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悦读 | 余光中和他的《乡愁》

2017-12-23 营口发布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提到乡愁,你总会想到这首诗,短短的几段话似有千斤压在心头,那是整个中国的乡愁。这首诗出自台湾著名诗人、作家余光中的笔下。前不久他带着绵绵乡愁离世,今天杨帆将为您诵读这首诗,给您解读他一衣带水的家国情怀。



余光中和他的《乡愁》

 


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经典诗作《乡愁》近期火遍朋友圈,这是大家对他的一种缅怀和纪念。12月14日,他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年90岁。




余光中先生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世纪,他自称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他写作的“四度空间”。他作品风格的变化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诗作《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也是余光中的代表名作之一。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余光中表示,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他说,“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之前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


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诗歌《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到故乡,该是诗人最大的欣慰。”


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联想。

诗的结构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诗情层层推进升华,由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祖国。四个时间序词也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抒发了作者浓郁的归乡之情,使乡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高度,表达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真切愿望。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音频来源 / 广播中心《文艺窗口》栏目

编辑 / 尔樱 音乐编辑 / 苏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