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电影行业:损失全年票房或超20%,专家呼吁商家减租国家减税
今年的新冠疫情让还没走出寒冬的电影行业雪上加霜。
本来有《唐人3》、《姜子牙》、《囧妈》、《夺冠》、《紧急救援》、《急先锋》、《熊出没7》七部电影扎堆,热度很高的春节档,业内普遍预估,可能再次刷新去年的58亿票房纪录,让电影人收获一个开年红。资本也开始回流抄底,趴在谷底的影视传媒股群起上攻。这些迹象都预示着,电影行业可能在2020年春暖花开,走势反转。
但花还没开呢,霜又来了。
疫情“黑天鹅”突袭——
春节档到二月底全国票房预计损失120亿,占全年约20%
春节档电影集体撤档,影院关停。按目前的情势,剧组不能全面开工,影院不能全面开业的状况可能持续到二月底,甚至更久。暂按春节档到二月底来算,根据过去两年的数据,全国票房预估损失约120亿,这将占到全年总票房的约20%。
下游依赖票房分账的影院,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根据几位影院经理透露的数据,光春节档七天的票房,能占到一线城市一些大影院全年总票房的10%左右,然后往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总体上是递增的,有些县区的影院,春节档票房能占到全年总票房的30%以上。如果再加上春节档后的二月,对全国大多数影城来说,损失的票房在20%-40%。
在完全没了进账的情况下,影院每天还都有不菲的开支,根据影城大小、租金、物业等不同,浮动在几万到百万之间。据沈阳一家六厅影院的经理赵先生介绍,该影城的租金、水电(现在暂时没有)、物业,包括折旧,再加上人工,一个月的开销差不多有50万。
上游的投资、制片公司,疫情期间没有项目建组的还好,有项目正开工停下,剧组人员滞留的,每天同样承受着巨大的损失,上百人的大组,在没有拍摄地补助的情况下,一天损失几十万是常态。而更大的危机在于,时间拖得越长,演员的档期越不可控,而投资端未知的变数也就越来越大,不能追加投资,或者撤资,对一个项目都是致命的。而多数的小影视公司,两三年内就靠一两个项目活着,项目黄了,公司也就很难健康地走下去。
中游的宣发公司依赖上下游,没了片子,影院关门,自然也就被按下了暂停键。而这时候公司还是要正常运转,员工还是要发工资,很多都是靠老板的腰包在支撑。
网播机遇和危机——
《囧妈》6.3亿卖出网播权,互联网冲击影院大戏开幕?
就在上中下游各个链条上的电影人都“共患难”的时候,却有人转危为安,成功“脱身”,这更刺激了大家本就敏感的神经。
先是徐峥的《囧妈》在大年初一前紧急卖出了网播权,主控出品方欢喜传媒从第三方平台拿到总计6.3亿。此事引发了一轮不小的舆论风波,尤其是影院端,联合发声明表达不满,并表示如果硬播,后续会抵制欢喜传媒和徐峥的电影,但最终没起作用。之后,又有博纳和王晶的星王朝出品的《肥龙过江》在某视频网站上线播映,该片原定是情人节档。
网播事件给影视行业增加了新的变数,有人担心这将成为一种常态,威胁到制片方和影院之间多年来形成的稳定利益关系。但也有人觉得这事并没有那么悲观,影院属于反应过度。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任饶曙光把此事称为“徐峥及其公司的一次神操作”。一方面,他认为这是一次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发生的一个特殊案例,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也不可阻挡的趋势,只是大家之前有过的担心提前发生了。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囧妈》的网播只是一个特例,目前还不是常态,影院不必有过多的反应。“影院必须要跟制片方是一家,产业链条息息相关,自己不是天然的赢家,如果给制片方逼急了,制片方就可能改嫁,大家要有同舟共济的想法。对于优秀的电影,影院是第一窗口,因为它能够创造现象,创造影响力,创造仪式感,只有这个窗口有影响力了,后面的窗口才能够更加有效。”他还提醒,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影院要未雨绸缪,提升自己的观影质量。至于观众怎么看电影,在哪里看电影,最终还是由市场决定。
对于未来会不会真的有很多电影选择在网络上首发这个疑问,在发行、放映端从业了几十年的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荣誉会长赵军直言“不可能”。他说如果不是疫情,《囧妈》也不敢那么做。只是什么事情都是第一个做的有甜头,但是往后每个人都这样做,就未必了。所以影院不必担心,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内功”练好。这包括三个方面,挖掘电影院不可替代的社交能力,真真正正做好服务,以及要研究如何靠近互联网。“互联网会帮助我们,哪个影院的经营是跟手机没关系的,那你就完蛋了。我们的领导、员工必须懂互联网,必须懂线上线下的互动,必须懂o2o,如果不懂的话,老板要把这些人给换掉。视频它也不是我们的敌人,当然我们可以用博弈这个词,但是社会不就是在博弈中前进的嘛。”
