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演转导的3.0时代:腰部演员的转型与突破

尖椒 河豚影视档案 2023-12-31

作者|尖椒

刚上映的《怒潮》是演员马浴柯首次执导,《三大队》的导演戴墨是话剧演员出身。不只是电影,电视剧《一路朝阳》导演曹凯、正在央视热播的都市剧《无所畏惧》导演赵锦焘,都曾是从演员入行,后转型成导演。

如今演而优则导已经迈入3.0时代。第一次浪潮以姜文为代表,他也成为第五代导演中的特别存在。十年前开启的2.0时代,由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和赵薇《致青春》带动,影视业兴起演员跨界当导演的风潮,这类转型更像是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组盘,头部明星用人气、转型噱头扛票房。

当下伴随影视寒冬诞生的3.0时代,呈现出明显不同特征:中腰部演员居多,受市场环境和自身角色定型影响而选择执导,将导演作为自己职业转型或实现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由于自身流量有限,这类转型导演不得不面临找投资的阻碍,有人通过在投资者面前“把剧本演出来”获得机会,也有人从小成本分账剧试起一步步坚定转型。当然,演员出身也有独特优势,他们的执导风格更偏向“鼓励型”,更能帮演员建立起信心。

当下这波演员转型导演的趋势,也从侧面再次证明,当热钱褪去,产业逐渐趋于冷静,导演回归到一个技术工种的本质,而不是资本飞升的工具。

市场缩小、角色定型,当导演成为转型选择

与2.0时代面临的产业繁荣背景不同,演而优则导的3.0时代与2018年之后影视产业进入寒冬息息相关。

“演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被动的职业和位置,我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演员文淇今年凭借导演处女作《她问》获得平遥最佳短片,在创投环节的采访中解释了自己开始执导的原因。而2019至2023五年间,她仅有8部影视作品播出,不算高产。

寻求个人表达、掌握主动权,或许是演员想转型导演最常见的因素。

对马浴柯来说,当导演和当演员都是源于对电影的热爱,但导演可以更加主动地实现自己的表达欲。2013年,他在参演一部电影时与国外团队交流,对方提到,中国内地很少有描绘黑恶势力的类型片。而马浴柯又对这一题材感兴趣,之后他在搜集国内外真实事件时,想拍片的冲动越来越旺盛,着手自己写剧本,想将一种“反抗”的主题表达出来。

更重要的是,年来项目锐减、演员机会减少等外部原因,也在推动着演员向幕后转型

赵锦焘如今是泽润影业的签约导演。他在早期参演电视剧《铁梨花》时,被郭靖宇导演调动现场人一起参与创作的热情所打动,产生了当导演的想法。

2017年左右,赵锦焘在浙江拍摄一部电视剧,因为当时的导演没能尽到“带动全组”的作用,他在喝酒闲谈之余向好朋友杨磊导演抱怨了几句。杨磊突然提出,手上正有一部戏,如果赵锦焘感兴趣,可以试试执导,自己一起帮忙筹备。这就成为甜宠分账剧《萌妻食神》的开端,也成为赵锦焘转型导演的起点。

之前,赵锦焘一直主演正剧,年代戏居多,近几年他逐渐发觉,随着新媒体崛起,行业代际更替,老一代导演逐渐退出舞台,他作为演员的市场开始缩小,因此在执导第一部影视剧后,他选择坚定转型。另外,他也被导演这一职业所吸引,在执导第一部作品后,他给自己立下十年不演戏的目标,不希望自己分散精力。在他执导的作品中,他几乎不会给自己设计角色。

刚开始转换赛道时,赵锦焘也曾安慰自己,如果想演戏还可以回去演,但后来他才发觉两种工作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演员是一个偏感性思维的工作,更多是贴近角色,向内深挖,让角色和你产生共鸣。导演则更偏理性思维,像一个项目经理,从演员、剧本、美术、摄影、灯光多个层面,带领整个剧组。如果又导又演的话,那在现场我的大脑一定会打架。”

