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限时折扣 | 海杰: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 | 风面新课

摄影人文教育 风面EDU 2019-11-17

如果说

学习

西方艺术史

世界摄影史

是拓展认知视野

积累视觉经验

提升判断能力的话

那么

回望21世纪以来

中国的摄影师创作生态

除具备以上价值外

将带来更为直接的创作启发


基于此,摄影人文教育平台「风面」特邀著有《屏幕生存: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切面》一书,独立策展人和影像批评家海杰3月18-21日,每晚20:00-21:30,在「风面·在线课堂」开讲。讲课形式:语音图文直播(支持回放) + 微信群拓展交流 + 学习效果跟进(布置作业、作业上交、审阅评奖等)。



 24小时限时折扣 秒订入口>   


海杰的《屏幕生存: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课程,以其著作《屏幕生存》为基础,既依据该书书写的部分结构和重要案例,同时又紧跟当前的摄影艺术创作实践,进行了最新补充。


本次讲座虽以2000年这个重要的时间为起始,但不是艺术史的讲法,而是以创作实践的语言特征与关切的议题为分类结构,进行梳理。所以,这也是一次中国当代摄影在2000后的创作生态样本梳理。


 第一课 


背景讲述以及排演作为隐喻的剧场

3月18日 20:00-21:30



2000年以来的当代摄影,这个叙述所蕴含的时间和空间本身就强化了它的背景和语境。

此时,恐慌和焦虑才刚刚开始,电脑千年虫恐慌症,编码与解码的黑客先知,BBS、博客、开心网交友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体形态推进的一系列关系演变势如破竹。

2000年也是中国再一次全球化的开始,这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当代摄影的创作进路与语言方式以及关注议题。


主要艺术家:王庆松、李郁&刘波、蔡东东、张巍、高岩



  第二课(共2节) 


第1节

风景的问题情境和文化身份

3月19日 20:00-20:45



风景在中国文化中一直以来是作为描述对象,而在当代摄影的创作领域,风景某种程度上也在使用这种地位所携带的功能,但不同的是,艺术家们开始将风景作为呈现问题的媒介和情境,或者说,一种中国山水策略,同时,另一些艺术家也在试图去引入传统风景的样式来就当下的风景布局进行考察。


主要艺术家:庄辉、杨泳梁、杨哲一、杜子、董文胜、韩磊、唐晶、张晓、骆丹、张克纯


第2节

权力空间的摄影记录性

3月19日 20:45-21:30



空间作为权力意志的容器,权力的空间与空间的权力化。权力景观化,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视觉表征,所以,它体现在大量的空间生产,以及在这些空间生产过程中所释放的权力意志。本节课所涉及的艺术家,在这个结构里,进行了长时间的解读和影像采集,他们的作品体现的是对权力景观化和权力的物质形态、景观权力化以及对权力现场的勘察与审读。


主要艺术家:渠岩、邵译农&慕辰、封岩、杨铁军、李明



  第三课(共2节) 


第1节

身体表演与摄影的介入

3月20日20:00-20:45



从身体的视觉样式来讲,身体的主体性,或者说身体的现代性并不在绘画里产生,而是在摄影和行为艺术中。行为艺术与摄影的关系,本质的中介,还是身体的在场。身体与摄影相伴始终,摄影的作品记录与凝视,在以行为为主要创作实践的艺术家和以身体为主要关照对象的艺术家那里,既有交集,又保持着独立性。


主要艺术家:何成瑶、苍鑫、徐勇、杨福东、李暐、刘成瑞、厉槟源、任航


第2节

都市里的图像游击

3月20日 20:45-21:30



都市是全球化语境下最核心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生产空间,生活在此空间的人们没法漠视这个空间所具有的现实分裂感和荒诞性。但同时,他们又是这种空间气象的制造者。对于艺术家来说,都市是一场游戏或战争,他们常常在繁杂的都市情境穿梭,进行一种游击式的拍摄行为,这种游击的结果表现在作品日常碎片化,跟人正面遭遇,拍摄的东西比较艳俗化,需要通过海量的图片来进行表述,有一定的调侃性,又是一种面向记忆的情感体操,从而形成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精神谱系。


主要艺术家:鸟头、冯立、戴建勇、李政德



  第四课(共3节) 


第1节

延展的摄影

3月21日 20:00-20:30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陈述一种新的知识或意义的生产,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语言实验。在这种生产行为和实验中,原来的“物”的形态或者意义发生了很大的更改,重新谈判就意味着重新界定这些物的意义,通过材料和观看方式的实验对物的属性进行更改。比如通过变换物的视觉尺寸,给一些日常物赋予纪念碑意义;让绘画经验中的圣物——光——这一形态具体化,变成可以触摸的形态,并且使其更具丰富的功能;或者将一些具体可见的形态,经由材料的处理,变得抽象形而上;或者干脆通过干预,结合几种材料的特性,然后统统交给时间来实现,在这里时间是作为发酵的媒介。所有这些意义生产都是基于艺术家的语言实验或表达的需要。


主要艺术家:蒋志、蒋鹏奕、王宁德、洪浩


第2节

屏幕生产与图像交际

3月21日 20:30-21:00



屏幕既是现实场所,也是图像生产的场所和方式。屏幕作为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隔膜,而在线上,却又变成人与人的连接。屏幕即现实。通过屏幕生产图像,或者说,针对屏幕进行图像性的思考,在艺术实践中,已经频繁发生。


主要艺术家:林科、梁半、马玉江、杨欣嘉、黄永生


第3节

档案热与“使用”图像的人

3月21日 21:00-21:30



“使用”图像,而不是生产图像,已经变得普遍。艺术家调取档案图像,进行研究、篡改、嫁接等多种动作的介入。而家庭相册热,也在陆续进入年轻艺术家们的图像写作的实践中,他们抄泛文学的路径,利用相册、书信、物件、田野调查文本、声音甚至动态影像,将它们编辑和串联,最终达成关于家庭、身份、记忆、个人史、人类学等诸多议题的跌宕叙事。


主要艺术家:张大力、雷磊、黎朗、孙彦初、唐景锋、陈旻、李林、何博



 学费标准 

¥349

限时折扣(面向所有人)

3月7日16:00之前订阅

¥249 


 立即预订> 



 课程适合群体 

摄影创作者

摄影爱好者

艺术爱好者



 主讲人介绍 


海杰

独立策展人,影像批评家


风面对话 | 董钧/海杰首谈1839摄影奖 >


2011、2013 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推荐委员会委员;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评委;

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学术主持;

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摄影组初评评委;

2013第三届成都纵目摄影双年展学术主持;

2013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爆名展策展人;

2014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实验展策展人;

2015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策展人;

2016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提名人;

2017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评委;

第六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界终评评委;

2017 成都A4美术馆国际摄影论坛“回声”主讲嘉宾;

2018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首届AMNUA摄影展“刷屏/劳作”主策展人;

2018首届金熊猫摄影艺术奖评委;

2019首届1839摄影奖联合发起人兼学术总监。


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山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歌德学院等多所高校和机构做近30场学术讲座。


出版有《照镜子的人》、《表态》、《屏幕生存: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切面》等书。


主持微信公众平台“海杰视界观”。



 附:课程参考书籍 

海杰著作

《屏幕生存: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切面》

定价¥78,风面与出版社洽谈后

特惠¥50包邮


 点击购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