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的优势|理论
根据大脑功能侧化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言语疗法在矫正患者由错误认知或思维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方面有疗效,而在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深层次的难题时就显得颇为逊色。临床治疗师发现,尽管言语疗法在目前的心理治疗实践中仍然占据着相当最重要的比重,但在实际接触到的情绪障碍、创伤体验和丧失问题的个案时,他们似乎经常感到无能为力,即便是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无从下手。
从大脑工作机制的角度上讲,这是因为语言主要受左半球控制,而情绪主要受到右半球控制,而语言无法直接处理情绪体验问题。情绪和艺术(音乐、绘画等)都同时由右半球所控制的。所以,一旦人们尝试描述情绪体验,那些曾体验到的真实内容就在语言的加工之下被转换、被解释,这时信息已大量流失。
绘画艺术治疗的先驱诺姆伯格(Naumburg,1966)阐述说1,艺术治疗将内部图像投射为外化的图形,以永久的方式收集了梦幻的内容,这些内容易于消失而很难以其他的方式永存。
心理学家朗格(Langer,1953)2强调说,“有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有些地方靠语言的影响力是达不到的,那就是所谓的‘内在经验’(Inner Experience)的领域,即情感或情绪……艺术的基本功能是将情感客观化,以便思考和理解这些情感”。
心理学家雷(Ley)也曾对此作过一个比喻3,他说:“一个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钥匙去打开右半球的锁”(Sheikh & Shaffer,1979)。
临床艺术治疗先驱埃迪思·克雷默(Edith Krammer,1958)说, “艺术是拓展人类经验的一种方式,在艺术的领域中,旧有经验可以被任意筛选、分类、重复,这些过程就是人类经验的学习与更新”。他认为,“即便是痛苦的现实不可更改,投身艺术也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安慰。”
为什么绘画艺术治疗具有如此的优势, 即能够处理言语疗法所不能抵达的层面?
绘画艺术治疗师朱迪思·艾伦·罗宾(Judith Aron Rubin,1998)4曾对此作过很多相关的论述。艺术治疗的独特效果体现在治疗过程中,特定的治疗师与特定的来访者经过互动而得到的艺术过程,对于来访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微细的体验。为此,本书作者经过临床实践,逐渐认识到艺术治疗的独特性在于以下几点。
(一)艺术是一个要求全身心卷入的过程。要验证这一点,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希腊文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思想的巨匠都有过相关的论述。 艺术教育家杜威(Dewey)也曾经写过一本专著《艺术作为经验》(Art as Experience)来阐述艺术过程与身、心、灵的关系。有过创作体验的人都不会否认艺术具有卷入整个身、心、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具有的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圣·弗兰西斯曾说过:“仅仅使用双手工作的人,是一个劳动者;使用双手和大脑的人是一个工匠;只有使用双手、大脑和心灵的人才称得上一个艺术家”。这句话暗示着艺术创作时的高级信息加工过程。左右脑功能侧化这一生理学研究结果也支持艺术过程是推动认知功能的有效活动这一结论,而左右脑功能的整合才是最优化的。艺术创作过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左右脑共用并有效合作的过程。
(二)我们的思维绝大多数是视觉性的,但要将这种视知觉信息用语言转述出来,或用理性将感性信息表达出来就要困难得多。比如,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的第一“感觉”相当丰富,但是要将这些感觉说出来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我们很可能根据这种感觉采取下一步行动方案,是逗留还是逃逸?而整个的决策过程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再如,在梦境中出现的影像就是人类视觉思维的印证。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谈到人类的意识层面时将这种图像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视觉思维”,并在他的一本专著《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 )中专门探讨图像与心理的关系。心理分析师、精神科医师马蒂·霍维茨(Mardi Horwitz)曾经对图像进行过相当多的研究,研究涉及到艺术形象和心理意象。他说,用视觉的方法可以接触到相当多的心理意象资料,而用其他的方式是不可能触及到的,这一点有着不容置疑的神经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三)我们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Pre-linguistic),或者是受到禁锢的。我们的创伤经验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很可能被压抑,无法透过语言来提取相关的信息,从而难于治愈。