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宁:区块链已在13个行业赋能实体经济
白话区块链
从入门到精通,看我就够了!
“区块链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也不是只能用来炒币的技术。技术可以干好事也能做违规的事,我们不能神化也不能妖魔化技术。”
——前工信部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
产业区块链如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2018年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认为:未来五年,交易、数据、系统上链将成为主流。
区块链热了一年,产业区块链被认为是区块链目前最大的价值所在,但区块链将在哪些领域起作用?怎么起作用呢?
近日,《2018年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于佳宁,在2018中国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做了题为《产业区块链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演讲。
2018年2月至5月,于佳宁对一百多家区块链企业、项目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区块链已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征信、交易清算、积分共享、保险、证券等领域落地金融类应用。而实体产业的应用则多至13个领域,如商品溯源、版权保护及交易、数字身份、财务管理、电子证据、工业、能源、大数据交易、数字营销、物联网、公益、电子政务、医疗等。
“过去,讨论最多的是公有链和矿机,那是狭义的区块链,未来区块链价值将更多体现在应用领域。”
在于佳宁看来,过去五年中,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基本逻辑是业务上云、信息上云,由此带来的产业转型已有目共睹。未来五年,交易上链、数据上链、系统上链将成为主流。
于佳宁说:“区块链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也不是只能用来炒币的技术。技术可以干好事也能做违规的事,我们不能神化也不能妖魔化技术。”
本文结合于佳宁在高峰论坛的演讲,并对《2018年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一文进行整理,通过趋势分析和三个具体案例解析,帮助你一窥区块链将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变革。
区块链产业发展六大趋势
2018年最火的技术名词非区块链莫属,但至今仍有公众把比特币、以太坊和区块链技术混为一谈。于佳宁认为,比特币仅是区块链最早期的应用,能运行DApp的以太坊是区块链的2.0时代,而3.0时代是区块链和产业的密切结合。
在《2018年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中,于佳宁总结了当前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第一,区块链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国际竞争新赛道。根据IBM区块链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九成政府正在规划区块链投资。在这过程中,公链等区块链底层架构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将非同一般,成为竞争焦点。
第二,区块链成为创新创业新热土,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不断拓展技术应用新空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其中32家正研发或已上线区块链项目。区块链虽然没有区块链资产投资热闹,但敏锐的创业者已纷纷杀入其中。
第三,区块链将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白皮书中提到,未来三年将是传统行业与区块链紧密融合的关键时期,会涌现新型的商业模式和监管服务模式。这为实体产业“换道超车”提供机遇,数字资产会成为企业重要资产。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这或许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四,区块链将开启共享经济新时代。这可以理解为,借助Token体系,区块链平台可将用户对平台或社区的贡献量化并自动结算,给予相应奖励,实现用户与互联网平台所有者共享平台价值的增值。
第五,区块链将加速“可信数字化”进程,带动金融“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白皮书提到,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结果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区块链可以实现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融合”,推动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实际上,从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看,金融也是区块链有效切入的重点领域。
第六,区块链监管和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可以有效地提升监管的实施效率。未来一段时间,区块链标准化将进入关键发展时期,这或许能为区块链进一步普及打下基础。
区块链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
1. 确权、交易授权、维权,微版权时代的全链路通关利器
不难发现,微版权时代已到来。过去,版权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现在,版权可以是短视频,或者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但微版权时代,创造者维权不容易,创造者还没来得及确权,内容可能就被剽窃走了。
据艾瑞统计,仅由盗版网络文学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有80亿元人民币。
“区块链真正激活了版权行业的整个链条。”于佳宁把区块链技术在版权行业的价值分为三块:确权、授权及维权。
确权方面,可以在区块链上研发一个应用软件,根据身份签名和时间戳,它甚至可以让创作者每写一句便保存一次,每保存一次发一个证书。
版权交易层面,当作品在线登记后便可由权利人直接明码标价,在平台展示、交易,为供需搭建桥梁,促进版权更快变现。于佳宁认为,区块链真正的价值正是让版权这种数字资源实现资产化,可以低成本交易。
维权也很好理解,维权最难的是获取证据,恰恰,区块链技术不可更改的特性可以迅速固定侵权证据。于佳宁举了个例子,过去,网络小说原作者为了保存小说被剽窃的证据,需要将展示剽窃内容的网页全部打印出来,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区块链就容易很多,链上内容一目了然。
2. 商品溯源、防伪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版权是纯数字化产品,商品是实物,区块链可以保证数字信息可信又不可篡改,线下实物怎么映射到网上呢?
于佳宁介绍,溯源是指对农产品、工业品等商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流通、零售等环节的追踪记录。其价值在于,若某地爆发流行性疾病,通过溯源体系可以快速锁定传染源或污染源,从而控制传播源。
但问题在于,信息孤岛模式下,溯源链条上下游的参与者各自维护一份账本,任一环节的参与者都可能出于利益而篡改,造假成本低。区块链不可篡改、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为溯源行业的信任缺失提供了解决方案,而公开透明性又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提供了透明机制。
这里需要提一点,商品溯源防伪过程包括信息采集与存储。事实上,区块链只是提供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记账方式,在存储层面解决了重要的“信任”问题。为了解决信息采集阶段的造假和掉包问题,普遍倾向于纳入政府机构和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也可以让信息和商品合二为一。
不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后,一旦企业把假数据上链,这也意味着假数据不可被更改,它就成了“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可能砸到作恶的企业头上,造假成本大大提高。
“要运用好区块链,思维一定不能被限制在单一主体上。实际上,溯源项目最大痛点并不是消费者非得了解这个东西是什么地方生产,是谁生产的。更多的是从其它角度,比如政府监管。以前市场监督部门在开展食品的安全监管时,如果没有信息技术,要实现全产业链实时检测是有困难的。”
于佳宁说:“区块链本质上是协同管制,它解决的不是单一主体问题,是解决多主体问题。”
3. 隐私保护,大数据交易的解决方案
《2018年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提到,区块链技术也能为大数据交易带来便利。
数据交易的原因很好理解,数据可以用来分析用户群体,以及精准营销,甚至用来训练人工智能,它能为企业深入应用场景带去无限可能。但数字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交易动力不足。而交易还涉及用户隐私,买卖双方均要承担很大的监管风险。
一方面是大数据潜力无限,另一方面又有很大交易阻力,区块链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
于佳宁通过调研发现,大数据交易包含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和交易等相关环节。如果能用区块链的隔离验证技术,将法律上可以售卖的数据进行隔离验证,对数据进行加密。一方面可以保障数据需求方的合法用途,最大限度保护用户隐私。另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数据溯源功能可以确认数据所有权和流转渠道,为侵权投诉提供举证材料,提供更加可信的大数据交易环境,提高数据拥有者分享的意愿。
展望未来,区块链的颠覆性现在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将来会产生更多变化。
相关阅读:
——End——
『声明:本文转载自「巴比特」,作者王佳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白话区块链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很多时候,留言比正文更精彩
↓快来升级认知顺便挖个矿吧↓
喜欢请给我们点赞哦,谢谢
(●—●)