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莱坞大片为什么不香了?

哈麦 狐厂娱乐观察 2023-05-14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 侵权必究】


去年底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转向,相关部门着手推动电影行业复苏,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被引进上映,丰富影院供给。


但除了《阿凡达2》,这些大片并没有起到很强的救市作用,多数票房都不及预期,吸引力比不上一些国产小片,甚至不如日本批片。


过去被称为“好莱虎”的分账大片,如今为什么不香了?





惨淡成常态



去年十二月中到今年四月初,不少好莱坞大片陆续定档上映,包括《阿凡达:水之道》《穿靴子的猫2》《唬胆特工》《黑豹2》《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雷霆沙赞!众神之怒》《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逃出白垩纪》,没有一部票房超预期。


《阿凡达:水之道》是在疫情刚解封的时候上映,影院还未全部开门,身边感染不断,观众的担忧还在,自然会对票房造成一定的影响。该片最终卖了17亿元,接近12年前上映的前作,虽没能大爆,但也不算太差。



其他影片全都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迪士尼发行的漫威超级英雄大片《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卖了2.72亿元,该系列两部前作《蚁人》《蚁人2:黄蜂女现身》的票房分别是6.7亿元、8.31亿元。


迪士尼发行的漫威超级英雄大片《黑豹2》票房1.06亿元,远不及前作《黑豹》的6.62亿元。没能同步上映对票房有一定的影响,但绝不是卖不动的主因。



华纳发行的DC超级英雄大片《雷霆沙赞!众神之怒》票房只有4100万元,该系列第一部《雷霆沙赞!》的票房是2.94亿元。


派拉蒙发行的经典游戏IP改编电影《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上映四天卖了3800万元,同日打不过日本的《铃芽之旅》,中国的《忠犬八公》《保你平安》《不能错过的只有你》,以及再次重映的《泰坦尼克号》。



索尼发行的恐龙灾难片《逃出白垩纪》上映四天票房440万元,完全没有存在感。索尼去年发行的动作片《唬胆特工》也是类似的命运,最终票房只有320万元。




不再是沃土



要知道,中国以前可是好莱坞电影的第一大海外票仓,有些好莱坞大片的中国票房甚至是北美本土市场的好几倍,可谓“沃土”。


比如,2013年的《金蝉脱壳》中国票房是北美票房的1.46倍,2014年的《敢死队3》中国票房是北美票房的1.67倍,2015年的《第七子》中国票房是北美票房的1.45倍,2016年的《魔兽》中国票房是北美票房的4.5倍,2017年的《生化危机6》中国票房是北美票房的6倍,2018年的《环太平洋2》中国票房是北美票房的1.54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但情况在这几年逐渐发生了变化。


2019年之前,还有《复仇者联盟4》《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蜘蛛侠:英雄远征》《大黄蜂》《复仇者联盟3》《毒液》《海王》《侏罗纪世界2》《头号玩家》《速度与激情8》《变形金刚5》《加勒比海盗5》等大片每年能挤在中国票房榜前列。


从2020年往后,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就越来越少了。


2020年,最卖座的好莱坞电影是诺兰的《信条》,票房4.56亿元,排在年度票房榜第十二位,跟郭敬明的《晴雅集》相当。




2021年,票房榜前30中,只有《速度与激情9》《哥斯拉大战金刚》《失控玩家》《007:无暇赴死》四部好莱坞大片,票房分别为13.92亿元、12.32亿元、6.12亿元、4.14亿元,分别排在榜单第五、第八、第十八、第二十五。



2022年,票房榜前30中,只有《阿凡达2》《侏罗纪世纪3》《坏蛋联盟》《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神奇动物3》五部好莱坞大片,票房分别为16.97亿元、10.59亿元、3.35亿元、2.37亿元、1.94亿元,分别排在榜单第五、第八、第十八、第二十、第二十五。



好莱坞能从中国市场获得的票房在全球票房里的占比明显在变少,单部影片中国票房超北美本土票房的案例也很少能找到了。


《黑豹2》算是去年全球很卖座的电影了,北美票房4.53亿美元,全球票房8.58亿美元,位列全球年度票房榜第六。



但今年在中国上映后票房1亿元,占全球票房的比例只有1.7%,可以说微不足道,还不如韩国、澳大利亚这些海外市场。


《黑豹》上映时,中国是该片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票房占全球票房的比例超过7%。


《蚁人》前两部中国票房占全球票房的比例分别是18.7%、19.3%,到第三部减少到了8.4%。


去年,迪士尼前首席执行官鲍勃·查佩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即使没有中国市场,也不妨碍迪士尼影片取得成功,这话虽然让有些中国网友听着刺耳,但却说出了一个事实。


中国市场对好莱坞大片越来越没有那么重要了,或者换个角度说,好莱坞大片在中国越来越没有能力取得成功了。问题出在了哪里?





