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的案子七八家在抢”,营销公司正历生死劫
前段时间,狐厂娱乐观察报道了“降本增效”下的横店现状。
平台减少项目的同时还在限价,横店剧组减少了近一半,疫情反反复复,不少剧组开机计划搁浅。
影视项目的减少,影响着产业链上的每一环,作为下游的营销公司首当其冲。
一位电视剧宣传透露,往年几十万的案子,只有一两家提案,而今年有七八家在竞标。
一位艺人宣传无奈地表示,他们服务的艺人有的退圈了,有的出事了,还有人熬不住去做网红了,他们营业流水从200万下降到了不到10万,“艺人宣传业务几乎停滞”。
一位网络电影宣传透露,受平台更改播出规则的影响,第一季度市场表现低迷,片源少,分账收入也不如以往,行业前景不明。
如何存活下去?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营销公司众生相
谈及当下公司的境况,不同类型的营销公司,有不同的难处。
李童所在的营销公司专为电视剧做宣传,今年给他冲击最大的一点,是往年大家不怎么瞧得上的几十万的案子,一般只有一两家公司去提案,而今年有七八家公司在竞标。
小曼的公司主做艺人营销,遇上影视寒冬,清朗行动,情况更惨,“艺人宣传业务几乎停滞了”。
“我们之前合作的很多艺人都是常年服务,后续有的艺人退圈了,有的出事了,还有人熬不住转去当网红了,我们的业务基本就没有了,现在只是帮几个小艺人做做宣传。”小曼无奈地对狐厂娱乐观察说道。“本来年前谈了一个项目,说好五月份启动,前几天又说延期了。”
前阔乐文化的CEO魏东石透露,他们的总公司如娱文化主要做网络电影的营销,受平台更改播出规则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网络电影市场热度没有以往表现那么好,三大平台上新的片子特别少,分账情况也没有去年同期好。
播出规则的改变,让不少创作者心里没底,所以在情况不明朗之前,很多片方都不希望自己的片子现在上。
受此影响,魏东石公司的不少宣传项目都处于暂停状态,要等项目上线时间确定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
“去年上半年,我们差不多做了六个项目的营销,但今年上半年只有两个,好在储备的项目不少,等到夏天的时候,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吧。”魏东石对狐厂娱乐观察说道。
项目减少,大的营销公司收入锐减,小的营销公司则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前年我们公司营业流水有200万左右,去年150万,而今年上半年只有不到10万元,这根本就抵消不了我们的运营成本。”小曼告诉狐厂娱乐观察。
李童所在的公司收入也减少很多,“2019年的时候,公司营业流水有4000多万,但这两年只有2000万左右。”
行业寒冬显而易见,往年这个时间,有好几个大剧同时播出,但今年,只有零星几部大剧,其他的都是一些默默就播完的小剧。
前段时间,平台提出要“降本增效”,限价S级剧宣传费最高300万。
李童感慨道,这个预算不过是他们公司2019年接的一个网剧的费用水准,但这两年,行业里200万以上的营销案子都很少见了,“整个行业的业务量每年大概会减少10%—30%。”
他深知,这波“降本增效”之后,不少小的营销公司可能更难熬过寒冬。
赔钱的甲方
行业身处寒冬,平台走到“降本增效”这一步,李童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这几年合作的甲方,没见过一个赚钱的。”
李童透露,曾经有个甲方制作了一部剧,还跟品牌方做了广告对赌,只要电视剧在广告方规定的时间内播出,制片方就能拿到几百万的品牌植入费用,广告方之所以这么做,是担心电视剧太晚播出,他们看中的艺人就过气了。
谁料临播出前,剧中一个演员翻车,导致原定的播出时间推迟,制片方不仅要赔给广告方几百万,还花了几百万给这个演员换脸,来回一折腾,剧还没播出,就已经损失上千万!
“这还不包括剧在电视台播出时,为了保障收视率所花的钱。”李童说道。
“而且如今电视台基本上都没钱,不少电视台前几年贷款买大剧,导致亏空严重,如今买剧只能打着欠条,给肯定会给,但甲方爸爸的这部剧已经排到了几年后。”
做剧不赚钱还风险大,导致项目越来越少,剩下的大多都是平台定制剧或自制剧。
业内一位资深影视宣传任凯透露,现在行业里很多项目都要受到平台方的约束,以前一般是剧拍完了,平台才决定要不要,而如今从立项开始,平台就已经参与进来。
“如果一部剧没有平台的参与,它后期可能很难卖出去,或卖一个很好的价格,但如果从立项平台就参与进来,那么后期拍成什么样子,平台基本上都会买单。”任凯说道。
这一现象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营销公司的发展。
“我们作为乙方营销公司,不仅要跟制片方沟通,还要听取平台对于宣传的意见,虽然制片方是主要出资方,但平台话语权更高,所以重要的决定都要听平台的。”任凯透露。
“以前不少营销公司靠接制片方的剧,就活得很滋润,但如今基本上都是平台方的剧,而市面上不少营销公司都是平台出来的人开办的,他们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我们这些没有熟人的话很难办,现在纯靠接制片方的剧已经很难存活下去了。”
而网络电影方面,在经历了最初的野蛮生长时期之后,视频平台进入了“提质减量”的阶段。
前不久,爱奇艺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升级网络电影合作模式,将取消网络电影定级分账,升级为会员分账及云影院首发两种合作模式。
一改此前的会员分账规则,未来爱奇艺将“有效VV分账”调整为“按时长分账”。
在这种变化下,很多质量没有那么好的B级片,C级片,平台给到的流量扶持相应就比较少,而没了流量的扶持,不少片子一上线就是赔钱,在这波“提质减量”中自然被筛了下来。
这样的改变就像多米诺骨牌,先是一波制作公司消失了,紧接着一些营销公司也倒闭了。
艰难的转型
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没有人坐以待毙,他们都在寻求转型,拓宽业务线。
小曼对狐厂娱乐观察透露,她们公司如今除了做艺人宣传业务之外,也在探索新领域,如直播、代理商,孵化剧本项目。
“目前有网剧项目在跟平台推进,然后还有两个电影项目,但因为电影偏文艺类型,线下市场又不景气,所以大家都很谨慎,不太乐观。”
李童所在的公司原本专注于电视剧的营销,如今则把业务重心向动漫行业倾斜。
“动漫虽然钱少,但它战线拉得长,又不像电视剧这么复杂,这么累,所以我们可以在给电视剧做宣传的间歇,就把动漫宣传给做了。”
李童说道,“这么做也是没办法了,公司开销大,一个月几十万的开销,不可能两三个月都没项目。”
对于魏东石来说,虽然网络电影行业面临着新的改革,但对于他们这样垂直的营销公司来说,每一次改变,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魏东石直言,从一开始的微电影,到如今的网络大电影,再到如今的线上电影发行模式,网络电影行业一直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今提质减量,说明从前那种随便拍个东西,就想以小博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肯定是内容取胜,谁的内容更符合市场的需求,谁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当网络电影的制作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那么匹配给它的营销资源和费用,肯定也会上升一个层次,所以只要熬过去,就会迎来新机遇”。
尽管大家目前都受到不小的影响,但上述几位从业者均表示,如今行业的寒冬就像一场大浪淘沙式的试炼,只有坚持下去的公司,才能与行业共成长。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
如需投稿后台回复【投稿】
或投稿邮箱:
【achencc@163.com】
更多行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