之前主演过《缝纫机乐队》《拯救嫌疑人》等电影的李鸿其也凭借《爱是一把枪》在威尼斯电影节获“未来之狮”处女作奖。他在大学修的话剧导演,当导演的想法一直没变过,但因为机缘巧合当上演员。2020年下半年,他在台北,因为疫情原因难以到大陆拍戏,所以重新拾起拍电影的梦。

演员转型的导演大多倾向于自导自演,即使不是主角,也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制角色。多年来,马浴柯能接到的大多都是反派配角,类型单一。所以在《怒潮》中,马浴柯也给自己设计了一个主要角色,与他以往饰演的角色相差很大,他希望给人以惊喜,也突破以往的角色定型。只是最终因为片中另一集团的反派头目无人饰演,思考良久,他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继续饰演反派,将原来的角色交给了王大陆,并为后者做了相应修改。

入行二十多年的马浴柯也能明显感知到市场喜爱角色的变迁。“在2000年左右,当我还是小鲜肉的时候,大家喜欢的是有辨识度、有质感的成熟形象,比如陈宝国老师、张铁林老师。当时我也试过熬夜不洗脸,把自己变糙。但等我到了三四十岁,现在又流行小鲜肉了。”

学经验、演剧本、教演员,演员转导演的独特优势

在1.0和2.0时代,头部演员的转型往往比较轻松,自带流量和资源让他们在执导时可以掌握较大的话语权。而3.0时代的中腰部演员们,常常经历过长时间的剧组实践,甚至从导演助理、摄影助理等工种做起,从萌生想法到真正执导之间,还要经历数年的学习与成长,寻找合适的机会。

从影视行业的创作流程来看,演员的确是各工种中最容易转型成导演的。比起编剧等幕后工作者,演员能更快接触到一线制作经验,与导演建立的深厚关系也有利于长久的经验学习和资源对接。

赵锦焘在萌生执导的想法后,有意识地以旁观者地身份在剧组中学习导演的执导技巧、摄影师的拍摄手法,包括现场灯光机位的搭建、演员的调度。

马浴柯的优势则更加明显。《怒潮》在找投资的过程中曾遇到非常大的阻力,一度六次开机,六次暂停,状况不断。马浴柯也明白其中缘由:“因为我不是流量或者当红演员,本身题材也比较敏感。”

最终恒业影业的陈辉同意投资,还介绍了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马浴柯认为,正是演员的身份让他和投资者之间建立起认知和桥梁。同时,演员的技能也为他打动投资者做出贡献

马浴柯曾将一些分镜画出,用剪辑软件制作成动画版,他自己为每个角色配音,交给投资方看。不仅如此,他还依照剧本,现场给陈辉演了三遍,从第一幕开始分饰所有角色和情节,每演一次需要花一至两小时。“演到第三遍的时候,他(陈辉)觉得确实有激情,我也想明白了如何运镜、转场,剪辑点在哪。”

由于剧本是马浴柯自己撰写,且自己也演过好几遍,因此在现场他很少看剧本,指导演员时也能将每个人都演一遍,给演员提供参考,连张家辉也打趣说:“你怎么这么爱演。”

马浴柯不是科班出身,1997年拿着一把吉他就来北京闯荡,住进了地下室。刚来的两三年里,他一边蹲群演机会一边打工,做过酒吧服务员、洗车工人、麦当劳小时工等多种工作。之后因为做群演认识了副导演,又进入剧组打工,干过摄影助理、导演助理、演员助理等多个职位,最后才拿到一个角色,开始自己的演员之路。而之前在剧组打工的经验都凝聚成他在片场执导的底气。

在片场,演员转型的导演更偏向鼓励型,“因为演员是很脆弱的,从接到剧本到定妆试妆,再到在镜头面前演戏的第一周,他们需要一步步建立起自信。因为我有演员的经历,所以我会更擅长去呵护他们这个过程,帮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建立信心,更快地进入状态。”赵锦焘认为,这是演员转型导演的优势之一。另外,在指导表演时,由于他是表演科班出身,与演员沟通起来会更有说服力。