很多创伤体验来自童年时期充满痛楚的心理环境,童年期的生理性发育还未完成,言语能力还不足以表述真正的创伤体验,对于创伤儿童来说,非言语性的治疗更有机会达到创伤的源点。饮食障碍、自恋、物质依赖等所有类似的人格障碍或边缘性症候群都是由于童年期发展受阻或固着引起的。这样的儿童正处于前语言时期,运用绘画艺术治疗可以预期一个较好的反馈。另外,还有许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因而,言语治疗也就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无法描述某种经验,比如,我们常常无法描述某次经历中感受过的真实的快乐和伤痛,语言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有通过非言语性的沟通,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观看、表现等过程,治疗师才有机会创造治疗机会,通过观察、接纳、欣赏来帮助儿童。无论出于记忆是前语言的考虑,还是出于创伤记忆与意象有关这一点考虑,所有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后面的痛楚都可以通过视觉意象来接近。治疗师科恩(Cohen)和考克斯(Cox)发现,有些来访者对于创伤经验从未提及,但是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却用视觉意象表露出来。意象中出现的非正常特征往往与童年创伤留在身体上的痕迹有关,他们由此找到了个案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四)被训练过的道德准则不允许人们将心理的阴暗面暴露给别人,但通过艺术方式就会相对容易表达出来。视觉艺术本身是符号性的,其价值观是中立的,借助这种隐晦的方式,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愿望和困惑,甚至将无意识的内容透露出来。这种表达更具有隐蔽性,不存在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顾忌。所以,那些恐怕不能被接受的观念、情感和冲动,如果能被个体所觉察和接受的话,个体才可能把那种毁灭性能量转变成建设性的能量。荣格学派的治疗师们曾经用艺术治疗成功地处理了一例有魔鬼附体幻觉的个案。
(五)艺术作品提供一个多元性的空间。其中之一是艺术品中的空间,二是艺术创作的物理空间,三是治疗关系空间。作为艺术中的空间,作品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时间整合在一起,使心理事件兼有“共时性”(Simultaneous)与“顺序性”(Sequential)特征。“共时性”帮助提供以个案心理环境为主的所有有关信息;“顺序性”帮助提供以个案心理发展为主的所有心理事件。一幅艺术作品可以将势不两立的情感合成在一幅画中,这有利于心理力量的整合(Integration), 整合是所有心理治疗中自我成长的终极目标。作为物理空间,由于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使得创作所在的场地也由此具有治疗性,无论在学校、医院、疗养院、家庭,还是在特殊学校、司法部门,各种不同年龄、症状和背景的人都可以共同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这有利于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动力的启动,人们可以充分倾听、欣赏和接纳他人的意见。作为关系空间,艺术的介入相当于引入了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在治疗师与个案的传统空间之中注入了新的因素,在家庭治疗、夫妻治疗或团体治疗中都可以起到促进自我反观和自我成长的桥梁作用。
(六)艺术使得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更加正常化和通俗化。由于艺术治疗实施的场景是灵活的,所以更适宜出现在正常人的场合,相比之下,对于那些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存在偏见的人来说,就显得正常化,至少听起来没有像言语疗法那么令人感到不快。对有智障儿童或心理失调儿童的家长或照管者来说,去类似于“艺术活动中心”接受训练要比去“心理诊室”接受治疗的可能性大得多。同样,那些艺术教育者、培训师、督导员、照管者、心理顾问,如果了解了艺术过程具有的治愈特性,在工作中就会体现出更多的专业性。
1 Naumburg M. Dynamically oriented art therapy: 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Moffat, 1966
2 Langer, S. Feeling and form. New York: Charles Schribner’s Sons. 1953,4-5.
3 Shuchter, S.R., Downs, N., & Zisook, S. Biologically informed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on. New York : Guilford Press. 1996
4 Robin, J.A. Art therapy: An introduction. NC Lillington: Edwards Brothers. 1998,146-155.
注
本文节选自
《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
孟沛欣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年2月
*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告知,并注明出处附上二维码,谢谢~
孟沛欣博士整合艺术疗愈
最权威导师
最专业团队
最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