至于这件事本身,赵军觉得《囧妈》方做的不好的是违反了窗口期的约定,又没有和院线、影院协商,这种态度是他最不赞成的。“毕竟跟院线有发行合同的,尽管它不是直接跟院线,它是通过中影公司,中影公司跟全国院线已经有固定的那种合同的格式的了,所以我们可以认定你本来就是要在院线发行,大家都为你做了准备,你突然说我拿到线上去做。它可能说我拿到线上,不等于我不到院线发行啊,但是你又违反了窗口期的约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跟中国发行方有一个对影片上映窗口期的问题,碰到今年这个情况,我觉得大家可以坐下来讨论和协商,就是如何对这个窗口期去约定,如何去变通,比较遗憾的就是欢喜传媒没有做这一步的沟通,突然就上线了,这是让院线行业觉得很难接受的一个事情。”
积压中的档期之争——
避免扎堆上映,影院经理建议商讨档期协调机制
《囧妈》片方和影院的“明争”后,接下来各个电影片方之间可能还要“暗斗”。疫情结束后,春节档、情人节档积压的的电影都需要在后面的热门档期消化,而过了第一季度,能承受大体量电影的重点档期就剩下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这些档期原本也早就有电影做准备,档期之争,扎堆上映,或许会成为电影行业接下来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管理北京几家大型影院的一位影院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春节档这么多高质量的影片撤档一定会影响后续的档期分配,接下来某些热门档期会比较拥挤是肯定的。“一年十二个月真正好的档期是可以数得出来的,所有大的片子肯定想要好的档期,不会想要边边角角的卖不出票房的那种档期的。”所以他觉得迫切需要有一个档期协调的机制,进行统一的安排。“我原来就一直赞成有一个档期协调机制建立起来,去避免宣发上的浪费,毕竟观影人次是有限的。我觉得在这种特殊的时候,政府能够去干预一下可能会更好一些。”
饶曙光也建议行业内能对话、协商,相关部门能有一个宏观的指导和调控,让每一部影片都能够充分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尹鸿说行业内原来还担心今年的影片供给会不足,但是疫情以后就等于压缩了市场空间,反而可能供给充分,现在更重要的就是大家怎么样合理的去调整档期,保证不要太拥挤。他的建议是一个档期有三部到四部比较重要的电影就非常合理了。“因为现在不像春节,春节大家那么长时间都集体的在家里,这种消费需求是别的节日不能够比拟的,所以就必须要适当的分散,不能过于集中。”同时他也担心因为疫情期间的停拍,明年的供给可能会受到影响。“大部分电影它由于受到宣传周期各方面的影响,很难拖特别长的时间,尤其是商业大片,很难去挪的,除非现在在制作过程当中你可以去调整周期。”
期待政策解困——
从业者、专家呼吁减租减税,让电影行业喘口气
想法自救外,疫情后的电影行业也期待着国家政策的帮助。影院端,有些企业像万达商管、大悦城控股、华润置地、龙湖集团等已经响应倡议,对商户租金给予不同期限不同幅度的减免。而不在其中的全国其他大多数影院,都得自行解决。
谈到租金减免这件事,北京的那位影院经理表示,虽然国家有类似的鼓励,但是一没有政策,二不是强制执行,所以影院还没有得到实质的帮助,他希望这方面能够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让商业和租户们共度难关。再就是希望后续在营业税、增值税上能有一些减免。还有期待在停业期间时不时能有一些补助。沈阳那位赵经理说,他的影院如果商场能够减免租金,能减轻70%以上的现金流压力,但是还没有去跟商场谈,毕竟这不是硬性规定。国家政策方面,他希望能给一些相关的综合的免税,能抵扣一些租金、物业也好。
赵军也觉得对影院最有效的就是减租,他希望行业协会能够出面去跟地产商业谈。第二就是电影专项资金能不能快速返还给影城。另外,他认为这些年国家通过电影专项资金收了不少钱,能不能再拨一些钱出来作为特别资金扶持。
尹鸿认为可能对专资呼声最高的是制片方,如果真的是减免,制片方肯定希望这个减免以后留给制片环节,也不会更多的留给影院了。但这些钱专资收了大部分都补贴给影院了,所以实际上意义不大。他觉得最直接的还是减免税,包括影院的营业、增值税,包括制作方的各项税,如果这个时候国家能给一些特殊的政策,可以让电影行业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