戴墨也曾提到,他理解演员的敏感与脆弱,因此在拍大情绪戏的时候不会让演员来很多次,尽量拍一两条就完成。“第一他们会很消耗,第二其实会没有那个感觉,我要的是他们最鲜活的、第一遍的东西”

演员转型导演也会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和挑战,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是导演面对的不确定性远比演员多。李鸿其的感受是,当演员时,在片场经常觉得“太慢了”,但当导演才发现很多事情都非常难把控。比如在拍海边戏时,原本预想晴空万里,主角扛着小阳伞走在金色沙滩上,但真正拍摄时却只有阴天。马浴柯印象很深也是在拍摄集团老大交接的一场重头戏时,每天都下暴雨,只能抢时间拍摄,但他们又必须接受这种不确定性,在适应和调整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撇去浮华与泡沫,演员转型导演的第三次浪潮

在影视行业,演而优则导不是新鲜事。即使过去近三十年,姜文仍然是演员转型成功的典型标杆,当时他所属的第五代导演中,张艺谋、陈凯歌都是从摄影师转型。

到了十年前,中国电影市场迈入高速发展期,新导演涌现的同时,头部演员也想通过转型导演进行升级,同时在蓬勃市场中多分一杯羹。以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和赵薇的《致青春》为代表,影视行业迎来演员转型导演的第二次浪潮。

2015年,“演而优则导”迎来巅峰。徐峥《港囧》、邓超《恶棍天使》、吴京《战狼》、苏有朋《左耳》集中上映。彼时头部演员不仅可以快速吸引投资,组到成熟班底,也可以请流量演员扛票房。徐静蕾的小成本爱情片《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凭借吴亦凡的吸引力收获2.8亿票房。这波热潮甚至带动主持人何炅、作家郭敬明等其他行业代表都跑来跨界做导演。

但大多数转型导演拍了一两部就放弃了。一方面,2018年之后影视热钱退潮,资本也不愿冒险,曾经“流量+IP”的路径不再奏效。另一方面,不少演员转型的导演作品面临票房口碑双失利,比如伊能静的《我是女王》、张歆艺的《泡芙小姐》票房均不到2000万,成本都没收回,豆瓣仅三四分。

大浪淘沙之后,吴京、陈思诚和徐峥这类演员凭借打造的强类型IP还占有一席之地,但产量也明显下滑。吴京自2017年的《战狼2》之后,只有一部《我和我的父辈》上映,《战狼3》迟迟未定档,他仍在演员领域更为活跃。徐峥在2020年的《囧妈》之后也少有独立执导的长片上映。陈思诚从《误杀》开始转型监制,如今已是有名的“产品经理”,甚至带出了3.0时代的戴墨。

等到2021年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成为春节档冠军、戴墨用《误杀2》拿到十亿票房时,演员转型导演的趋势再次被人关注,但这些成功案例常常被当作个例分析。

第三次浪潮中,选择转型的大多是中腰部演员。有的人感知到属于自己的演员市场逐渐缩小,因此通过导演寻求更多工作机会,延长演艺生涯。有的人希望通过自导自演,主动给自己设计与以往不同的角色,让自己的戏路拓宽。在产业趋于冷静、项目集中于头部、演员机会越来越少的当下,当导演成为演员的一种“自救”方式,比起被动等待,主动出击总是更有希望。

如今行业回暖,赵锦焘在执导时找到了与之前当演员不一样的乐趣,希望继续享受带领大家朝一个目标前进的愉悦,因此坚定转型。而马浴柯则希望边演边导,接下来他还有一部执导的《重生》待映,但更多的导演作品就要等到他有新的想法、新的表达欲才会去尝试,“无论做导演还是做演员,这都是一个工作和职位,我更愿意称自己为电影工作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