套路不灵了


中国观众一开始追捧好莱坞大片,多数是冲着视效刺激去的,2010年《阿凡达》带起3D视效大片浪潮,迪士尼和漫威推波助澜,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闪亮登场,横扫全球市场。



一部接着一部取得巨大成功,让系列电影的开发成了好莱坞的主业,续集、前传、重启,游戏IP改编,好莱坞大制片厂躺在安全屋里搞创作,都在追求把风险最小化。


但这样的结果是,每一部电影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剧情老套,人物模式化,视效雷同,看多了总会觉得腻味。


中国观众需要的不再仅仅是视效刺激,而是情感共鸣,情绪冲击。中小成本喜剧片《你好,李焕英》能大卖超过54亿元,靠的就是真情实感的力量,跟套路无关。



即便是主打硬科幻、工业化制作的《流浪地球》系列,也不是以视效震撼取胜,主创更用心的地方在于完整世界观的建立,中国式家国情怀的抒发,以及观众对主人公的共情。


好莱坞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超级英雄狂潮也不时遭到一些美国业内人士的批评,各大制片厂也在力所能及地搞创新,大家也都鼓励和渴望创新。


比如,推出《神奇女侠》《黑寡妇》《花木兰》这样的女性主角大片,在超级英雄序列里给全由黑人主演的《黑豹》开绿灯,把《小美人鱼》主角改成黑人,把《小丑》《新蝙蝠侠》拍得更文艺,在《银河护卫队》《雷霆沙赞!众神之怒》《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里加入喜剧元素,把奥斯卡大奖颁给《寄生虫》《瞬息全宇宙》这样的亚洲人电影。


不过,这些创新多是风险可控的微创新,带来的新鲜感、颠覆感不足以改变观众对好莱坞的整体印象。


电影是艺术,更是一笔笔生意,只要这笔生意能赚钱,不管它够不够有新意,都是会被做出来的。好莱坞还沉浸在旧模式中,是因为旧模式还能赚钱,很多大片即使中国票房不好,放在全球还是赚钱的,只是,赚的没有以前那么轻松那么多了,有的甚至面临亏损。


比如《黑豹2》,中国票房只有1亿元,北美票房、全球票房也都远不如前作,看票房收益在盈亏平衡线上下。《蚁人3》全球票房只卖了4.73亿美元,加上版权、后产品的收入,才可能不亏。去年上映的《雷神4》也是类似的情况,全球票房刚超过制作成本的三倍。


只有当赚钱成问题后,大制片厂的老板们才会走出安全屋看一看,试图做一些改变。


去年底,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查佩克下台,2005至2020年间成功领导迪士尼的原CEO鲍勃·伊格尔回归,宣布将对公司进行大规模重组,包括裁员、削减内容成本等。


谈到电影业最受关注的漫威的未来,这位曾操盘迪士尼收购漫威的大人物开始怀疑是否有必要为某个角色不断地开发续集,未来挖掘更多新的人物和故事似乎才是正道。


“续集通常来说很有效,但我们是否真的需要第三部或第四部呢?或者是时候去转向其他新角色了?如果着眼漫威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轨迹,你将会看到很多新的东西。我们将重新回到复仇者联盟系列,但会是一群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复仇者。”


(转载搬运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冯小刚 适者生存

“没去红毯,去年一年白干了”

33部待播悬疑剧,谁会是新《狂飙》?

盛典艳压KPI,“卷”到谁了?

电影首映礼,给短视频打工

2023年,秀人决定当回普通人

谁在制造平台S+大剧?

大鹏告别「大鹏」



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如需投稿后台回复【投稿】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