向往的。” 李雁倩表示。


所以处理人物关系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这种羁绊刻画到位并提炼出背后的情感浓度。


目前看来,兄弟情、知己情是效果较好的选择。《镇魂》《陈情令》和《山河令》这三部剧中的男主角都是彼此守护,关键时刻可以同生共死、甚至为了成全对方牺牲自我。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通过一系列的经历共同成长,甚至可以拔高到家国情怀的程度。


根据人设、人物关系和剧集画风的不同,这种羁绊感背后,双男主情感表达的方式需要灵活把握。比如,《少年江湖物语》用“土味情话”发射直球,《山河令》通过引经据典传情达意,《S.C.I.谜案集》则用斗嘴达到类似“打情骂俏”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不少耽改剧试图通过性转角色、生加女性角色等方式规避审查,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比如《成化十四年》就加入了女性角色朵儿拉,打乱了原著的人物关系,也没有让观众信服新的逻辑。同时为了追求CP感,在男主身上套用BG人设、选择无关紧要的点进行放大,唐泛从机智幽默的推官被改为沉迷美食的“傻白甜”,失去了原本的看点。


编剧汤祈岑告诉小娱,当初写《S.C.I.谜案集》时,为了主线剧情的正常推进,把男主的哥哥改成了姐姐。但她表示,这种改编思路其实是下下策,双男主身上是绝对不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剩下的100个耽改选手:压力倍增,切忌跟风而上


爆了一部《山河令》,剩下的100个耽改选手还不知命运如何,那它算是开了个好头吗?未必。


因为抛开改编技巧,此前“查无此剧”的状态也是《山河令》能够安全过审的优势。相比之下,那些投资更大、主演更有名、主线题材更敏感的作品,会被盯得更紧。




大项目会被盯得更紧,主要是因为影响力更大。事实上,比起耽改剧中的描写尺度,舆论导向才是有关部门关心的重中之重。这点适用于所有类型剧集,后来《人民的名义》遭遇下架的原因,就与观众对反派角色的共情有关。


因此,对比《山河令》更大的耽改项目而言,《山河令》的成功过审经验不一定适用。


另外,《山河令》能成功过审,还有一个原因是立项备案时总局尚未要求抽审全剧本。


2020年2月,北京市广电总局发布新规,要求网络影视剧在备案时提交《完成剧本创作承诺书》,保证已经完成剧本。同时,各地省局每月将对申报项目进行剧本抽审,抽审内容包括故事梗概及完整剧本。



按照时间来看,2019年创作剧本、2020年1月拿到上线备案号、6月开机的《山河令》,刚好赶上了不用抽审全剧本的末班车。


而2020年7月的另一则网传网剧新政表明,“视频网站首页首屏的纯网剧将从8月1日起实行两级审查制,不但地方广电局的网络处要看,总局网络司也要审”。根据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观察,播出至今,《山河令》并未出现在优酷的首页推荐位。


最后,《山河令》的热播,可能会引发市场跟风现象。一些耽改剧的制片方可能会以此要求编剧,也以这个尺度来写剧本,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据了解,在2019年《陈情令》爆红之后,就有更多资方表示,希望以言情剧的节奏和标准刻画双男主感情线,要让观众感受到,他们是什么时候爱上对方的、当中有什么变化、经历过哪些误会等等。


诚然,《山河令》有其积极的一面,武侠主线、对生死话题的深刻探讨等方面,能让人看到超出特殊题材的意义。无论是这条流水线上的普通创作者,还是此前视耽改剧为洪水猛兽或赚钱利器的人,都应能从中得到启发。


但它仍然是不可复制的。剧中对耽美元素的拿捏,看似能让创作者看到更多的创作空间,但同题不同命。


对比过往几年耽改剧的宣传口径,可以明显看出审查收紧的趋势。


追溯至《上瘾》播出的2016年,“耽美剧”“耽美小说”“某某CP”这些词还可以直接出现。2018年,关于《镇魂》和《S.C.I.谜案集》的采访都对关键词进行了包装,用“圈层小说”“情感类网络文学”代替耽美小说。



2019年,《陈情令》在宣传中的定位为“国风剧”,某报海外版点名表扬其对国风文化的传承。最近的《山河令》直接提出“国风新武侠”的概念,主创分享创作过程时,也对耽美IP改编、《天涯客》和Priest等绝口不提,引来读者直接在相关文章下留言提醒。


以一部剧来判断大环境,显然存在极大的风险。审查机制没有明文规定,各个项目面对的情况必然不同,投资、IP以及主演都是变数,这既考验各大平台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也依赖于编剧本身的改编技巧。综合看来,理智对待、耐心观望才是上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